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良 符傳創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常見精神疾病,屬于心境障礙范疇,發病原因未明,多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開始發病,病程長,較難治愈,對患者的身心、精神狀態均有明顯損害。雙相情感障礙的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待病情進展后可出現多種發作類型,一般表現為躁狂和抑郁反復循環、交替或不規則發作,大多患者在患病多年后才能確診,導致早期診治率低,不利于病情的控制[1]。臨床研究顯示,雙相情感障礙早期機體出現嘌呤功能紊亂,嘌呤在體內代謝為尿酸,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2]。因此,臨床可通過檢測血尿酸指導臨床診治和評估病情。本文進一步分析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 月~2020年8 月在本院精神科治療的132 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作為觀察組,根據楊氏躁狂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躁狂發作組(66 例)、抑郁發作組(39 例)、混合發作組(27 例);另選取同期132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61 例,女71 例;年齡24~75 歲,平均年齡(43.6±10.8)歲。對照組男64 例,女68 例;年齡22~78 歲,平均年齡(43.5±11.7)歲。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3]中雙相情感障礙診斷標準,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60 分,入院前2 周未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既往有原發高尿酸血癥、患有其他影響血尿酸的疾病等。
1.2 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采血前1 d 禁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鮮、豆制品等。將采集的標本離心后保存在-20℃冰箱中待檢,使用美國貝克曼AU680 自動生化分析儀及相關試劑測定血尿酸水平,同一樣本共檢測3 次,取3 次測量的平均值。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4]。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②對比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混合發作組治療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前,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躁狂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明顯高于抑郁發作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混合發作組的高尿酸血癥發生率高于躁狂發作組及抑郁發作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n(%)]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n(%)]

表2 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n(%)]
注:與抑郁發作組比較,aP<0.05
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遺傳因素是發病的主因,后天環境因素對病情有促進作用[5]。病理研究顯示,在遺傳、環境因素的刺激下,中樞神經信息傳遞功能受影響,導致病情的發生發展。早期癥狀隱匿,臨床診治率較低,待病情進展可出現躁狂、抑郁等心境癥狀,經過多年才能確診,此時病情不僅影響精神、心理健康,還可能對機體的代謝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病的發生風險[6]。同時,雙相情感障礙病情的長期發展還增加了患者自殺傾向,且自殺率較高,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的診斷至關重要,有助于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以此降低病情危害,減少自殺風險。
臨床病理生理研究顯示,雙相情感障礙的神經生化基礎與高尿酸血癥較為相似,臨床發現嘌呤異常代謝和免疫力紊亂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而氧化應激反應與嘌呤代謝有重要關聯[7]。黃嘌呤氧化酶消耗分子的過程中生成超氧化物自由基,加快嘌呤的降解速度,促進超氧化物自由基的升高。而自由基升高可引發細胞膜磷脂層的連鎖氧化反應,生成脂質過氧化物,破壞細胞膜穩定性,改變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通透性,使細胞功能受損,誘發雙相情感障礙。因此,血尿酸水平升高與雙相情感障礙存在直接關聯[8]。另有研究顯示,甲狀腺機能減退與雙相情感障礙也密切相關,約20%的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發作患者存在甲狀腺功能減退,主要是由于丘腦-垂體-生長素軸功能失調所致,而甲狀腺功能減退使得機體代謝減慢,影響血尿酸的正常代謝,使其水平升高[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躁狂發作組、抑郁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躁狂發作組及混合發作組血清尿酸水平明顯高于抑郁發作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混合發作組的高尿酸血癥發生率高于躁狂發作組及抑郁發作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經進一步證實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明顯升高,臨床可將血尿酸水平作為雙相情感障礙的生物標記物之一。且治療前不同發作類型之間的血尿酸水平差異不明顯,治療后不同發作類型的血尿酸水平均明顯下降,抑郁發作下降最多,這可能與甲狀腺功能的改善有關[10]。
綜上所述,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健康人,治療后躁狂發作及混合發作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較抑郁發作患者高,臨床可將血清尿酸水平作為病情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