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燦
當前,我國短視頻用戶持續快速增長。艾瑞咨詢的《中國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曾為短視頻下定義:短視頻不只是長視頻的縮短,而是碎片化時代的新內容消費習慣。短視頻指播放時長在五分鐘內的網絡視頻,具有社交屬性強、創作門檻低、觀看時間短和場景便捷等特征,更加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內容消費習慣。
隨著移動終端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傳播內容逐漸獲得各大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相較2020年3月,新增了4461萬。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短視頻平臺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賽道已進入下半場,下沉市場的搶占任務已基本完成,用戶規模趨于飽和,形成快手、抖音雙巨頭格局。2020年11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的《著作權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表述修改為“視聽作品”。這意味著網絡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被明確列入《著作權法》保護范圍。對短視頻和短視頻模板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現出我國法律的進步,將有效鼓勵文化創造和文化產業繁榮,推動互聯網平臺上產生更多的新型智力成果。
同時,短視頻軟件的流行也讓不法分子看到商機,甚至有人說,現在一些短視頻平臺已經淪為“法律飛地”與“道德洼地”,處于一種法律與道德雙重失守的狀態。流量就是金錢,眼球就是效益,對短視頻平臺是如此,對短視頻的制作和發布者也是如此。在變現的動力或者說壓力下,很多人陷入一種癡狂狀態,不斷挑戰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短視頻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存在網絡治理的老問題,還有不斷涌現的新問題。第一是假冒身份。近日,抖音賬號“袁隆平中華拓荒人”,以袁隆平身份認證,粉絲量短時間內超過1500萬。快手也出現同名賬號,粉絲超過600萬。經求證,袁隆平院士在互聯網平臺未開設任何私人賬號,目前已授權律師處理此事。第二是內容涉及色情、血腥、暴力等,公眾監督乏力。2021年1月,北京市“掃黃打非”辦公室指導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對“抖音”平臺進行約談,對其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行為作出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該平臺中個別主播在直播中存在性挑逗、性暗示和抽煙、說臟話等行為,部分直播間評論彈幕存在低俗內容;個別主播直播的游戲含有血腥、暴力、恐怖等內容。第三是直播帶貨、直播表演、直播旅游中存在虛假宣傳、質量低劣等問題。“網紅”帶貨頻頻“翻車”,虛假宣傳、質量低劣等問題也層出不窮,成為不可忽視的新隱患。第四是侵犯著作權。比如很多平臺上出現掐頭去尾、未經許可隨意下載或轉發短視頻的侵權現象。一些平臺通過算法或以技術中立的名義,將其他平臺上的版權作品抓取過來放到平臺上使用,這種行為對整個互聯網內容產業的行業發展秩序造成了較大損害。第五是內容獲取手段和內容本身違法。一些短視頻在內容素材的獲取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有的戲耍老人、殘疾人等,有的如湖南益陽兩名短視頻平臺主播為拍攝視頻,爬到一輛巡邏執勤的警車上踩踏“耍酷”。第六是東拼西湊的虛假新聞。短視頻以不同于文字和圖片的動態的、多維度的方式進行展示,其“可信度”似乎更高,在“眼見為實”的效果下,很多經過剪輯制作的虛假視頻在各類平臺中廣泛傳播。第七是違法刷單刺激粉絲打賞。部分主播會通過違法刷單的方式營造聲勢,刺激粉絲不停為自己打賞,甚至會通過打賞金額互相攀比。

(圖/視覺中國)
我們知道互聯網從來不是法外之地。當下,一些短視頻平臺已成為社會大眾普遍運用的社交軟件平臺,這些短視頻平臺從來不是獨立王國,而應受到法律、法規、社會規范及道德約束。目前我國短視頻規制以部門規章為主,行業規范為輔,著力于解決短視頻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尚缺乏具有全面性、長期性和針對性特點的專門法律法規,也缺乏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建立制度和機制,沒有明確對短視頻違法違規行為的界定、審核和懲處。那么,如何保障短視頻行業健康長遠的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一是完善信息內容審核管理制度,過濾不良信息。網絡平臺開展短視頻服務,應建立與業務規模相匹配的審核員隊伍。可以綜合法律規定與道德要求、網絡視頻內容、用戶年齡等維度,對短視頻建立內容分級審核制度并設置用戶觀看權限,推進信息內容審核的精細化管理。二是引導社會各方積極協同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網絡短視頻具有數量大、傳播快、監管難的特點,僅憑監管部門單方的作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形成多元主體治理格局。三是建立健全舉報投訴機制,加強外部監督。四是暢通救濟渠道和機制,充分保障權利。如針對刪除、下架、投訴等情形,在制度層面上為權利人建立相應的申訴渠道和救濟途經,能更加充分地尊重和保障相關主體的自由和權利,形成更有活力的多元主體治理格局。五是應當盡快推動建立身份準入制度。網絡空間的匿名性讓用戶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獵奇的便利,可以任意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對青少年來說是很危險的。需要對視頻作者以及使用者都進行嚴格的身份登記,打破用戶的匿名性,同時健全用戶投訴機制,做到違法違規內容可溯源審查。六是應當借助技術推力提升內容審核的效率。提升視頻審核的智能化程度,形成高效便捷、專業化的監管監控體系,為用戶創造綠色的網絡環境。七是應當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對于那些失范的短視頻制作者,短視頻平臺需進行嚴格的限制。將負面評價功能置于顯眼的位置,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八是深化部門的聯合執法。
短視頻依托互聯網技術,具備了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和容量優勢,不受時間、空間、人群的限制,因此給世界各國的監管評估帶來新的挑戰。我國現有司法制度在應對視頻網站案件時存在缺陷。一是行業普遍的侵權行為無法通過團體訴訟而只能通過個案方式解決已經存在的弊端;二是行政機關對網絡視頻版權市場的監管尚未制度化、規范化;三是在法院的執行層面,往往按“一影視劇一當事人一案”進行審理,使得法官很難有機會從全局高度思考行業整體問題的解決思路。實踐中,海量的網絡視頻內容也使得既有的內容審核方壓力極大。面對火熱發展和亂象叢生并存的短視頻產業,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門頻出重拳,加強監督,平臺自身加強內容審核和安全管控;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推進立法,創新治理理念,出臺制度舉措,引導和規制短視頻產業健康長效發展,推進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我國的短視頻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效應,對社會秩序、傳播環境和產業發展都造成了破壞;另外短視頻急劇增長形成的海量傳播內容,使得行政主管機關的監管資源變得愈發捉襟見肘;最后是短視頻的規制和治理需要重新平衡信息監管與表達自由、大眾知情與個人隱私之間的價值關系。由此可見,傳統的規制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短視頻產業的發展需要,必須要創新法律規制的理念和制度,通過法治保障、引領短視頻產業的規范運作和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