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國貨當自強”,這句話在今天引起越來越多人的共鳴,它不再是一句流于表面的口號,而是一種既成事實。尤其是在今年的5月10日,伴隨著第五個“中國品牌日”的到來,人們對國產品牌的認可程度又提升了一個新臺階,對于國貨的自豪感與日俱增。
以前,許多人熱衷于出國買“特產”:歐洲的奶粉、韓國的化妝品、日本的馬桶蓋……但如今,隨著國人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積極擁抱國貨。京東大數據發布的《疫情下中國品牌的表現及新特征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國產生鮮食品成交額同比增幅達156%、國產烘焙原料成交額增幅超10倍、國產電腦辦公商品成交額同比增幅達109%。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天貓上新增的近500個開店以來累計銷售超過1億元的品牌,其中318個是中國品牌,占比超七成。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貨滲透率在快速提升,國貨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的消費新寵。近期“新疆棉”事件爆發后,不少優質的本土品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李寧登上熱搜、安踏股票飄紅、小米發布會引起萬眾矚目,還有老干媽衛衣、青島啤酒外套、瀘州老窖香水等聯名、跨界、IP融合的新模式。這些新的消費趨勢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告訴消費者新國貨時代已經到來。
國貨自強首先離不開國家的強大,這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根據IMF資料,2020年,中國GDP總量達14.7萬億美元,繼續位居世界第二位,且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這意味著國人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其次,在巨大規模的中國消費市場中,以95后和0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者正在成為主流消費群體,正是這個群體直接帶動了新國貨的崛起。再次,在“中國制造”的加持下,國貨品牌的創新從未停止,國貨品質已經不遜于海外品牌,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國品牌開始唱響世界。
正如波司登創始人、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所言,國貨之所以崛起不僅是種樸素情懷的推動,更根本的在于用戶價值和理性消費意識的回歸,在于國產消費領域的文化自信持續高漲,在于中國品牌厚積薄發的創新能力。
國貨不僅在國內引領新的消費熱潮,還在國外的消費市場風生水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海外市場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也開始養成,中國品牌出海迎來良好的發展時期。業內人士表示,未來3~5年是中國品牌出海的歷史性時間窗口。進入2021年,中國品牌大規模出海的良好局面已經初步形成。優質的中國產品正在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等渠道走向全球市場,海外消費者也能體驗到來自中國的富有創造力的產品。
高性價比的美妝國貨“完美日記”、居家清潔的國貨“德爾瑪”吸塵器和除螨儀、傳統節日新裝扮的國風漢服品牌“十三余”等都在海外熱銷,融入海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充分彰顯了“中國質造”的硬實力。根據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數據,全球視角下,有71%的消費者認為中國品牌非常重要,69%的消費者則認為中國品牌的發展未來可期。
“十四五”已經開局,國貨融入“雙循環”發展之后,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要,還會以更強的競爭力屹立于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