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敏



摘要: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其血糖水平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隨機篩選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醫院接收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人數為40例。對照組給予臨床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最終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兩組結果對比顯示,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與對照組相比得到顯著提高;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同對照組數據比較也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與對照組相比均占據優勢;觀察組患者的孕期血糖水平與對照度相比控制良好;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結果對比差值顯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患者認知度、自護能力、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發生起著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個性化護理干預;血糖水平;妊娠結局;效果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生因素與年齡、體重、飲食以及妊娠環境有著密切關聯。據相關研究表明,孕期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不僅會增加血糖水平,更會影響最終妊娠結局。所以積極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及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的關鍵[1]。為此,中筆者詳細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有效性。
1基礎信息和護理方式
1.1 基礎信息
本文病例篩選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間我醫院接收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將所納入的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均值為(30.5±2.2)歲,對照組患者中位年齡(30.0±2.1)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值顯示(P>0.05)臨床可比性存在。
納入標準:(1)觀察組納入的患者均臨床相關檢查確定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疾病標準;(2)入組的患者臨床各項資料均較為完整;(3)不存在智力和溝通障礙;(4)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均詳細了解此次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語言溝通障礙患者;(2)伴有嚴重的傳染性疾病者;(3)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4)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5)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腎臟及肝臟器官疾病者;(6)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及家屬。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臨床常規干預。觀察組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1)風險因素分析:護理人員要充分掌握臨床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詳細記錄患者的血糖水平、體重、日常飲食習慣、心理狀態和身體營養健康狀況,根據掌握的信息制定出針對性的管理計劃。(2)認知教育:耐心對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因素、合理用藥方法、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和家屬密切監測用藥后的血糖變化情況;通過多媒體以及微信平臺等多種方式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指導,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心理疏導: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項疑問,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告知家屬多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給予患者更多鼓勵安慰,以提高患者的情緒自控能力,避免不良情緒增加妊娠風險。(4)營養管理:根據孕婦體重合理控制每日的熱量攝入,每日平均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分別為100kcal/kg、1-1.5g/kg、0.6g/kg、250-300g,需占總營養攝入量的60%。(5)飲食管理:耐心告知患者飲食相關注意事項,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囑咐患者飲食要采取少食多餐,以低鹽、低糖和低脂肪為主;并要合理控制纖維素和水果的攝入量。若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達到7.0mmol/L,則停止攝入水果。(6)運動療法:首先要對患者的身體耐受性進行評估,指導患者在孕周40周前每日進行適當的自由散步、孕婦瑜伽和孕婦操等運動,每項運動時間大約控制為10分鐘左右,并根據患者身體耐受情況增減運動量。運動過程中要由護理人員和家屬全程陪伴,同時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以及胎兒的變化情況。
1.3 觀察標準
(1)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表評定兩組護理管理質量、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對護理滿意度,每項指標滿分值為10分,最終獲得分值越高則表示指標改善得越好。(2)運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程度,0~6分=無焦慮,7~20分=輕度焦慮,21~28分=中度焦慮,高于29分=重度焦慮。通過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抑郁癥狀,低于8分=無抑郁癥狀,8~19分=輕度抑郁,20~34分=中度抑郁,高于35分=為重度抑郁。(3)詳細記錄對比護理前后組間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此文研究數據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運用(±s)、t進行描述,計數資料使用n(%)/χ2進行描述。當兩者差值達到P<0.05,則證實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各指標結果對比詳情
護理前組間各指標數據對比存在較小差值(P>0.05);同對照組護理后各指標結果比較顯示,觀察組臨床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明顯提升,兩組各項指標結果對比差值顯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 兩組各指標結果對比詳情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指標結果對比差值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與對照組相比改善顯著,兩組各指標結果對比差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血糖指標控制情況
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護理前的血糖指標數值對比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結果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指標與對照組相比改善顯著,兩組指標結果差值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孕期一種高危險并發癥,尤其是近年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致使臨床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人數明顯上升。而相關研究發現,由于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度和重視度[2],導致在妊娠期未能達到良好的自我管理,加之受到病情影響,患者存在過度恐慌情緒,進而影響血糖控制效果,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概率。所以需要加強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干預力度,才能最大限度確保妊娠安全性[3]。為此,本篇文章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開展了個性化護理干預,最終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此干預措施主要是通過風險評估,充分掌握患者的機體營養狀況以及血糖情況,并制定出合理的干預方案[4]。通過一對一認知教育、多媒體以及微信平臺等多方干預,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健康知識掌握度,從而增強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能力;且耐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及時改善患者的過度焦慮情緒,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通過開展科學合理的體重管理、營養攝入管理、飲食及運動指導等,能夠有效確保患者營養均衡,最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5]。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質量,確保患者的孕期機體營養均衡,減少高血糖狀態對妊娠結局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易雪紅.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7):177-178,181.
[2]劉欣.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2):46-47.
[3]李昀.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15(6):38-38.
[4]高加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20,7(29):238-239.
[5]魏紅霞,史玉國.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