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文
頸型頸椎病是早期頸椎病,大多與外傷、年齡以及精神和慢性勞損等因素有關,臨床癥狀主要有頸部局部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項以及肩胛內側疼痛和相關點的壓痛,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頸型頸椎病患者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規藥物治療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服用藥物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以及耐藥性,影響預后。所以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科學且有效的治療措施。據研究顯示,芍藥甘草湯加味結合針刺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采用對比途徑探究芍藥甘草湯加味結合針刺療法在頸型頸椎病患者中的實施價值,相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 月~2020年5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頸型頸椎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單數)和觀察組(雙數),每組31 例。觀察組中男17 例,女14 例;年齡18~68 歲,平均年齡(43.00±10.75)歲。對照組中男16 例,女15 例;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44.00±10.5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頸型頸椎病診斷標準[2];了解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曾有或現有精神方面疾病患者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肩周炎以及肌筋膜炎患者;因骨質疏松或骨腫瘤造成頸椎疼痛患者;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實施常規治療:給予患者美洛昔康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020217;規格:7.5 mg)治療,1 粒/d,1 次/d,根據需要可增至2 粒/d;給予患者鹽酸乙哌立松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133175;規格:50 mg]治療,1 片/次,3 次/d,共治療7 d。
1.3.2 觀察組 實施芍藥甘草湯加味結合針刺療法:①芍藥甘草湯加味:藥方組成:芍藥30 g,川穹12 g,細辛3 g,威靈仙10 g,炙甘草10 g,葛根15 g。采用清水煎藥,首次煎藥時間為40 min,第2 次煎藥時間為20 min,混合后分2 次服用,早晚各1 次,共治療7 d。②針刺療法:指導患者采取低枕平臥的躺臥方式,取患者頸百勞、風池、大抒、風門以及天柱等穴位,采用平補平瀉的方式針刺,氣后留針30 min/次;如果有新的疼痛位置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疼痛位置選擇所屬經筋以及相應的穴位,依然采用平補平瀉的方式針刺;1 次/d,共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療效標準參考《中醫癥狀診斷療效標準》[3]。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肌力恢復正常,且頸部疼痛以及活動功能恢復正常,患者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頸部疼痛及活動功能有所恢復,癥狀影響較?。粺o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生活依然受到嚴重影響??傆行?(治愈+顯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治療后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其中頸部疼痛總分3 分,頸部壓痛總分3 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總分3 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③對比兩組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其中NPQ 頸痛量表包括頸部疼痛程度、睡眠時發麻以及針刺感情況,總分40 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McGill 疼痛量表包括跳痛、刺痛以及刀割痛等,總分45 分,評分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治療后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后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后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后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頸椎病也叫頸椎綜合征,主要是指頸椎椎間盤組織的退行變性等引起的一系列疼痛癥狀,頸型頸椎病是比較常見的頸椎病。導致頸型頸椎病發病的原因有很多,臨床癥狀主要有頸部疼痛、活動受限、雙肩發沉等,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一定影響[4]。頸型頸椎病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但是由于頸型頸椎病的手術指征并不明顯,而且手術的創傷性比較大,容易對患者頸椎的正常生理結構產生一定破壞,不利于術后恢復。而非手術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頸椎牽引、針炙治療等。美洛昔康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選擇性地抑制環氧化酶-2,具有抗炎、鎮痛和解熱的作用;鹽酸乙哌立松屬于中樞性肌肉松馳藥,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緩解患者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肌肉血流量,進一步促進炎癥吸收的作用,但是長期服用下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甚至出現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5],所以在治療的時候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藥物等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好地提高治療安全性與治療效果。
頸型頸椎病在中醫中屬于痹癥范疇,大多與風邪濕、肝腎不足以及氣血不良和勞損有關,所以在其治療中以解痙攣和鎮痛為主。芍藥甘草湯中,芍藥性味苦、酸、微寒,無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平抑肝陽、柔肝止痛的功效;川穹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細辛性味辛、溫,歸心、肺、腎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威靈仙味辛、咸、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炙甘草味甘,性平,主要入肺經、心經、脾經、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止咳祛痰,緩急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鼓舞脾胃清陽之氣,止瀉的功效[6]。諸藥配伍,可有效抑制患者外周神經末梢以及因為炎癥產生的疼痛,并緩解患者肌肉痙攣。
針刺療法主要是利用中醫經絡“不通則痛”原理,以針灸針刺激人體穴位,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流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的效果。針刺療法主要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治療過程中具有操作方便以及效果明顯等特點。且治療中能夠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取有效穴位,能夠有效調理肝腎經、緩解病變情況,從而更好地緩解患者疼痛狀況,達到疏通經絡和緩解痙攣的效果,進一步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恢復患者運動功能[7]。所以在對頸型頸椎病患者展開治療的過程中,實施芍藥甘草湯加味聯合的針刺療法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的同時緩解痙攣狀況,進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本次研究中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頸部疼痛評分、頸部壓痛評分、頸椎旋轉/伸屈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NPQ 頸痛量表、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對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實施芍藥甘草湯加味聯合針刺療法的治療方式有良好應用價值,可有效緩解患者痙攣癥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對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實施此治療方式有顯著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臨床指標以及疼痛狀況,恢復運動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