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長
(成都墨池書院小學 四川 成都 610041)
審辯式思維是一種判斷命題是否真或者部分真的方式,審辨式思維是學習掌握及使用特定技能的過程。當前的小學教育階段中,數學教學不僅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同時教師應該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審辨式思維便是其中一種。具有審辨式思維的學生更善于主動思考,并且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和所了解的問題不斷提出質疑,同時在自己的學習中也會不斷產生疑問,然后再根據這些疑問進行實踐驗證。
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深刻領悟到培養學生審辨式思維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于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在現在的小學課堂中,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并能運用構建的經驗提出質疑、解決問題。根據教學經驗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能是被動的,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課堂知識,創設生活情境等都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簡單的自主學習是非常容易的,而比較難的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問題。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上要多利用錯誤的案例,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質疑。學生有了疑問說明它是真的在學習,并且真的是在利用數學思想來思考問題。例如在五年級數學《用方程解決問題》教學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初步的方程思想,讓學生學會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有效的處理問題,學習促進建立模型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上我們提了這樣的問題: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3.7倍,小明比爸爸小27歲。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然后課堂上A學生在解題時設爸爸的年齡為x,然后便無法進行接下來了的解題。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這個例子,讓大家說一說這樣的解題思路對不對,對在哪里,錯在哪里,如果是對的你能幫助A同學繼續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是錯的,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思路來解?然后讓學生自己發言表述觀點,一些學生提出質疑時我們一定要多傾聽,不要因為課堂時間有效就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審辨式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利用變式訓練的方式巧妙設計問題,避免大量的重復練習。通過變式練習,能夠向小學生呈現概念的正反例證,同時讓學生進行辨別和判斷,這樣更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和規則,鞏固學生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學會舉一反三,那么課堂教學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內容時,我們就常常會利用組合圖形展開變式練習,像求陰影的面積,如圖所示:

這些都是在固定組合的基礎上進行的變式練習,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多種解題技巧,并且能夠快速聯想自己當前所學的知識。這樣的題目就是我們常說的圖形變式練習,讓學生圖形加以變化,借助變化來反映圖形的空間形狀及位置關系,讓圖形動起來,引導學生去思考探討,那么可以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組合圖形進行變化,然后計算出答案,更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
組建學習小組期間,學生會針對問題進行探討,同時在學習中學生之間也能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通過監督每個學生能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反思是對自己提出的一種質疑,同樣也是推動學生向前努力的一種動力。小組提問、討論、問題探究等也能讓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促進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對提高學生數學思維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數學教育的不斷變革和發展,我們應該加強對培養小學生審辨式思維的重視,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勇敢提出質疑并大膽實踐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的是與時俱進尋找創新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助力小學生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