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周泠孜


最近,一部綜藝《典籍里的中國》口碑收視雙豐收,在朋友圈刷屏,原來《尚書》《史記》《天工開物》等看似深奧莫測的古籍背后,藏著這么多精彩的故事。其實姑蘇古城也與眾多古籍有著密不可分的羈絆。
蘇州織造署里的“紅樓”印記
走進位于雙塔街道百步街社區的蘇州織造署舊址,就仿佛走進了《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一夢紅樓幾白春,大觀園址費追尋。”《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出任蘇州織造,后調至南京任江寧織造。曹雪芹兒時曾經住在織造府的葑溪別墅中,因此《紅樓夢》中不少篇章提及蘇州的人文風物,就變得順理成章。
在眾多與紅學密切相關的建筑中,蘇州織造署是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個。
蘇州織造署舊址位于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內。作為百年名校,十中聲名遠播,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里曾是蘇州織造署的西花園,為皇帝行宮的后花園,也是大觀園的藝術藍本之一。走進帶城橋下塘,就可以看到蘇州織造署的大門。大門為硬山式,南向臨河,氣勢巍峨,面闊三間,設大門三座,門扉六扇,門替、下檻、抱鼓石齊全。這座恢宏堂皇的八字形古代衙署大門,是蘇州至今碩果僅存、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扇,也是《紅樓夢》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榮、寧國府府第大門的活標本。
曹雪芹如此描寫《紅樓夢》中榮、寧兩府的西花園:“隔粉圈綺一組,里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后一帶花園子里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蕩蔚煙潤之氣?!甭皆诳椩焓鸸爬系奈骰▓@中,仿佛就能感受到《紅樓夢》中富貴潑天金玉滿堂的景象。歲月如梭,盡管前人已遠去,但斜陽依然照在蘇州織造署內,風流依舊。
古城蒼龍巷中的“三言”寓意
盡管蒼龍巷的名字很是霸氣,但這條巷子卻相當低調難尋。它原來就在南林飯店后門,現在被并入了雙塔街道南林苑小區。如今的蒼龍巷已經不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巷子模樣,而是作為樓與樓之間的通道被保留下來。路面鋪設著古樸的長方形石板,北部連通醋庫巷。
那蒼龍巷的巷名是因何而來呢?原來古代這里有個名為蒼龍堂的寺廟。《姑蘇志》中記載:“水仙廟古蒼龍堂,在子城西南,神即柳毅也,巷當以堂得名。”《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吳縣志》均將這里標作蒼龍巷。
蒼龍巷雖然沒有龍,卻住過一位帶“龍”字的名人。傳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就曾居住在此。馮夢龍出生于蘇州一個士大夫家庭,人稱“葑溪馮氏”。葑溪位于蘇州古城東南部,明代這一帶居住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文化氛圍濃厚。馮夢龍自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正統精英教育,最終卻成長為一名反對封建專制、張揚自由人性和熱心于普及大眾教育的偉大通俗文學家。
馮夢龍編寫了大量通俗文學,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合稱“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與《醒世恒言》。“三言”一共收輯了一百二十個故事,馮夢龍巧妙地借助這些故事,敘寫了小市民的世俗情感和生活理想,用普通百姓喜聞樂見、倍感親切的“百姓故事”,來傳達嚴肅的人文精神。作品在娛樂大眾之余,啟發著人們反思,教導人們守住道德底線,督促人們破除陋習。這是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文化,留給中國的一份獨特的“遺產”。
走在如今的蒼龍巷,靜謐雅致,也讓人不禁暢想,幾百年前的馮夢龍是否正是對著春天盛開的花朵,提筆寫下一篇篇流傳至今的錦繡文章。
水仙弄與醋庫巷的“浮生”浪漫
《浮生六記》作為清朝文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是蘇州人最熟悉的文學作品之一。它以沈復夫婦在蘇州的生活為主線,刻畫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文字清新真摯,描寫了伉儷情深至死不復的情感。最終沈復和妻子蕓娘還是陰陽兩隔,讓人嘆息不已。
說到《浮生六記》里的故事,人們總是會想起滄浪亭與耦園,其實,在姑蘇城內有兩條小巷也與這對伉儷有關?!陡∩洝分杏涗浟艘欢稳な拢|娘女扮男裝,跟著沈復去觀看水仙廟廟會。據說太湖神誕辰那幾天,水仙廟的院落里掛滿了琳瑯滿目的玻璃燈,案幾上擺放著各色鮮花,人們相聚在一起,或是奏樂歌唱或是煮茶聊天,盛況空前。“離余家半里許,醋庫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廟。”說的就是雙塔街道鳳凰街南段西側的水仙弄和十梓街中段南側的醋庫巷。
水仙弄正是因為弄內原有水仙廟而得名。盡管水仙廟現已不存,但水仙弄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讓我們得以想象當年水仙廟廟會時“觀者如蟻集,檐下皆設欄為限”的盛況。
而位于水仙弄北面的醋庫巷,東起鳳凰街,西出平橋直街。北宋時官府在此設監酒廳,筑醋庫,因以名巷。盧熊《蘇州府志》等均作醋庫巷。醋庫巷舊時為官宦紳衿聚居區,如今巷子里還有顧麟士故居、太原王氏家祠等名人故居。
現在的醋庫巷和水仙弄,雖然已經沒有了蕓娘的溫聲細語,但她那靜水流深,滄笙踏歌的心境,依舊透過時光長河,散發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