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明
摘? 要:九年義務制教育中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指出需要通過引導中學生學習勞動課程和訓練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和提高其勞動技能,促進其通過勞動形成服務人民的決心以及正確的三觀。從目前我國中學勞動教育現狀分析,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接下來,該文首先是分析了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探討中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重點研究解決中學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對策,以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學生? 勞動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b)-0162-03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LI Qiming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Lintao Count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labor courses and training, cultivate students' love for labor and improve their labor skills so as to promote their determination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form correct values through labo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China's secondary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labor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finally focus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當前階段絕大部分中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由于其對勞動認識與教育存在一定欠缺,且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相對復雜,這主要是因為無論在學校還是家中家長與教師都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家庭勞動機會。而在學校中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文化課,這就導致人們忽略了勞動教育,因此教師在中學階段勞動教育中要提高對其的重視,針對存在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
1? 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1 培養學生身體素質
初中階段對學生而言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且在這方面投入較大的成本。學校在強化學生體育訓練的基礎上將目光放在勞動教育。新形勢、新時期背景下學校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種勞動中,如自我服務勞動、公益勞動、家務勞動、學工學農勞動等,動手實踐是這些活動的核心,均歸屬于體力勞動或生產勞動。學生在參與這些勞動中了解更多勞動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勞動技能,得到了鍛煉增強自身體質。從學生的角度分析,適應體力勞動與生產勞動后對學生而言也有利于強健筋骨,促進學生逐步提高自身身體協調能力,使其可以健美體形、端莊體態。所以,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身體素質。
1.2 促進發展學生智力
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指的是讓其參與各種勞動實踐。這個過程中主要圍繞各種勞動形式展開,如綜合實踐、手工實踐與技術實踐等,動腦思考方面包含了較多的內容,如手工、技術實踐、綜合實踐等,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又或者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完成某種勞動任務,將手腦勞動有效結合在一起,發展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如此也能增長學生的智慧[1]。此外,初中這個階段學生正處于智力上升的階段,其對外界的信息具有較高的感知力,學生在接觸勞動的過程中也接觸到了社會與自然,掌握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識點,如科學技術知識與文化科學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因此,從根本上分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
1.3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前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中也包含了勞動教育方面的內容,目前各個學校已經將其納入到重點落實的行業中,其育人價值是不可代替的。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需要以日常家庭情境、生活化的學校環境以及常態化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形成更為積極的態度、良好的勞動習慣、創造性的勞動能力。于真實的勞動項目融入個體思想、能力、知識、道德情操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于責任感,切實提高個體素質。由此可見,教師對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 中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系統化力度不高
就目前現實教育來看,思想觀念對其產生較多不良的影響,所以,在中學階段開設勞動課程時往往流于形式,針對性與相關力度不強。這很大程度上使勞動教育形同虛設,對學生而言更注重提升學生升學率與掌握知識點,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培訓理論方式的知識,勞動教育實踐能力自然而然被忽略。雖然說學校已經按照相關規定開設了勞動課程,但僅由勞動教師或代課教師給學生講解課堂方面的知識,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勞動方面的鍛煉。
2.2 并未樹立正確的勞動思想觀念
從角度教育分析,只有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更好地對教學活動起到指導作用,這也是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傳統教學觀念在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中深深扎根,受到傳統教育不重視勞動教育問題的影響,學校在開設中學生勞動教育課程以及相關教育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人們明顯地區分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學生同樣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導致對勞動教育缺乏興趣甚至排斥,就算是學校給學生提供了接受勞動教育的場所與機會,也很難調動學生積極性,這就使得勞動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目標。
2.3 缺乏勞動教育條件
從我國勞動教育的傳統情況來看,整體比較特殊,因此我國勞動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難落實課堂與課外實踐活動[2]。所以,并不能完全滿足深入教學方面的需求,因而在師資力量方面必須要重視的是各個學校都極為缺乏專業勞動課程方面的教師與專業勞動課程教師,且當前學校從事勞動教育方面的教師技能不高,這就導致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存在較多的障礙。對部分學校而言,有一些勞動教學主要由體育課教師或者是其他科目教師代課,硬件設施方面的勞動場所很少,給開展勞動課程帶來諸多限制。
3? 解決中學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對策
3.1 主抓課程,豐富并完善勞動教育課程
勞動教育同樣屬于中學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分支,在新一輪的改革中中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屬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范疇,部分學校針對其開設了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學校在給中學生開展勞動要重點突出顯性課程形態與隱性課程形態。顯性課程形態指的是以勞動教育課程為重點,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普通中學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的試行意見》執行,以中學生的性格特點、年齡、知識水平設置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課程,如插花、家政烹飪、非物質文化遺產、園藝種植,最大程度地豐富勞動教育內容,突出當前教育的特點。充分發揮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作用,使學生掌握新技能、學習生產生活有關的知識,為學生投入實際勞動項目奠定基礎。隱性課程指的是歷史、語文等課程教學中融入勞動態度與勞動觀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在其他課程如化學、生物、物理課程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添加與勞動技能、職業技能訓練以及勞動操作有關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動手操作能力,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在各個學科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在日常學習中實施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學科學習中體會勞動的意蘊。所以,結合其他科目與勞動課程給學生傳授勞動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為其做好勞動教育奠定基礎。
3.2 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
從以往的教學可知,要想形成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首先要做好勞動教育的考核,這是相當重要的,考核的內容需要以各個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進行實際衡量,以此為基礎制定考核內容與標準[3]。勞動教育有關的理論與實踐過程中發揮勞動技能都屬于考核的重點,因此需要結合評價機制建立更為完善的考核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的勞動教育過程中及時記錄學校在勞動表現某方面的情況,以此作為日后考核的依據。此外,評價機制是否優秀也可以在教學中有所凸顯,學校需要在學習勞動課程時最大程度發揮自身勞動方面的個性與特長,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得到較大提升,促進其了解勞動的意義,使其可以發自內心地產生對勞動的熱愛。
3.3 積極整合資源,搭建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平臺
各大高校應在新高考改革為背景下開展勞動教育,以勞動教育為核心內容。這就需要學校發揮一定可以利用的資源,主動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實踐平臺,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避免在教學中存在勞動教育流于形式的問題。一方面,校內校團委、學校校工會、后勤部門均可以結合已經設置的勞動課程配置教室,配備勞動所需的工具,以此為學生開展勞動實踐的平臺,使學生可以進行無毒害、力所能及以及無危險的勞動項目。如有條件,學校還可發揮空地的作用建設飼養場、種植場等,給學生提供更多校內勞動實踐平臺的機會,讓其可以參與更多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如此一來充分利用了林地、教室等,給學生搭建良好的參與勞動實踐的平臺,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更加真實的體驗,促進其產生對勞動的熱愛與尊重感。另一方面,在校外學校應以教育部門與政府部門為牽線,主動聯系周邊商場、少年宮、社區服務中心等,共同合作建設勞動體驗室,以此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的平臺,使學生有機會走出校園參與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最大程度發揮勞動育人的價值。將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學生也可以真切地體會勞動的艱辛與樂趣,促進學生在未來工作與生活中形成必備的勞動精神、意識與技能,提高勞動教育成效。
3.4 將勞動教育思想與教學結合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嚴格按照實際要求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勞動教育與各個學科教育的融合[4]。比如教師可以在生物課上讓學生通過勞動栽種生物植物,用記錄手冊記錄下自己的植物成長過程,學生也可以在日常勞作中記錄農作物發芽與生長的時間、開花成熟的時間等,以此將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成長特征、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等記錄下來。對于部分化學類與物理類實踐性較強的科目而言,勞動的可能性更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4? 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包含了豐富的育人功能,通過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態度。新時期勞動教育應以適合學生身心發展且有利于發展學生能力的內容,使學生手腦并用。但因為勞動教育的深入推進屬于一項系統的工程,因此需要以教育教學規律和中學生成長需要為基礎選擇科學有效的方式做好勞動教育,促進其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切實提高其勞動技能,促進學生形成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任麗偉,裴永杰,白俊.試談中學生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0(32):341-342.
[2] 周淑紅.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 郁秀青.初中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19.
[4] 牛新華.農村初中生勞動素養研究[D].云南大學,2019.
[5] 程明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6] 陳朝暉.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研究[D].河南大學,2016.
[7] 孫樹彪.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立德樹人”研究[D].吉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