劉晶晶,由文穎,石桂珍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濰坊 262500)
由于目前許多傳統的動物飼料原料供應不足,且并變得比較昂貴,造成這種資源短缺的因素包括與人類需求競爭,如用于乙醇生產的玉米和世界各地密集型畜牧業的擴張。我國北方種植了大量的小麥,其加工成面條的過程會產生很多廢渣,由于其在加工中涉及到碾磨、淀粉提取和蛋白質分離,這些副產物可能含有高水平的粗纖維。類似結果也可以在其他谷物副產品中發現,如米糠(9.5%~13.2%粗纖維)、麩皮(2.93%~11.68%粗纖維)、燕麥殼(24.9%粗纖維)、大豆皮(29.3%粗纖維)(Gonzalez-Alvarado等,2007)。纖維可以被定義為對動物消化酶有抗性的營養成分,具有影響動物健康的功能特性。飼料中的纖維成分對動物的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幼禽。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在最近的生產系統中,適當的纖維類型和數量可能對家禽胃腸道有改善作用,且在沒有添加抗生素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消化障礙(Montagne等,2003)。但由于缺乏關于其營養成分及其對動物營養價值的足夠信息,面條加工副產物在肉雞飼料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面條渣的營養成分,同時研究適宜的面條渣添加水平對肉雞生長性能、養分消化、胴體性狀及小腸絨毛形態的影響。
1.1 試驗日糧設計與動物分組試驗選擇600只平均體重為(40.25±0.76)kg的肉仔雞,隨機分為4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30只,分別飼喂含有0、5%、10%和15%的面條渣日糧,試驗共進行42 d。1~42 d肉雞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試驗添加的面條渣用米糠油和玉米替代,最終使各組營養水平相當。分析面條渣的常規營養成分和必需氨基酸組成,結果見表2。
1.2 試驗記錄分別在試驗第1、18、35和42天禁食12 h后對肉雞進行稱重,統計每個階段的飼料用量、雞只死淘數,用于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死亡率。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在試驗結束前3 d,每個重復隨機選擇4只雞,用全收糞法進行消化試驗評估。采集連續3 d的糞樣,測定干物質、粗蛋白質和粗纖維含量,結合飼料成分及采食量,計算養分消化率。試驗結束當天,肉雞禁食12 h后,每個重復隨機選擇5只雞進行屠宰,稱量屠體重后,分離胸肌、腿肌、腹脂、肌胃等進行稱重。將小腸腸段分為空腸和回腸,切片染色后,顯微鏡檢測定絨毛高度、絨毛寬度、隱窩深度及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值。

表1 1~42 d肉雞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表2 面渣營養成分分析
1.4 統計分析數據采用SPS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同時利用正交多項式研究面條渣添加水平對各指標影響的線性和二次曲線效應,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對生長性能的影響由表3可知,在試驗初期(1~18 d)與對照組相比,面條渣組肉雞的料重比較差(P<0.05),且隨著面條渣水平的增加,料重比呈顯著負線性反應(P<0.05)。但日糧面條渣添加水平對生長期、試驗全期料重比及階段采食量和增重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此外,所有階段肉雞的死亡率也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的面渣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對胴體性狀的影響由表4可知,隨著日糧面渣添加水平的升高,屠體重、凈膛重表現為顯著線性升高(P<0.05),10%面渣組腹脂重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而胴體重和胸肌重占比表現為顯著二次曲線降低(P<0.05),其中0和10%面條渣組胴體占比顯著高于5%和15%組。日糧面條渣添加水平對頭頸重、翅膀和骨架重無顯著影響(P>0.05)。
2.3 對絨毛形態及養分消化率的影響由表5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面條渣組空腸絨毛高度、絨毛寬度及隱窩深度顯著提高(P<0.05),但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值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回腸絨毛高度和隱窩深度隨日糧面渣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現為顯著線性升高(P<0.05),但干物質和粗纖維消化率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日糧面條渣添加水平對粗蛋白質消化率無顯著影響(P>0.05)。

表5 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的面條渣對肉雞絨毛形態及養分消化率的影響
日糧添加面條渣對1~18 d肉雞的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其中對料重比的影響最大。用含高水平的面條渣日糧飼喂雛雞有降低平均日增重的趨勢。由于面條渣含有較低水平的含硫氨基酸和高水平的賴氨酸,因此,日糧中面條渣添加水平的升高可能導致日糧中可消化氨基酸的不平衡,從而降低動物生長性能。盡管每個階段所有處理日糧的總氨基酸濃度相似,但雛雞可能不能利用高水平面條渣日糧中的這些氨基酸,這與Sklan等(2003)的觀點一致,即日糧中纖維含量高會降低雛雞生產性能,其認為這些反應與纖維的物理結構有關。
此外,使用面條渣對胴體重量有負面影響,這可能是由于面條渣的高水平纖維含量。但高水平面條渣日糧顯著提高了肌胃的相對重量,這與Gonzalez-Alvarado等(2008)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含有高纖維的飼料原料,如燕麥殼在肌胃內可以抵抗研磨,從而刺激進一步的研磨活動。研磨可以促進肌胃肌肉層的發育,增加器官大小(Rogel等,2017)。同樣,Hetland等(2005)發現,粗燕麥殼中纖維夾雜物引起的肌胃重量增加更大。日糧中纖維含量是一種抗營養因子,可增加腸道蠕動和食糜在胃腸道中的運輸時間,干擾雛雞營養消化(Hetland和Svihus,2001)。
空腸和回腸的腸組織形態學在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腸絨毛是固有層向腸腔內突出,以擴大消化吸收面積。位于腸隱窩下部的細胞層線在成熟后幾天內沿絨毛表面向上遷移至絨毛端,隱窩是絨毛再生工廠,允許根據需要更新絨毛,以應對病原體或毒素造成的正常細胞脫落或炎癥(Yason等,2017)。因此,較深的隱窩表明較高的細胞增殖。此外,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的比值提示腸上皮細胞的更替,如腸絨毛高度和絨毛寬度的增加可能意味著吸收面積的增加,而隱窩深度的增加可能意味著上皮細胞增殖的增加。可見,日糧面條渣添加水平對腸表面積的增加有直接影響,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更強,這可能是由于未消化的面條渣在后腸發酵,加強了細菌發酵和揮發性脂肪酸的產生。但隨著面條渣添加水平的升高,干物質表觀消化率顯著降低。
本研究結果表明,面條渣含有較高水平的粗纖維,且日糧中添加水平達到10%~15%時對肉雞生長早期的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并降低了養分消化率。在本試驗條件下,日糧適宜的面條渣添加水平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