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謹防逆向匯票交易騙局(圖/IC photo)
受害人黃強曾在海城市某私企做過會計,后來專門做起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2016年3月26日,單福生獲悉黃強在做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后主動打電話給黃強,稱想給黃強一張面額5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
黃強簡單詢問單福生提供的銀行承兌匯票情況后,提出每10萬元貼現需要收取2000元點錢,單福生表示同意。于是黃強便按約定扣除1萬元點錢后,按照市場行情給單福生貼現了。
原本一次很平常的貼現業務,黃強也沒有對單福生留下什么特別印象。然而,接下來兩人圍繞貼現發生的一系列不尋常的往事卻讓黃強刻骨銘心。
一邊達到票據貼現的目的,一邊通過貼現賺取點錢,按說這種銀貨兩訖的交易通常不會有什么風險,但前提是先收票據再付貼現款。反之,如果先付貼現款再收票據,由于這里有個時間差,貼現后票據能否收回就需要打個問號。黃強是專業做票據貼現的人,這點風險意識自然會有,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在沒有收到票據的情況下就貼現。但卷宗記載的一筆筆事實卻證實了黃強最終還真的這么做了,也最終陷入了1316萬余元被騙的詐騙陷阱。
那么,神通廣大的單福生是通過什么辦法,讓黃強一步步地步入他預設的圈套的呢?這首先得從單福生與黃強進行第一筆貼現交易后的異常表現說起。
自從雙方有了第一次交易后,單福生便成了黃強貼現交易的常客,其交易頻率之高,貼現額度之大一度讓黃強生疑。然而每次當黃強提出疑慮時,狡黠的單福生都能應付自如,找各種理由敷衍,慢慢地,黃強便對他放松了警惕。
剛開始的時候,雙方的交易都是按規矩進行。單福生每天不固定時間地給黃強送50萬元至80萬元左右銀行承兌匯票,黃強在收到票據后,當場扣除點錢后通過農業銀行網銀將貼現款付給單福生。黃強雖然覺得單福生如此高頻率及大額度地交易很不正常,但畢竟自己是見了真實的票據再貼現,本身并沒有風險,何況還可能從中賺取點錢,因此對單福生高頻率的交易也沒太在意。
隨著雙方的交易不斷進行,單福生送給黃強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越來越多,面額也越來越大。出于好奇,黃強曾問過單福生哪來這么多銀行承兌匯票?單福生稱自己在做塑料顆粒生意,表示自己拿來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都是賣塑料顆粒成品收的貨款。黃強經多方打聽,了解到單福生確實在當地開了個不大的廠。雖然他對單福生的話半信半疑,但他也不便向單福生過多追問。
隨著雙方熟悉程度的增加以及黃強不斷放松警惕,單福生終于放出了“勝負手”,暴露了其詐騙斂財的本來面目。單福生放出的這個“勝負手”就是試探性地提出先貼現再交付匯票,繼而讓黃強處于危險境地,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玩”人間蒸發。
4月26日,當黃強收到單福生的匯票后照例給其貼現時,單福生提出第二天還會繼續給黃強送需要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但是需要其先支付貼現款。對于這個不尋常的請求,黃強自然要詢問這么做的原因。單福生回答說是資金流轉不暢,并稱如果不先行貼現,自己經營塑料顆粒生意就會受到影響。單福生的解釋合情合理,加之一旦其生意受影響,自然也會影響雙方的匯票貼現業務,這也是黃強不希望看到的,于是黃強沒多想就同意了。
之后,單福生給黃強送的銀行承兌匯票越來越多,面額也越來越大,從原來每天三四張和100萬元面額發展到后來一天十多張500萬元以上面額。與以往不同的是,后來的操作都是由黃強按單福生的要求先付貼現款,單福生隔天將銀行承兌匯票送給黃強。
剛開始的時候,單福生倒也信守承諾,從來沒有賴過賬,這也進一步增進了黃強對他的信任。于是,單福生繼續得寸進尺,提出要求黃強先付第三天的貼現款,并承諾其于第四天交付相應的承兌匯票。為了能做更多的業務,黃強并沒有提防,滿口答應下來。但之后,單福生開始出現延期交付匯票的情況。不過,單福生大多會在拖延幾天后付清黃強已預先貼現的匯票,故也沒有引起黃強足夠的警惕。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結算舊賬又先行支付貼現款的循環中,單福生拖欠黃強的先付貼現款,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多的時候達到1750萬元。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單福生拖欠黃強的巨額貼現款也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單福生仍然堅持每天都拿承兌匯票交給其貼現,并反復強調雙方間的貼現交易如果不能正常進行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意,最終可能導致拖欠黃強剩余的先付貼現款還不上。
直到這個時候,黃強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如果不答應繼續先行貼現,最終可能導致單福生先前拖欠的貼現款打水漂。因此,為了保證單福生能夠償還拖欠的貼現款,黃強只得硬著頭皮延續著雙方間這種不合常規的合作模式。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16年12月底,隨著單福生拖欠額度的不斷上升,黃強最終也被拖垮了。由于之前虧空過多,黃強此時已經沒有能力先行支付貼現款了。于是,黃強給單福生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單福生立即將自己先行支付的貼現款全部還清。單福生倒也鎮定自若,借口說自己要去大連等地的廠家追討貨款,并稱結清貨款后立即結算貼現款。即便在這個時候,單福生還在天天給黃強送銀行承兌匯票,還在天天要求其先付貼現款。
12月24日,單福生一早就打電話給黃強,讓其先付200萬元的貼現款,并承諾當天先歸還一部分拖欠的貼現款,第二天全部還清。此時的黃強決定再相信他一次,于是想辦法籌集到200萬元,并通過農業銀行網銀轉賬給單福生。
這一次,單福生收到貼現款后卻玩起了花招。在黃強不斷催要承兌匯票未果的情況下,單福生通過微信給黃強發來兩張承兌匯票的照片和微信位置信息,意思是告訴其銀行承兌匯票已經在他手上,馬上就可以交給黃強。然而黃強經多方打聽,發現有人準備高于市場價購買單福生所稱的這兩張承兌匯票,且還有其他人同時接到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的照片,說明持有人還想讓其他人貼現。
黃強打電話要單福生確認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是否真的在他手上,單福生發現自己被懷疑后即選擇關機。再也聯系不上單福生后,黃強選擇報警,遂致案發。
黃強事后稱,單福生找其貼現的這些銀行承兌匯票,其都轉給自己朋友貼現。如單福生給其一張10萬元面額的承兌匯票,其扣掉2000元的點錢,付給單福生9.8萬元,接著再把這張承兌匯票轉給其朋友,對方會扣掉1900元點錢,付給其9.81萬元。就這樣,黃強每做一筆10萬元的業務,自己可以從中賺100元。然而為了賺這每10萬元中的100元,黃強最終被騙1316萬余元。
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2月13日受理,并于同年10月16日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法院經審理查明:2016年3月至12月間,被告人單福生隱瞞身負巨債真相,繼續以高利外債為資金來源,并采取高買低賣的方式,先后與黃強等多人進行銀行承兌匯票個人貼現活動。在取得黃強等人信任后,單福生對黃強等人逐漸產生拖欠款,以維系其之后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活動。
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24日,單福生與黃強等人交易銀行承兌匯票貼現金額已近9億元,黃強因此被詐騙1316萬元。
2021年1月4日,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該案判決結果,被告人單福生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百萬元,并扣押相關財產,責令退賠各被害人損失。
(本文除單福生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