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劉鮮平

摘要:目的:以生活質量為重點觀察方向,觀察老年晚期胃癌化療患者使用延續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院治療的20例晚期胃癌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使用常規護理,后者使用延續護理,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癥狀、情緒、與他人關系及總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延續護理用于胃癌化療患者,可促使其生活質量總體水平上升。
關鍵詞:護理;老年患者;胃癌;化療;生活質量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起源于胃黏膜細胞[1],主要癥狀的腹痛。但早期常無癥狀,待患者病情嚴重后進入醫院進行診治,疾病往往已經發展至中晚期。該病好發年齡層為40~70歲,其中男性患病概率比女性大[2]。老年群體中,患有晚期胃癌者基數較大,需引起充分重視[3]。胃癌晚期可通過化療的方式抑制腫瘤持續惡性發展,改善癥狀。然而化療屬于一種容易對患者帶來生理、心理雙重不適的治療方式,可進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傳統的護理方法雖然能在化療時起到幫助作用,但其過程并未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優化調整,存在護理質量不佳的情況。在傳統護理方式上尋求新的護理模式,延續性護理作為強調協作性、連續性的護理新模式,可促使患者在醫院直至離院歸家時均可得到護理的介入,是醫院護理的延伸。結合各項研究,延續性護理用于老年胃癌護理中,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抑制毒副反應,促進患者恢復。基于患者實際情況,我院提出采用延續護理進行干預,為進一步探查其護理效果,現將研究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中選出20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老年群體(選擇時間段:2018年3月~2019年3月)。將所有患者進行隱匿數字法分組,每組10例,兩組命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男女占比為7:3,年齡為50~70歲,平均年齡為(61.32±4.52)歲。觀察組男女占比8:2,年齡51~71歲,平均年齡(62.14±4.88)歲。
納入標準:(1)確診為胃癌晚期;(2)實施化療治療;(3)知曉研究并同意參加。
排除標準:(1)>50歲的患者;(2)拒絕接受護理干預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日常基礎護理,包括提醒患者用藥、幫助患者預約檢查、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1.2.2 觀察組
觀察組行延續護理,具體如下:
(1)成立護理群。詢問患者聯系方式,以患者為中心組建延續護理群。群內成員包含:主治醫生、腫瘤專科主任、一對一護理人員、護士長。
(2)健康宣講。為患者普及化療知識,在患者初次進行化療時講解化療基本流程、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并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講解護理人員所要進行的緊急措施。定期在群內向患者推送胃癌健康知識,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
(3)用藥護理。在各個階段針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記錄和檢查,提醒患者需定時定量服用藥物,特別是患者出院后應加強用藥方面的監督,提升患者依從性。
(4)隨訪護理。結合患者化療周期制定階段性定期隨訪計劃。隨訪可通過群內視頻、電話隨訪等方式了解患者有無出現不良反應、用藥、飲食方面的相關情況。同時結合親人的鼓勵與陪伴搭建起醫患間的友好橋梁,為患者樹立持續治療的信心。
(5)日常護理。提醒患者運動,確保作息健康。在飲食方面可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注意多餐少食。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對患者的進步予以鼓勵,加強患者糾正壞習慣的動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變化。采取評分的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評定參考中國癌癥患者化學生活質量表(QLQ-CCC)對癥狀、情緒、與他人關系進行評分,最后得出患者生活質量總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胃癌是起源于胃部的疾病,屬于常見的一種癌癥[4]。患病人群常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其中存在吸煙習慣的人群比普通人群患病率更高。老年胃癌患者常需要進行化療[5]。在化療過程中以及化療后對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Zelinska等[6]通過研究證實,患者出院后疾病管理責任將會從護理人員轉移到患者自身當中,可能會由于患者自我知識掌握不足,對疾病缺乏正確及全面的認識,再加上缺乏護理團隊的針對性管理和指導,容易影響患者的遵醫行為,導致治療及護理依從性降低,形成治療效果不佳的局面。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延續性護理強調的是患者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度。從醫院到家庭,此護理能將病情觀察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為患者制定出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護理、隨訪、指導方案,對患者再住院情況會有所助益,降低發生率,減少經濟壓力,樹立恢復的信心[7-8]。為提升患者在家庭護理中的認知,延續護理擅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溝通平臺,幫助患者掌握家庭護理關鍵點。國內學者研究表明[9]:提升患者的化療認知深度及遵醫順從度可有效降低并發癥,促使生活質量提升。通過延續性護理的實施,能幫助胃癌患者樹立正確生活方式,通過指導患者康復訓練,可不斷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胃癌復發率及轉移率。同時,患者能逐步提升自救能力,加深對疾病的理解,有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延續護理(觀察組)與常規護理(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生活質量總分大于對照組,觀察組癥狀、情緒、與他人關系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護理工作者能持續了解患者用藥、身體機能方面的情況,再匯報給主治醫生,醫生就能根據患者現狀進行治療和護理調整,提升臨床效果。著重進行心理護理則能抑制并減少患者負性情緒,在持續介入過程中可逐步引導患者轉變為積極心態,提升相關依從性。日常方面,護理人員進行干預能夠確保患者在飲食、運動方面的重視程度,有幫助患者生活質量抽提高。不論從單個維度比較還是總體水平比較,延續護理均表現出對生活質量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此護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內容更加全面細致[10]。
綜上,晚期胃癌患者急需獲得更為優質的護理干預,特別是需進行化療的患者,其護理干預需涵蓋醫院及家庭兩個階段。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使用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提升生活質量水平,臨床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程本靜,向進見,文芳,等.微信平臺下延續性護理對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2):53-56.
[2]張曉麗,祝愛敏,劉楠,等.階梯式心理護理對胃癌術后老年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7):20-24.
[3]馬冬花,丁萍.腫瘤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7):58-65.
[4]朱偉珍,謝艷茹,吳龍英.延續性護理在HER2陽性胃癌患者靶向治療后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4):690-692,701.
[5]蔣延鳳,江婕妤,魏玲.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1):115-117.
[6]Zelinska N, Collinson FJ, Gregory WM, et al. The STAR trial protocol: a randomised multi-stage pHase Ⅱ / Ⅲ study of sunitinib comparing temporary cessation with allowing continuation, at the time of maximal radiological response,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renal cancer[J].BMC Cancer,2017,12(4):590-593.
[7]楊麗霞.延續護理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化療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評價[J].養生保健指南,2019,18(23):119.
[8]蘇曼軼.老年晚期胃癌化療患者開展延續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養生,2019,7(12):75.
[9]阮淑芳,周佳,熊秋萍.延續護理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化療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1):65-68.
[10]劉媛媛.探討延續護理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化療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9,18(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