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亞,席杰君
(寧波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寧波 315012)
氟化物、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入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過量的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后,可與胺類物質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化肥特別是含氮化肥的廣泛使用,各種含氮化合物和氟化物進入土壤、水體和空氣并富集于蔬菜中,使得蔬菜中的氟離子、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含量偏高。研究表明,蔬菜是一類極易富集硝酸鹽的作物[1],這就更容易造成蔬菜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硝酸鹽污染現象[2-3]。因此,對蔬菜中的這3種物質進行快速有效的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測定方法有離子色譜法和分光光度法[4],氟離子的測定方法有氟試劑比色法、氟離子選擇電極法[5]和離子色譜法[6-8]。本文建立了超聲提取、離子色譜檢測新鮮蔬菜中氟離子、硝酸鹽與亞硝酸鹽3種陰離子的方法,并利用該方法對轄區基地內的蔬菜進行檢測。

Dionex Aquion RFIC離子色譜儀(熱電公司,配淋洗液自動發生器),抑制型電導檢測器,超聲波清洗器(YJ25-12DTD),數顯恒溫水浴鍋(HH-4,國華)。
1.2.1 樣品前處理
將一定量的新鮮蔬菜的可食部位放入組織粉碎機中粉碎后,稱取5.00 g粉碎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80 mL水,超聲提取30 min,每隔5 min振搖1次,保持固相完全分散。于75 ℃水浴中放置5 min,取出放置于室溫,完全轉移至100 mL容量瓶,加水稀釋至刻度并混勻。溶液經布氏漏斗抽濾后,取部分濾液過0.45 μm濾膜,待測。
1.2.2 色譜分離條件
分離柱為Dionex IonPac AS 19分析柱(4 mm×250 mm),流速1 mL·min-1,進樣體積25 μL,柱溫30 ℃,抑制器電流50 mA,淋洗液濃度20 mmol·L-1。
1.2.3 標準曲線繪制
準確吸取10.00 mL的氟離子、亞硝酸鹽、硝酸鹽標準品,用水定容至100.0 mL,配制成100 μg·mL-1的單一標準儲備液。準確吸取一定量的各標準儲備液,配制成混合標準工作溶液。
蔬菜提取液中通常含有色素等大分子有機物,如果上機前不進行凈化,對色譜柱有影響。試驗中,比較過0.45 μm濾膜、弗羅里硅土柱與C18固體萃取小柱的凈化效果。結果表明,對常見的蔬菜樣品,過濾膜與過弗羅里硅土柱及過C18固體萃取小柱就色素的去除并無太大差異,過0.45 μm濾膜也能得到較為澄清的待測液,對測定結果基本無影響。因此,采用最常見的過0.45 μm濾膜的凈化方式。
試驗表明,當流速為1 mL·min-1、淋洗液濃度為20 mmol·L-1時,等度洗脫,11 min內3種物質能完全分離。圖1為3種陰離子混合溶液的色譜圖。



表1 3種陰離子的標準曲線
采用在番茄樣品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標準溶液進行回收率試驗,即將一定體積的氟離子、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混合標準溶液加入5 g番茄樣品中,按照上述樣品前處理方法進行處理,用離子色譜儀進行定量檢測,同時進行空白試驗。由表2可知,3種離子的回收率89.6%~103.2%,RSD均小于10%,樣品加標回收率良好,精密度符合方法學要求。

表2 番茄中3種陰離子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對轄區內蔬菜基地中7類蔬菜共24個樣品進行檢測。結果(表3)表明,24份分析樣品中,氟離子、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檢出率分別為8.3%、58.3%與100.0%。不同類別的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中,葉菜類與蔥蒜類中硝酸鹽的含量相對較高,茄果類與瓜類的硝酸鹽含量較低,各類別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從大到小依次為葉菜類>蔥蒜類>甘藍類>根莖類>豆類>瓜類>茄果類,這與國內其他研究基本一致[2-3,9]。

表3 不同蔬菜類別中3種陰離子含量
采用超聲提取、離子色譜法,同時測定蔬菜中的氟離子、亞硝酸鹽與硝酸鹽,一次進樣11 min內,3種離子完全分離。該方法操作簡單,精密度與準確度都符合方法學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蔬菜中不同成分陰離子之間的濃度差異很大,有時需對樣品進行稀釋后再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