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山東 東營 257061)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包含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四個維度。它是指護士經過特定文化教育形成的帶有穩定性傾向的,能夠通過護理人文關懷行動體現出來的內在特征[1]。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人文關懷教育的加強已成趨勢。然而技術至上的傳統觀念依然嚴重影響著醫學教育,只重視專業技能而忽視人文關懷的培養,所以現代護士普遍缺乏人文關懷能力。前期調查中顯示護理實習生希望獲得人文關懷強化培訓,說明多數護生已具備人文關懷意識并且希望具有人文關懷能力。本文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學校和學生對人文關懷的重視和理解,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現今我校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調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討論,旨在幫助護理實習生在提供護理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及壓力,為患者提供以人為本的優質護理服務。[1]
于2020年9月-10月采用調查問卷及深度訪談的形式選取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護理學院護理專業在臨床進行實習的1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均為本校本專業護理實習生,回收有效問卷為110份,有效率為92%。納入標準:1.自愿參加和獨立完成問卷的護理實習生。2.調查對象均已知情同意且均在醫院處于實習階段。其研究目標為:(1)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學校教育對人文關懷的重視程度及學生對人文關懷的理解和重視程度。(2)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得到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護理學院護理專業學生人文關懷的現狀,了解我市三甲醫院住院病人對人文關懷的需要程度。(3)通過對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現狀的了解,分析其影響因素,提出對護理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策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1)對20位被調查者進行深度訪談,初步確定調查問卷。(2)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3)針對調查結果提出有效的可行性高的解決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包對收集的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率(%)描述;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F檢驗;不同原因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原因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及單因素分析:

表1 患者與護士感情上交流較少的原因分析
護士工作量大這一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58.7±31.864)分,說明當今醫護人員工作強度過大導致醫護人員不能做到對每個病人的關心都能面面俱到,其中護患關系利益沖突這一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52.36±27.559)分,使人文關懷效果降低。

表2 在提高人文素養加強方面分析
在提高人文素養方面應該做到面面俱到,在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教育應貫穿工作的始終,上表說明提高人文關懷能力由學校、家庭、醫院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表3 護患關系良好的建設過程中病人與護士互相理解分析
護理實習生認為護患相互理解配合有助于護患關系的建立,認同程度完全符合占據人文關懷能力總分(56.45±30.960)分,這就說明護患關系的良好建立對人文關懷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影響因素。

表4 所在的醫院在人文關懷方面還是有待改進分析

表5 在校學習期間,院系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人文關懷素養的培養分析
進入臨床實習后的護理實習生普遍認為在校時院系老師應該加強人文關懷的重視程度以及培養,這一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占據(60.73±30.490)分,說明醫院和學校對護理學生人文關懷方面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應加大教育支持。

表6 把患者看作一個完整的人,不僅僅關心他的疾病分析
實習護士能把患者看成獨立的個體,不僅僅專心他們的疾病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占據(57.53±31.374)分,說明實習護士對人文關懷已有初步認識,缺乏經驗和教育理論輸入是癥結所在[2]。
我國在長期的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影響下存在“重技術輕人文”的現象,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不高,人文精神缺失,醫患矛盾多發。學習人文關懷的意義,旨在培養和塑造實習護士的人文素質,幫助實習護士自覺的、主動的適應醫學模式的轉換。人文關懷的核心是尊重人性和人的價值。而護理工作最重要的準則也是以人文關懷理念護理病人。對病人的關懷應該是護理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歸宿。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密切結合現代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結合醫療實踐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為病人提供體貼入微、技術嫻熟的人性化服務,做到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利益為重,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幫病人之所需,為病人之所求,不計報酬、不圖名利,積極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3]。因此具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素養對一名醫護人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素養需進一步提高,其制約其素養存在于各個方面,因此,醫學走向多元化關懷也是不言自明的大趨勢。經調查研究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其一:有針對性的利用網站宣傳、微信公眾號、公益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二:在校教師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的人文關懷教學水平、關懷角色榜樣作用;其三:加強臨床帶教老師的培訓,形成人性化的帶教環境,保持與護生的溝通交流,及時發現護生的思想動態,給予積極的疏導,提高護生人文關懷的能力:其四:醫院加強對規培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訓,在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中適當納入患者的滿意度評價,制定獎勵制度,做好榜樣引領作用,以培養出深受患者滿意與歡迎的高素質護理人才[4]。最后提升專業認同感是提升護生進入臨床后的人文關懷素養的基礎。
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現處于一般水平,現實習醫院在某些方面的人文關懷制度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全符合所在的醫院在人文關懷方面還是有待改進人文關懷能力總分(57.73±28.984)分,因此深化護士的人文關懷理念,要從學校人文學科抓起,在實習中加以應用并推廣,將人文知識和行動形成意識上的轉化[5]。學校對學習人文關懷這一方面知識的非常重視程度占72.73%,人文關懷能力總分(60.73±30.490)分,課堂教學是學生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之一,護理專業課教師不應把教學目標停留和局限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上,而應將人文關懷教育滲透在護理專業課的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關愛人、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觀念。護理實習生認為生活中的各方面關心和關愛對自身人文關懷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其調查比例占據59.09%,其人文關懷能力總分(64.67±23.278)分,醫院不僅是治病救人,它還是一個正當的商業部門,醫療服務作為一項社會工程,面對一個沒有達到全民富裕的社會,獻身精神還應當是第一位的[6]。工作壓力大,有來自病人家屬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病人的不理解,都會影響護理人員對人文關懷的重視程度。
護理實習生認為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護患關系對護士提高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幫助,護士工作量大這一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58.7±31.864)分。護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要求護理工作者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適應力,以滿足病人對人文關懷的需求。基本符合護患關系良好的建設過程中病人與護士互相理解能力得分為(54.03±34.939)分,占比34%。正因如此,護理專業學生普遍感受到緊張的醫患關系對其人身安全的威脅,這種情形嚴重影響到其對護理職業的認識,從而影響到職業精神的培養。
在提高人文素養加強方面,人文關懷教育應該時刻貫穿于護理專業人才始終能力得分為(62.65±29.695)分,占總因素的49%,實習護士由于剛剛脫離校園生活步入社會,對社會變革的反應慢,對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了解不夠,不能很快適應實習生活。應著重培養實習護士獲取信息的能力,調試應變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醫療服務技術,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