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少波
(河北工程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0)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系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影響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途和命運。
黨的十八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我們正處于“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期,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新階段。新階段,新發展,需要新理念。同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又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形勢風云變幻,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重塑,各種社會思潮激蕩,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結構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國內全面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進一步顯現,一些深層次社會問題如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不斷涌現,需要理論給予答疑釋惑。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發展迅猛,信息傳播載體和方式多維,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挑戰和機遇:大量信息的傳播一方面沖擊著課程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也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守正創新,在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性、思想性、統一性等要求的同時,深化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改革,切實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有效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
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更新,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新興產業對技術和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要求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的現代科技人才,因此,繼續學習、終身學習漸成社會風尚。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囿于招生規模的限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急劇增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要形式因其學習形式、學習方式的寬泛性得到迅猛發展。據《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1)《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顯示,2019年成人本專科招生302.21萬人,比上年增加28.90萬人,增長10.57%;在校生668.56萬人,比上年增加77.57萬人,增長13.13%;此外,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教育報考596.37萬人次,取得畢業證書48.98萬人。這一事實表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思政課教學質量,同樣關系著培育國家建設人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大課題。關注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自然也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但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第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中或中專畢業后走上生產、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他們社會經驗豐富、理解力強,但是學習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對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新要求,要求其與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目標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式和方法等相區別,必須適應學習者職業性、短期性、分散化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第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對象大多都是在崗從業人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班人”。因此,其教學內容與方式與普通高校培養“接班人”的教育明顯不同。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式的設計都必須適應是培養“當班人”這一特殊教育群體,不單是“思想、價值觀念的灌輸”,而且還需要對其已有的觀念、思想和行為方式進行“糾偏和重塑”;第三,一般來講,接受學歷繼續教育是以提升學歷層次為目標,他們對工作中急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比較感興趣,甚至有些學生認為他們已經走向工作崗位,在社會大熔爐中經受了鍛煉和洗禮,社會認知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較高,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育,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
1.現行課程體系的不匹配,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基于種種原因,當前高等教育管理部門單獨給高等學歷教育制定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的建設標準和目標體系。大多數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機構直接套用或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山寨”其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甚至還有繼續使用上世紀90年代課程體系的現象,嚴重滯后現實的需要,影響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因此,改革創新高等學歷繼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方法體系十分必要,尤其針對學歷繼續教育的現實需要而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更是當務之急。
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生平時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生活范圍,僅在上課或考試的時候回校或到函授站集中,其任務也只是為了上課或者考試,而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以考試為例:每學期考試前,班主任會在在班級群里強調不要作弊、不要代考、要攜帶身份證、試卷考生本人身份證三方要一致等要求,而至于學生是否真的聽進去卻很少有人關心,主辦學校考試巡查也是走走過場。這種只做要求而沒有監督落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有時反而適得其反,以至于學生找別人代上課、代考試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此可見,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管理者過于關注學生知識文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遠遠背離了教育的初衷。繼續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其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更應該引起高校和教育機構的關注,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其政治立場、實現知識能力和思想素質的雙重提升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當務之急。
2.學生的歸屬感、榮譽感教育缺失
由于貼上了成人教育的標簽,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享受到的人文關懷遠遠不及普通本科的學生。以開學畢業重大活動為例:普通日校生開學學校會安排盛大的歡迎儀式,畢業會有隆重的畢業典禮,而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生開學無聲無息,畢業領走畢業證書就算畢業了,個別再拍個合影留念,幾乎沒有迎新生、畢業晚會與畢業典禮這么隆重的儀式。這些差別化待遇說明我國高校對接受繼續教育學生人文關懷不夠,因此,導致繼續教育的學生缺乏學習的安全感,也沒有了對學校的親近感和對學業的心靈歸屬感。
與普通高校有計劃的集中教育模式不同,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函授站或教學點,時間不統一,人員不統一。學生都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社會成員,他們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花費在了事業與家庭上,對函授站安排的階段性課程,他們也只是有時間就來聽聽,沒時間就不上課,甚至請假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所以每一次課堂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互不相識的,上完課各自回去,少有交流。而各給學生配備的班主任也只是負責到班級點名簽到,督促網絡學習,平時對學生的管理也大多通過QQ群或微信群發一些通知、公告,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有的學生直到畢業也不知道班主任叫什么,也不認識和自己曾一起上過課的學生。長此以往,學歷繼續教育的班級組織成了空號,班集體名存實亡,集體生活、學習活動的缺乏,使得許多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學校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導致大部分學生集體意識、團體意識不足,對學校缺乏心理認同和思想認同,嚴重影響了其歸屬意識、榮譽意識的培養,不利于其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的形成。這就要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承擔起這一職責,培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意識,加強對學校、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教育。
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精神,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教材體系、人才體系、教學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學科支撐體系、綜合評價體系、條件保障體系建設為關鍵,以推動綜合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問題為導向,以教育教學實效性為評價標準,系統規劃,整體推進,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的戰略地位,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揮應有的作用。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把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二是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三是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四是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五是堅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積極為這支隊伍成長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六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注重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
成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也必須遵循這些原則,而且還要兼顧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自身的特殊性,考慮其工作時間與學習時間的沖突、學習目的性和實效性的要求,課程建設和教學體系建設突出“要精要管用”這樣一原則。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習近平同志的講話,給我們進一步探索和實踐高等學歷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原則遵循。
根據中宣部、教育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要求,專科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政策》等課程,本科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形勢政策》等課程。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也要遵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的基本要求,但要考慮教育對象的差異性,不宜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可以考慮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設置的基本要求,編寫適合在職提升學歷、接受繼續教育的教材,逐步構建重點突出、載體豐富、協同創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
專升本層次的各專業,因為學制五年,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普通本科生一樣,依舊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形勢政策》五門課程;專升本層次的學生由于專科階段學習時已經學習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專升本階段不再重復開設,所以,只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兩門課程,對兩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為一門課,并融進《形勢與政策》內容,分專題講授;高起專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同樣對教學內容整合為一門課程,分不同的模塊專題講授。
1.黨建領航的專題教學(線下專題)
在集中面授教學中,充分發揮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多是在崗從業人員、且共產黨員多的優勢,河北工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做合格黨員”的專題黨課講授。學院聘請專職的思政課教師,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要求,設置《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等專題,到各函授站學生中講授,引導學生黨員正確認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四個自信”,提高黨性覺悟,在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勇擔時代和歷史使命。
2.重置體系的理論教學(線上教學)
現有課程體系全面系統,但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生來講,時間、空間的障礙,限制其學習。河北工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媒體技術,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網絡課程教學體系。按照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根據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層次不同,對現有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主干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開設一門綜合課程,分不同的模塊講授。以專升本為例:整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兩門課程為一個模塊,把章節分解為知識點,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為脈絡,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思路,講授歷史人物在完成歷史任務的探索中付出的艱辛努力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為中國共產黨走向輝煌提供歷史依據。
通過調整課程體系,重置教學內容,發揮網絡教學知識分散化、理論系統化的優勢,把教學知識點錄制成短視頻,學生借助移動智能終端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突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為其學生學習提供了便利。
目前,河北工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已經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兩門專門針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立項建設的省級精品視頻開放課為依托,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的實踐,河北工程大學針對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設計成短小精悍的知識點,錄制成短視頻,供學生點擊學習,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點擊率高,教學效果明顯。
3.革命文化的實踐教學(實地學習)
革命文化是厚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元素,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守正創新思想政課教育教學方式,增強新時代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生動性的重要途徑。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通過革命精神、革命故事、革命舊址等激勵學生精神、豐富教學內容、保障教學內容有理有據,構建有形與無形、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教學范式,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在傳播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培育具有理想信念、政治堅定、素質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起到洗滌思想、凈化心靈的作用。
河北工程大學繼續學院和任課教師利用面授時間,組織學生走入129革命舊址、烈士陵園參觀革命文物,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穿越時空與英烈對話,感受最真實的歷史、最鮮活的案例,使學生從歷史中獲得感動、受到教育,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助推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4.愛國愛校的認知教學(線下教學):
通過儀式活動等加強學生愛國、愛校的認知教學,增強榮譽感和認同感,提升其歸屬意識。河北工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依托新生報到、畢業典禮和其他重大活動,向學生講授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史、成人教育的作用,強化學生對成人教育的認可;通過參觀河北工程大學學校發展史、學校輝煌成就、新校區建設等,強化學生對學校的認可;配合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達到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實現愛國、愛校的學業歸屬和心靈歸屬。
考核方式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教學過程的諸環節也有重大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的改革要著重解決考核與教學過程分離的問題,變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方式為靈活自主的主動學習方式。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為統考課,線上學習與期末試卷考試相結合,輔助網絡論壇和作業的完成情況,將考核融入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的過程性考核方式。
1.改變長期以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思政課脫離學生特點、脫離教學實際的狀況,使課程設置方案、教學內容體系與學生實際狀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為提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2.結束長期以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簡單照搬或套用普通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方案和教學模式的狀態,構建具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特點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努力推進課程體系改革,為推進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課程改革提供方法和思路的借鑒。
3.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升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有益探索,對于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