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敬


摘要:目的:針對激素替代治療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評價。方法:研究期:2019年05月~2021年05月,納入60名觀察對象展開研究,觀察對象為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采用計算機雙色球分組法,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并實施不同治療方案:激素替代治療(觀察組,n = 30) ,傳統治療(對照組,n = 30) ,以臨床治療效果、治療不良反應、患者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效果為評價標準,對不同治療方案的積極效果展開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67 %(29/30) 高于對照組患者80.00 %(24/30) ,P < 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頭痛、陰道流血、乳房疼痛) 發生率10.00 %(3/30) 低于對照組患者33.33 %(10/30) ,P < 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絕經期生存質量MENQOL評分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患者絕經期生存質量MENQOL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 < 0.05 。結論:針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激素替代療法具有療效突出,用藥不良反應少,對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效果好的優勢,值得應用。
關鍵詞:激素替代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生存質量
更年期綜合征又稱“圍經期綜合征”,是指女性在圍絕經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而引起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并且隨著病情影響,患者還會出現一定的精神、心理障礙。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與女性卵巢功能的紊亂、衰竭存在密切關聯。在常規治療方案上,主張以西醫激素治療進行干預,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常規激素治療患者易出現體重增加,陰道不規則流血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因此,為降低傳統激素治療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不利影響,諸多學者提出了激素替代治療方案。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以激素替代治療的臨床效果為重點,納入更年期綜合征患者60例,進行分組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2019年05月~2021年05月進行,納入60名觀察對象展開研究,觀察對象為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采用計算機雙色球分組法,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并實施不同治療方案。觀察組中(激素替代治療,n = 30) ,年齡最大者57歲,年齡最小者44歲,平均年齡(51.52±4.91) 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3.25±1.91) 年;對照組中(傳統治療,n = 30) ,年齡最大者58歲,年齡最小者44歲,平均年齡(52.41±4.88) 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3.21±1.95) 年。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無基礎資料差異,組間能夠比較(P > 0.05) 。
納入標準:(1) 絕經期女性;(2) 入院時存在潮紅、潮熱等更年期綜合征典型癥狀;(3) 符合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2];(4) 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入組,取得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 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2) 甲狀腺功能障礙;(3) 癲癇、精神疾病患者;(4) 入組前3 個月內存在激素類藥物治療史;(5) 對研究涉及藥品存在過敏、禁忌證等不適宜用藥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療:取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環丙孕酮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國藥準字HJ20160683) 予以患者口服,每次2 mg。每日1次。谷維素同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治療:取谷維素片(濟寧市安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7022480) 予以患者口服,每次20 mg,每日3次。炔雌醇環丙孕酮每日1次,每次1片。
療程:21 d。停藥7 d,再進入下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以臨床治療效果、治療不良反應、患者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效果為評價標準,對不同治療方案的積極效果展開分析。
(1) 臨床治療效果:以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維度進行評價[3]。經治療,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完全消失,激素水平明顯改善,更年期生存質量評分(MENQOL評分) 低于10分,以上為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基本消失,激素水平改善,更年期生存質量評分(MENQOL評分) 高于10分,但不超過30分,為有效;其他情況則定義無效。總有效率 = 顯效率+有效率。
(2) 治療不良反應:由研究小組,針對患者治療期間進行跟蹤隨訪,記錄其治療相關不利反應的發生情況,包括頭痛、陰道流血、乳房疼痛等。
(3) 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情況:參考女性絕經期生存質量量表(The 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MENQOL) 對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指標進行計分[4],量表包含27個條目,從無至重度分為8項計分項,相加計算總分,分值越高,反應癥狀越重,生存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由SPSS 20.0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規則如下,計數資料統計方法“%”,檢驗方式“χ2”,計量資料(x±s),檢驗方式“t”,統計學差異性標準“P < 0.05”。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6.67 %(29/30) 高于對照組患者80.00 %(24/30) ,(P < 0.05) ,見表1。
2.2 治療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頭痛、陰道流血、乳房疼痛) 發生率10.00 %(3/30) 低于對照組患者33.33 %(10/30) ,P < 0.05,見表2。
2.3 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絕經期生存質量MENQOL評分(50.21±5.48) 分與對照組患者(50.17±5.42) 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絕經期生存質量MENQOL評分(38.15±5.17) 分低于對照組患者(42.81±5.34) 分,(P < 0.05) 。
3 討論
在臨床中,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受到病情影響,出現焦慮癥、抑郁癥的風險較一般正常絕經期女性大大提高,且多數女性存在各種不適癥狀,因此針對此類患者,科學有效的治療,是幫助患者抑制病情,改善身心狀態的重要方法[5]。
在神經內分泌學研究中,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其臨床潮熱、潮紅癥狀的發生,與下丘腦神經遞質阿片肽、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遞質存在緊密聯系;而機體內分泌、心血管等多組織的調節作用,主要通過5-羥色胺實現。當更年期綜合征發生時,患者往往存在血液5-羥色胺水平的顯著下降[6~7]。因此,通過激素替代治療,能夠有效針對患者神經功能、內分泌失調癥狀起到控制、改善的作用。在女性絕經前,卵巢功能下降,卵泡膜細胞以及顆粒細胞受損,進而引起機體激素水平的紊亂,最終影響到機體的器官生理功能。在以往的常規激素治療中,雖然其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但是在長期用藥影響下,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患者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將明顯提升,因此,激素替代治療的出現便十分必要[8~9]。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療后,其臨床療效、生存質量指標改善效果均優于傳統治療對照組患者,同時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患者。在激素替代治療中,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環丙孕酮治療療效顯著,存在孕激素、抗促性腺激素以及抗雄激素的特性,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患者的適應證情況,把握治療時機,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以達到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10]。
綜上,針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激素替代療法具有療效突出,用藥不良反應少,對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效果好的優勢。但本次研究仍然有改進提升的空間,例如研究中關于激素替代治療對患者激素水平具體的影響機制,仍有待后續擴大樣本容量,展開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孫星,王燕,郗軼楠,等.激素替代治療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性科學,2021,30 (9):74-76.
[2]劉嵩平.滋陰疏肝湯聯合戊酸雌二醇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0,28(9):129-131.
[3]李強,王強,朱曉紅,等.激素替代治療中國圍絕經期女性療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20,48(11):1290-1294.
[4]張嵐.性激素替代聯合常規保健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6):1069-1070.
[5]余曉娟,李雅琴.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9,26(4):272-274.
[6]裴曉紅.不同劑型激素藥物替代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3):84.
[7]蘇愛慧,張彥,張瑩瑩.激素替代療法對更年期綜合征婦女激素水平、癥狀改善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 (9):1541-1542.
[8]單清華.激素替代治療對改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4):67.
[9]冉舉芳.芬嗎通激素替代療法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癥狀的影響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14):100,113.
[10]朱紅兵.激素替代療法對146例更年期綜合征患者性激素及血清內分泌素、β-內啡肽水平的影響分析[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12):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