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茹燕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紅樹林外國語小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激發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目標,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策略分析,旨在通過以思考方法為載體,以解決問題為載體,以錯題分析為載體等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和廣闊性,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是指學生能夠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掌握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數學學習思維方法和數學良好思維品質。為此,在教學的時候,可以以思考方法為載體,通過數形結合的形式,構建知識間的內在關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促進深度學習。例如,在教學《周長》數學內容時,旨在讓學生認識周長概念,能用正確測量物體表面和圖形周長,滲透數形思想。在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活動:
活動一:運用圖形,描一描,理解一周。就教材文本為輔助,為其提供樹葉、數學課本以及尺子、鉛筆等,讓學生通過合作,描一描樹葉、數學課本物體一周的長度,使得學生初步體驗一周是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的道理。
活動二:運用圖形,量一量,算周長。為其提供各種各樣的彩紙,剪刀等教具,讓學生剪出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然后運用尺子量一量圖形的周長,在圖形背后寫上長度,然后算一算圖形的周長。
通過真實測量和數學學習體驗,基于數形結合的角度,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圍繞此次活動,說一說自己的測量方法和計算結果,隨后讓學生說出周長的概念,在數形結合中,根據圖形推導,使其認識數學抽象定義概念。這樣既可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數學思想,又可以在數形結合中,促進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指出: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使其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其問題的解析思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為此,為促進深度學習,可以以解決問題為載體,進行多解訓練,在多種方法解析的過程中,促進思維深度發展。例如,在解析有關“除法”數學應用問題的時候,如:
已知有兩個書架,每一個書架有4層,現有書本200本,思考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在解析的時候,如果知識進行文字理解,相比學生會很難掌握題意,那么,在解析的時候,可以按照以下解析法,幫助其進行分析:
①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每一個書架放多少本,然后,再思考每層書架放多少?
②可以利用線段圖的方式,如:

在直觀展示的過程中,根據圖形,讓學生思考問題解析方法,通過認識每個書架的層數,以及共有幾層,再進行問題求解。
通過不同解題思路的指導,在多種解題方法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就題意分析進行問題解析,使其嘗試從不同視角進行問題探索,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從而促進深度學習,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錯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深入的掌握其定理本質,導致其在解題的時候出現思路混亂,計算結果出錯。為此,為促進深度學習,可以以錯題資源分析為載體,在研究解讀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從而提高學習的高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數學內容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計算錯題:
①50-50÷10 ②500÷25x4
=0÷10 =500÷(25x4)
=0 =500÷100
=5
一看到50-50,馬上想到的結果是0,看到25x4=100,就出現了計算順序混亂的問題,而沒有完整地看整道題的運算,應該先算什么,或算什么。在此學習的時候,教師要重視這一錯題資源,讓學生對錯誤的地方以及為什么出錯進行分析,寫下原因,形成錯題集,然后就學生出錯的原因展開專題訓練,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開展錯題交流會,讓學生對計算出錯的問題和解決思維進行講解,在資源共享、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在思維碰撞中,促進共同進步;在研究錯誤資源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從而讓學生在出錯中掌握知識,加深知識理解,促進深度學習。
激發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優化,以思維方法為載體、以解決問題為載體,以錯題分析為載體,在訓練數學思維,培養思維創造性的同時,提高的學習的高度和廣度,從而促進深度學習,加深對數字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