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
2018年6月12日21時30分許,閆向東、李敏、岑升方、孫飛四人至上海市靜安區滬太路某小區本案原告李某某、布某的住處,采用控制手機、限制自由的方式,要求布某解鎖被凍結的天空幣賬戶,其間閆向東等人還對李某某、布某有過毆打行為和言語威脅,布某、李某某被迫將各自持有的18.88個比特幣、6466個天空幣轉入閆向東等人指定的賬戶內……
閆向東等四人的行為,經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審理后,以非法拘禁罪分別被判處8個月至6個月15日不等的有期徒刑。該案經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判決生效。
案涉二審刑事裁定書載明:四名被告自愿返還從被害人處獲取的財物。然而刑事判決生效后,閆向東等四人均未返還相關財物。2019年3月26日,李某某、布某以閆向東等四人為被告,向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判令四名被告返還兩名原告18.88個比特幣、6466個天空幣,如不能返還上述財產,要求法院判令四名被告以2018年6月12日時價141.93萬元人民幣,賠償兩名原告本金人民幣141.93萬元,并自2018年6月12日起,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損失。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經審理,于2019年8月29日,作出一審民事判決:被告閆向東、李敏、孫飛、岑升方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共同返還原告李某某、布某“比特幣”18.88個、“天空幣”6466個,若不能返還,則“比特幣”按每個4.22萬元、“天空幣”按每個80.34元賠償;駁回原告李某某、布某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閆向東等四名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要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訴訟請求,或將本案發回重審。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8日立案受理后,于2019年12月11日對本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被上訴人書面陳述,其自愿放棄向上訴人追索6466個天空幣。
比特幣、天空幣都屬于虛擬貨幣,此類虛擬貨幣是否具有財產屬性,閆向東等四人因刑事犯罪劫取的上述虛擬貨幣應否返還?在二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圍繞這一爭議焦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閆向東等四名上訴人的代理人列舉了證明其上訴請求的四點理由:第一,目前我國法律并不認可比特幣、天空幣的財產屬性,未將比特幣、天空幣作為我國法律意義上的物或者財產,故被上訴人不具有物權返還請求權;第二,根據相關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故比特幣、天空幣不受法律保護;第三,CoinMarketCap.com網站不是我國官方網站,一審法院根據該網站公布的價格確定比特幣、天空幣的價值無事實和法律依據;第四,系爭比特幣的數量應為18.87997062個,而非18.88個。鑒于上訴人曾以比特幣向布某購買天空幣,故如果判令上訴人返還比特幣、天空幣,上訴人同意以返還天空幣的方式折抵比特幣。
針對四名上訴人提出的四點辯解意見,被上訴人李某某、布某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應。第一,國家雖未認可虛擬幣的貨幣屬性,禁止其作為貨幣進行流通使用等金融活動,但并未否認虛擬幣可以作為一般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虛擬幣具有財產作為權利客體需具備的價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應認定其虛擬財產屬性。第二,根據其提供的公證證據,可以證實比特幣于2018年6月12日轉賬至上訴人賬戶,且上訴人在一審中未就侵權的時間提出異議。一審法院按照收盤價計算,金額已經高于被上訴人主張的當日中間價或者交易實時價。第三,上訴人的侵權事實已在另案生效刑事判決中得以認定,且在刑事案件中表示自愿返還被上訴人財物,上訴人也因此被酌情從輕處罰。第四,上訴人侵犯被上訴人財產權,應當向被上訴人返還其侵占的財產,返還不能的,應當賠償損失,故一審法院判決正確,要求維持原判。

新頒布的《民法典》確認了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圖/視覺中國)
二審法院將本案的爭議焦點歸納為兩個:一是比特幣是否具有財產屬性,是否應受法律保護;二是上訴人是否應將比特幣返還給被上訴人,如存在返還不能的情況,是否應賠償被上訴人損失以及賠償金額如何確定。
關于第一個爭議焦點。二審法院認為,系爭比特幣屬于網絡虛擬財產,應受法律保護。比特幣的物理形態為成串復雜數字代碼,要獲得比特幣,既需要投入物質資本用于購置與維護具有相當算力的專用機器設備、支付機器運算損耗電力能源的相應對價,也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成本,該過程及勞動產品的獲得凝結了人類抽象的勞動力;此外,比特幣可以通過金錢作為對價進行轉讓,并產生經濟收益。因此,比特幣具有價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點,故其具備了權利客體的特征,符合虛擬財產的構成要件。二審法院指出,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雖然在相關文件中否定此類“虛擬貨幣”作為貨幣的法律地位,但并未對其作為商品的財產屬性予以否認,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亦并未禁止對比特幣的持有。
關于第二個爭議焦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法同時規定了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二審法院認為,鑒于四名上訴人的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從民事角度而言,上訴人迫使被上訴人轉出比特幣的行為,侵犯了被上訴人的財產權利,上訴人因實施犯罪行為取得的比特幣理應返還被上訴人。生效刑事裁定書中還載明,上訴人自愿返還從被上訴人處獲取的財物。因此,無論從法律規定,還是上訴人在訴訟中曾作出的承諾,上訴人均應將系爭比特幣返還被上訴人。
關于四名上訴人賠償金額的確定,二審法院認為,侵占他人財產,若不能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通常,賠償金額的確定需要考慮財產受損時的市場價格、被侵權人取得財產的價格、侵權人獲得的收益、雙方就賠償金的主張金額等因素,綜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予以確定。雖然被上訴人無法向法院提供其獲得比特幣的價格,但在二審中就上訴人如需向被上訴人返還比特幣,而上訴人返還不能時如何確定比特幣的折價賠償標準問題上,上訴人向法院確認比特幣按每個4.22萬元予以賠償,被上訴人亦對該折價賠償標準予以接受,故二審法院確認對比特幣按每個4.22萬元的標準計算賠償金額。
鑒于被上訴人在二審中表示自愿放棄向上訴人追索6466個天空幣,二審法院予以準許。遂據此對一審判決中天空幣的相關內容予以變更。2020年6月9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二審判決結果:判決上訴人閆向東、李敏、孫飛、岑升方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共同返還被上訴人李某某、布某比特幣18.88個,若不能返還,則按每個人民幣4.22萬元予以賠償。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本案是一起特殊的財產糾紛案。鑒于本案案由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故在評判四名上訴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前,應對比特幣的法律屬性作出評價,兩名上訴人據此才能享有相應的財產權利以及侵權請求權的維權基礎和依據。我國民法總則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法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持肯定態度。另據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提及,“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綜上,比特幣具備虛擬財產、虛擬商品的屬性,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法官要同時提醒大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雖然應受法律保護,但不能作為真正的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