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新, 龔曉會, 朱望東
(河北工程大學 科信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條件何等優(yōu)越、規(guī)模如何大,而是要以長遠的眼光、歷史的視野看它培育出什么樣的人才,看它對國家對民族所作的貢獻。實踐表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學生培育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鍵在于將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將是否具備“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品質,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真正做到品格養(yǎng)成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并重。
中國的品格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尚書·舜典》記載:“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2]。五品系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里舜帝將子民作為教化對象,委托契為司徒,圍繞“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教化子民,使其具備寬容厚道的品質品格。
傳統(tǒng)書院將中國品格教育發(fā)展推向了歷史的巔峰。資料表明,書院始于唐興于宋,形式有官學和私學。無論是官學抑或是私學皆以儒、釋、道文化為核心,通過治學修身旨在培育經世濟民之賢士。例如,朱熹在白鹿洞書院制定的學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士子的學習內容即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學習的方式是通過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3]……通過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進而培育士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理想。
西方的新品格養(yǎng)成教育可追溯到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是美國學者托馬斯·里克納。他提出的新品格教育理論認為,“所謂的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價值觀指導行為的道德教育與訓練”[4]。在他的品格教育研究里,將中小學生作為施教對象,把“尊重”和“責任”作為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提出了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條原則。這十一條既指明了學校、家庭、社區(qū)如何通力協(xié)作,又強調了“道德認知、道德體會、道德行為”的三維一體。學校層面的具體操作中,強調了領導的重視、班會的作用[5]。
美國新品格教育理論引發(fā)了國內學界的研究與思考,他們結合國內道德及道德教育現(xiàn)狀,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諸如首都師范大學戴英杰提出,“揚棄傳統(tǒng)德性資源,注重核心價值的傳播”的觀點,認為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道德規(guī)范,應在去除了宗法等級觀念的糟粕后,充實于現(xiàn)代道德生活中。
國內外的品格養(yǎng)成教育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如何以辯證揚棄的態(tài)度,借鑒承繼前人成功經驗,摒棄祛除其歷史局限性及不足;如何立足高校育人的需要結合當今時代特點,形成公民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新模式,為高校立德樹人提供可借鑒之范式。換言之,公民品格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具體的實踐方式、方法和路徑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也是論文闡釋的重點。
甘丹書院是品格養(yǎng)成教育之具體模式。就國外經驗而言,一方面借鑒托馬斯·里克納對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概念界定(“所謂的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價值觀指導行為的道德教育與訓練”[4]),進行品格教育應該遵循的教育理念(“尊重、責任”的培育要“道德認知、道德體會、道德行為”三維一體[5]),以明確公民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性地將教育教學內容及教育方式進行本土化,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紅色革命文化成為品格養(yǎng)成教育主要內容,使文化導游、微話劇、微電影等成為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水土不服”“靶向不準”之隱患。而就國內經驗而言,既要借鑒傳統(tǒng)書院以儒、釋、道經典進行品格培育的治學思路和組織形式,明確公民品格教育的組織形式,治學修身、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又要與時俱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品格,利用邯鄲是歷史文化名城、成語典故之鄉(xiāng)的地域優(yōu)勢,創(chuàng)新性地將荀子思想、成語典故、129紅色革命文化作為書院文化育人的主要內容,同時還將結合時代特點與學生興趣點,以文化導游、微電影、微話劇等具體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豐富傳統(tǒng)書院“窮理篤行”的具體形式,使甘丹書院具備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地域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6]。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7]。因此在確定了目標----培育學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品格——之后,首先需要突破的難題是教育教學內容的確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紅色革命文化許許多多,哪些更契合培育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品格的要求?而這部分題材中哪些更容易撞擊學生心靈迸發(fā)火花?哪些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納,更容易被學生體驗體會、更容易被學生模仿進而養(yǎng)成行為習慣?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位于邯鄲,邯鄲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成語典故之鄉(xiāng)。這些成語典故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瑰寶,蘊含著儒釋道文化的精髓。因語言簡練,寓意深刻,又朗朗上口,深受大學生喜愛。通過廣泛走訪、座談,反復試點,最終將女媧補天、胡服騎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毛遂自薦等富含“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要素的成語典故作為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將129師革命文化、荀子思想納入教育教學內容。
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學不可以已[8],告誡學做圣賢永無止境,知行合一永遠在路上。美國學者托馬斯·里克納指出,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開展要“道德認知、道德體會、道德行為”的三維一體。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生源以工科為主,如何增強學生體驗體會文化的動力與情趣?如何確保學生在文化體驗體會中受到熏陶?如何使“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價值在生活中養(yǎng)成行為?能否將學生的品質品格納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體系?如何以品格教育促進專業(yè)教育?如何實現(xiàn)品格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高度融合?這些形成了指導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則。在這些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文化導游、微話劇、微電影、大型吟誦、入學禮畢業(yè)禮等相繼產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9]”分析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的關系,就會發(fā)現(xiàn)公民是構成社會和國家的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對甘丹書院而言,其根本問題就是解決好如何將大學生培育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合格公民,這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最基礎也最根本的問題。
基于這樣的問題導向,經過反復論證,對甘丹書院給予了界定:所謂甘丹書院,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品格為教育教學目的,以認知、體會、行為三維一體為教育教學原則,依托地域優(yōu)勢,圍繞邯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展學術及教學活動,旨在治學修身、立德樹人的教育組織形式。甘丹書院的建構必須滿足三個基本需求:認知維度的需求、體會體驗維度的需求和行為養(yǎng)成維度的需求。而這三個維度的需求,實質上就決定了甘丹書院的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
從認知維度出發(fā),書院下設了荀子學堂,通過《荀子思想》《新編弟子規(guī)》《從孫子兵法談學生管理》《老子與道德經》課程,以解決學生認知層面的問題。從體會維度出發(fā),書院下設五個主題文化館(立文館、善身館、載德館、青藍書屋、沉魚出聽)作為文化育人實驗室,以解決學生體驗體會層面的問題。從行為維度出發(fā),將學生公寓宿舍納入書院體系,作為行為養(yǎng)成生活化社會化空間,落實落細行為習慣養(yǎng)成問題。
甘丹書院的構成圖為:

圖1
甘丹書院之治學修身、立德樹人,圍繞“課程設置與師資隊伍建設、實踐環(huán)節(jié)與主題文化館建設、行為養(yǎng)成與宿舍文化建設”,形成了集認知、體會、行為三個維度為一體的育人模式。
1.課程設置與師資隊伍建設
圍繞“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品質養(yǎng)成的核心目標,書院從認知維度出發(fā),先后成立文化素質拓展課程教研室與荀子學堂,在全院開設了《邯鄲成語鑒賞》《荀子思想》《新編弟子規(guī)》等文化素質拓展課程。通過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師資培訓、以老帶新等方式,不斷解決課程設置與師資隊伍建設之間的矛盾。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應用古箏(二胡、鋼琴)配樂、情景模擬等形式,營造相宜氛圍,促進學生與經典的對話交流,充分調動學生情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在認知維度,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養(yǎng)成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2.實踐環(huán)節(jié)與主題文化館建設
立足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體會體驗維度,將甘丹書院的五個主題文化館作為文化育人的實驗室,通過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滿足品格養(yǎng)成教育體會體驗的需求,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基礎。
五個主題文化館依據(jù)品格養(yǎng)成教育的需求,分別設立不同的主題,以項目管理方式組建團隊,讓學生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體會體驗。以載德館典型案例為例,2015年,載德館以“體驗129師紅色革命文化,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先鋒”為主題,以抗日女英雄黃珺玨為題材招募劇目組,劇目組采用微話劇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體會體驗環(huán)節(jié)。指導教師以效果為導向,對整個過程進行了精心設計,耐心引導劇目組的學生們參與素材收集、劇本創(chuàng)作、人物刻畫、劇情編排、角色扮演,啟迪他們體會體驗、思考與感悟。引導學生還原歷史事件的背景,體會劇本人物的家國情懷、情仇愛恨,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深刻理解“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核心內涵。
劇目組的一場場公演,一次次體會體驗,激勵著師生,也洗禮著自身;英雄之壯舉撞擊著觀眾心扉,也凈化升華著劇目組成員的精神,充分發(fā)揮了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功效。如今,黃珺玨劇目組已經傳承三代,成為書院品牌劇目,曾經參加河北教育廳組織的大學生話劇節(jié),并榮獲一等獎。載德館也將這種成功案例,總結、凝練、推廣,使之成為品格養(yǎng)成教育體會體驗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路徑。
善身館的典型案例是“文化導游”。“導”:引導、導向,“游”重在熏陶、浸染。2015年,善身館以“走近先古圣賢,把脈歷史邯鄲”為主題,分別以“女媧補天”“將相和”“毛遂自薦”等邯鄲成語典故為題材招募文化導游團隊。每個文化導游團隊在項目管理教師的指導引領下,進行素材搜集、研究討論、確定立意、撰寫稿件,然后經過反復公講和修改,最終進入宣介傳播環(huán)節(jié)。文化導游團隊一次次的宣講,使師生,也使自己的思緒穿越時空,感悟歷史,感悟責任,感悟當擔,思考未來。文化導游走向社會,服務邯鄲(3支文化導游團隊長期受聘為邯鄲市趙王遺址、邯鄲市磁山博物館、成安毛主席紀念館的文化導游),為實現(xiàn)教育和自我教育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3.行為養(yǎng)成與宿舍文化建設
荀子“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8]的論斷指明,人往往被熾盛的欲望蒙蔽智慧,只有通過后天的不懈地學習與改造,方可像圣賢一樣從善如流。在解決行為維度問題時,將行為養(yǎng)成與宿舍文化建設作為核心關鍵,充分利用學生公寓宿舍日常化和生活化的特點,以“宿舍基礎文明建設、宿舍里‘會說話的墻’、宿舍里‘文化導游’、行為養(yǎng)成日記”為主要施教方法。提出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三條:一是宿舍的基礎文明要“凈”;二是宿舍文化主題要“明”;三是宿舍成員行為要“靚”。還提出評價督導標準五條:一是宿舍里“會說話的墻”是否契合“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要求;二是宿舍里“會說話的墻”是否是宿舍成員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三是宿舍里的“文化導游”在講述宿舍成員的故事、事跡時是否契合本宿舍的文化;四是宿舍里的“文化導游”在講述宿舍成員的故事、事跡時,是否展現(xiàn)了行為養(yǎng)成過程、展示了行為養(yǎng)成成果;五是宿舍成員的參與度。以明志樓125宿舍為典型案例。這個宿舍成員在歷次考核中,基本實現(xiàn)了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三條;評價督導標準五條。在調研走訪時,時值一個同學在擔任文化導游,他說:“我們宿舍的文化主題是“毛遂自薦”,它不僅僅是砌在了墻上,映在了我心里,更為主要的是落實在我的行動上。我認為“毛遂自薦”突顯的是責任與擔當。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一,每周去養(yǎng)老院、自閉學校,為孤寡老人、智障兒童送溫暖,就是在擔當社會責任,并努力使它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二,從小事做起,出好早操早讀、遵守課堂秩序,保證文明考試,積極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是在擔當創(chuàng)建文明班集體責任;三,要勇?lián)奚嵛幕ㄔO的責任。我們每天都要把宿舍弄得像今天這樣整齊潔凈;同學間和善友愛,大家談理想談信念、講責任講奉獻。”
自2013年5月,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開始了書院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之路。近八年來,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在校生均值在8500人左右。2017年、2018、2019年,按統(tǒng)計學要求隨機抽查了100名學生,圍繞公民品格養(yǎng)成條目的觀測點,對施教效果進行了走訪與問卷調查。將施教效果定為四個級別:無效,有效,明顯,顯著。三年的均值為:無效0%;有效15%;明顯55%;顯著30%。從宏觀反饋,惡性事故率為零;文明禮貌素養(yǎng)顯著提升;文化素養(yǎng)顯著提高;學風顯著增強。2017年,以“銅雀小書院”為具體模式,將甘丹書院育人模式推廣到邯鄲臨漳章里集小學。
書院圍繞“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品格養(yǎng)成之目的,以治學修身、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為主要教育教學內容,以文化導游、微話劇、微電影為主要教育教學方法,集認知、體會、行為三維一體的文化育人模式,可操作性較強,富有實效,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是高校乃至學校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立德樹人具體落地的可借鑒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