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蓮,楊雁楠



摘要:目的:觀察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對腦卒中康復帶教護生早期干預的應用療效。方法:選取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54名康復帶教護生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在帶教過程中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分為對照組(27例:未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 與實驗組(27例: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 ,比較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康復帶教護生出科時康復護理基礎理論成績以及護理實操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 < 0.05) 。實驗組康復帶教護生普遍認為臨床帶教模式可豐富人文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升畢業后臨床護理工作意愿,數據差異明顯(P < 0.05) 。實驗組腦卒中康復帶教護生對康復帶教護生臨床護理干預滿意度(92.59 %) 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 < 0.05) 。結論: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有利于腦卒中康復帶教護生早期干預相關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腦卒中康復帶教護生對康復帶教護生護理干預滿意度。
關鍵詞:康復帶教護生;強化康復護理意識;腦卒中;早期干預
近10年我國對腦卒中早期康復干預所需康復護理人員社會需求巨大,但是康復專業實習護生往往由于缺乏臨床經驗,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與康復帶教護生之間易產生糾紛與矛盾,康復護生實習為其上崗前熟悉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相關知識,鞏固康復護生專業知識提供了可能[1]。康復帶教護生帶教老師常規臨床帶教過程中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旨在指導康復帶教護生掌握相關護理知識,忽視了對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的培養,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提出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以提升腦卒中康復早期干預效果[2]。本次研究為論證上述觀點,比較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27例未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以及27例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的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27例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的康復帶教護生中男(n = 7) 、女(n = 20) ,年齡21~24歲、平均年齡(22.42±1.42) 歲。對照組27例未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的康復帶教護生中男(n = 6) 、女(n = 21) ,年齡22~24歲、平均年齡(22.45±1.41) 歲。兩組康復帶教護生男女比例、平均年齡等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 > 0.05) 。本次研究實施期間共有5名帶教老師,其中男(n = 2) 、女(n = 3) ,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6.42±1.44) 歲,工作年限為5~12年、平均工作年限(8.41±0.41) 年。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 參與本次研究的康復帶教護生均完成在校相關康復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此外,獲知本次臨床教學目的與方法,均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2) 本次研究符合醫院倫理會的要求。
排除標準:(1) 排除入科實習期間遲到、早退康復帶教護生;(2) 排除未按時完成入科考試以及出科考試的康復帶教護生;(3) 排除確診精神、心理疾病康復帶教護生。
1.3 方法
對照組康復護生入科后結合臨床帶教老師數量,進行一對多分組,帶教老師結合科室收治腦卒中早期康復案例,采取傳統灌輸式健康教育的方式,向康復帶教護生講解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早期康復護理方法以及預期療效。
實驗組康復護生入科后參考對照組進行分組,分組帶教過程中帶教落實在常規臨床帶教過程中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教學,具體干預方法如下:(1) 帶教老師向康復帶教護生介紹康復科接診腦卒中患者病種特點、家庭情況、經濟情況以及康復護理內容,結合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案例,強調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使患者認識到自身專業工作對患者預后造成的影響。(2) 臨床代表老師為康復帶教護生發放腦卒中專科訓練專家講座視頻,同時結合科室腦卒中患者情況對早期康復護理重要性、早期康復護理內容等設置問題,激發康復帶教護生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護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演練操作,并請康復帶教護生通過臨床情景模擬的形式,掌握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并鼓勵康復帶教護生積極參與到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
1.4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入科時、出科時康復護理基礎理論成績(百分制) 以及護理實操成績(百分制) 變化情況。
(2) 比較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對臨床教學的評價。
(3) 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實習結束后,請接受過康復帶教護生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患者,對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臨床護理干預滿意度進行評分,滿意度包括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其中滿意度等于十分滿意、較滿意之和占總受檢例數百分率。
1.5 統計學處理
SPSS 21.0版本軟件處理結果中相關數據,“(x±s) ”用“t”驗證,“(%) ”用“χ2”驗證,P < 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出入科考試成績
與入科時相比,兩組康復帶教護生出科時康復護理基礎理論成績以及護理實操成績均升高。此外,實驗組康復帶教護生出科時康復護理基礎理論成績以及護理實操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2.2 臨床教學
實驗組康復帶教護生分為可豐富人文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升畢業后臨床護理工作意愿,見表2。
2.3 滿意度
實驗組腦卒中患者對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臨床護理干預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近些年,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逐年攀升,腦卒中為常見腦血管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有75 %的腦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癥狀,基于神經細胞重構功能,對腦卒中開展早期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3]。康復護生入科時掌握的腦卒中護理知識往往難以滿足臨床需求,由于康復護生入科后對腦卒中患者康復基本知識的缺乏,易增加護患糾紛,常規康復護生帶教實施過程中,帶教老師機械性向康復護生傳授腦卒中相關護理知識,該臨床教學模式的實施難以有效激發康復護生的學習積極性[4~5]。康復帶教護生強化腦卒中康復護理意識教學中,臨床帶教老師結合腦卒中患者一般資料,使康復護生意識到腦卒中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對自身預后造成的影響,使康復護生認識到康復護理服務實施的重要性[6]。此外,康復帶教護生強化腦卒中康復護理意識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通過播放專家講座,并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知識課堂設問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提升康復護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問題綜合分析能力[7]。
唐蓉等[8]臨床研究顯示,實施強化護理意識教學的觀察組的基礎理論成績和護理實操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其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康復護生對教學評價高,腦卒中患者對實驗組教學模式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強化康復帶教護生康復護理意識在臨床教學中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志偉,陳艷,王路,等.康復科臨床帶教中強化醫患溝通培養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8):71-73.
[2]陳雷,尹克峰,胡倩,等.多學科協作授課在醫學康復專業運動療法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高等醫學教育,2021,11(9):74-75.
[3]吳丹麗,李鑫,范萌,等.微信聯合PBL教學模式在物理治療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10):87-88.
[4]尹克峰,孫毅,劉靜.強化康復理念在治療運動損傷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2(6):106-128.
[5]符雅屏,江瑩瑩,李優優.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聯合案例教學法在康復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5(10):124-125.
[6]孫雪.對康復醫學科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流程的探討[J].雙足與保健,2018,27(17):36-37.
[7]盛井香.臨床教學路徑在康復科護理本科生帶教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8):185.
[8]唐蓉,向英.康復科臨床實習生帶教中強化康復指導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6):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