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蘭
(閩南理工學院 實踐教學中心,福建 石獅 362700)
生活質量的提高讓人們不僅僅只注重物質享受,更多是在于精神享受,因此旅游已成為人們精神享受的最大目標。各式各樣的游玩方式不斷出新,而倍受人們喜愛的莫過到自駕游。當前市場上所具備的傳統旅游產品功能比較單一,各種已有的APP功能都只停留在門票預定、酒店預定、景點介紹等,而景點的解說等功能需要另外的APP或微信小程序,即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資源相對分散,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1]。若能整合各景點的旅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旅游服務所能涉及的范圍也會變得更廣,這樣整個旅游行業將會發生大的變革。為此提出‘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系統將導覽、景點介紹、景點講解、酒店預定等諸多功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系統設計的目的在于提升各景點的服務質量,讓游客的游玩變得更智能化。
系統設計的基于“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平臺以景點旅客需求和旅游景區管理服務兩方面為方向,在原有相關產品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最新一代技術,融合各式旅游資源并集中處理,研究并設計了一套旅游系統管理平臺,包括景區后臺管理和客戶APP,實現景區的智慧服務、智慧運營及管理,實現游客與各景點之間的自由互動,解決游客的個性化游玩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價值。
系統由客戶手機端的APP和后臺管理的服務端兩個基本部分構成,所涉及的相關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SQL數據庫、GIS地理信息系統、Java EE體系結構等。
移動互聯網指將互聯網技術、各種開發平臺、商業運行模式應用到移動通信網絡中,是以移動通信工具為網絡終端的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它涵蓋移動終端、業務服務、通信網終三個層級[2]。它的飛速發展與4G、5G通訊技術及各種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上市不可分割,是互聯網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結合體,從而實現了視頻、圖像、語音等數據可以在互聯網、不同媒體設備間進行傳輸、共享的一種移動技術。對于使用者來說,只要有網絡覆蓋的區域且具備智能終端設備(如手機、平板等),用戶就可以查看各種信息數據、收發郵件、完成支付、查看各種旅游信息等操作。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旅游業的發展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旅游管理提供了智能的應用服務,包括景點天氣、游玩路線、景點解說、門票預定等等信息。加強游客旅游的體驗感,游客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游玩視頻、照片、感想、評論等進行分享,與其他客戶實現資源共享。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一種特殊的而且非常重要的空間上的信息系統,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對客觀世界的表達能給人以更真實的感受,它以立體造型技術給用戶展現地理空間現象[3]。可實現景區的路況瀏覽、地圖查詢、周邊位置搜索、空間上的路程計算等服務功能。GIS地圖瀏覽以逼真的三維效果向游客展示各個景點的概貌,并提供可視化功能,讓游客可以通過操作感受虛擬游玩。將景點與互聯網連接,游客可根據需要操作進行景點信息查詢,包括景點的文字描述、景點特色圖片及開放時間、價格、路線指南等,給游客一種親身體驗的感覺。GIS系統面對不同愛好的游客,可根據景區特色規劃幾條精品游玩路線,并可對路線進行三維動畫演示,有利于游客根據自己的計劃時間和游玩成本進行選擇,并向游客提供有意義的服務,如游玩圖片采集,在圖片采集時,可以根據所采集的人像,配上具有景點特色的服飾和景點的三維背景,做成富有個性化的旅游紀念品。
根據現有旅游平臺在管理、游客使用上的不足,該系統有效融合資源、整合景區各功能模塊的信息共享,從游客在游玩過程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讓景區旅游管理系統更智慧、高效,讓游客的體驗個性化。
系統基于Java平臺企業版,即Java EE,整體設計思想基于MVC模式,即模型(model)-視圖(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縮寫,從下往上依次為數據層、業務層、表示層[4]。對于“互聯網+”旅游系統,根據功能需要在原有標準的三層架構上進行改進,改進后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整體架構框圖 圖2 系統功能模塊框圖
表示層指用戶或景區的管理者使用手機移動終端作為與系統服務器的交互工具,用戶在系統進行的各項操作及系統執行后返回的結果都在手機終端的APP完成,而景區的管理者則通過系統后臺管理平臺完成景區各種數據的錄入及最終的展示工作。
業務層包括管理系統給景區管理者和游客提供的各項功能,包含游覽信息發布、景點語音講解、導覽地圖等。
支撐層只包括第三方應用接口、SDK開發包等技術支撐[5]。
數據層中的基礎數據來自景區的各種文本信息和游客在游玩時使用APP中產生的一些數據,如旅客進行系統登錄的信息、搜索并瀏覽景點等的信息;另外的一些數據取自景區停車場系統、電商平臺、客流信息采集等。
通過游客的旅游需求分析及景區管理的要求,形成一個以解決游客個性需求、提高游玩質量和景區智慧管理的旅游管理系統。具體系統功能模塊分配如圖2所示。
在“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中,景點信息發布是景區的管理者在后臺對景點的所有信息進行維護,包括圖片、視頻、文字等推廣信息,發布的基本過程是管理者登錄后臺至信息發布的模塊,根據管理需求選擇相應的地方進行修改。
景區導覽模塊是游客在手機APP上進行景點瀏覽、景點地圖查看、景區周邊情況分配及景區各景點位置的導航。游客登錄后系統會自動算出當前位置與景點之間的距離,APP上羅列出所在位置附近的景點推薦列表和介紹,游客選定目的地后即可進入導航界面。
景點講解模塊是當游客的手機靠近景點位置,系統會根據GPS獲取當前景點的數據并自動開啟景點解說功能。
系統數據庫的設計是為“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建設一個MySQL數據庫,以此來根據管理者和游客的需求進行數據的高效存儲和管理。
2.3.1系統實體聯系模型(即E-R模型)
數據庫是以特定的方式管理所存儲的數據的,數據庫中的數據可用于共享來減小冗余,數據庫中的數據用戶可根據需要進行修改、添加、刪除等操作[6]。設計數據庫最常用的方法是E-R模型。依據旅游管理系統的功能和需求分析,對景區管理者、游客、景點、路線規劃進行數據項的E-R模型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數據項E-R模型圖
2.3.2數據庫設計
由系統各功能要求,實現系統所需要的基本數據庫包括景區游客信息表、管理者、景點及旅游規劃信息表。MySQL數據庫和Android系統的連接操作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建立數據庫、數庫庫連接、庫中數據的改、添、刪及查詢。數據庫表在設計時,應該把數據庫轉化成MySQL系統的數據類型。該設計的部分表字段如表1所示。

表1 景區景點信息表
在數學分析方法中可用于求解行程規劃的有遺傳算法、蟻群算法等,而蟻群算法可以對行程的最短路徑進行局部優化,應用到景區行程規劃求解中,為游客提供一條符合自己需求的游玩路徑。
2.4.1蟻群算法模型的建立

式中α指信息素因子,是度量路徑的重要性指標,β指影響蟻螞運動大小的能見度,ηij(t)指蟻螞從節點i到節點j的期望值。
蟻群算法中,信息素濃度初使值τij(0)=τ0,蟻群中的第k只蟻螞,若i節點和j節點是其所選路徑上的兩個相鄰節點,則信息素需進行更新,如下所示
(1-ρ)τij(t)+ρ·Δτij(t)→τij(t)
反之若不是相鄰節點則不需更新。式中ρ指信息素的發揮系數,Δτij(t)指蟻螞從節點i到節點j所釋放的信息素量。
如果k只蟻螞均完成尋徑,既可選出函數值最小的那條,并以該路徑完成所有信息素的更新過程,并將較優解保存下來用來使收斂到最優解的速度變快[8]。則有:
(1+ρ)τij(i,j)+ρ·Δτij(i,j)→τij(i,j),
式中,Δτij(i,j)指節點i到節點j的信息素增量。
Lmin指所能找到的最短路徑。每進行一次路徑尋找,景區連接路徑的信息濃度就會更新,一直到找到最優為止。
2.4.2算法仿真結果
系統采用Matlab對蟻群算法應用在景區行程規劃上的功能進行仿真,先建立一個有6個分景點的景區數據庫,各分景點的最短路程如表2所示

表2 景區各景點路程表
游客在游玩時,在手機端輸入游玩費用、時間及當前所在的位置后,系統會自動進行最佳行程推薦,系統調試時進行二次行程推薦的仿真運行,具體如圖所示:

圖4 第一次仿真圖 圖5 第二次仿真圖
圖4為游客在景區的景點3周圍所生成的一條從景點3出發,旅途經過景2、景點4、景6、景5最終到達景1的最優行程規劃圖;圖5為游客在景區的景點1周圍所生成的一條從景點1出發旅途經過景2、景點4、景3、景6最終到達景5的最優行程規劃圖。
系統使用JAVA語言編程,基于Android平臺進行開發,通過創建安卓模擬識別器AVD來展示最終的實現效果。其中JAVA軟件需要下載JDK5.0版本的開發工具包,才能在Android平臺使用[9]。Android的開發環境選用Android Studio進行編寫程序的調試。
游客手機APP登錄后首頁會顯示出所在景區當天的于氣情況、景區圖片自動輪流顯示畫面、其他功能模塊且具有搜索功能,首頁界面如圖6所示。下面介紹其中兩個界面的功能。

圖6 游客端界面 圖7 景點導覽界面 圖8 行程規劃界面
景點導覽界面如圖7所示,如果是定位在景區內,當到達景區的景點時,手機會振動提醒,并進行景點講解;若把定位移到景區外,則可跳到高德地圖進行路線搜索。
行程規劃界面如圖8所示,行程規劃是依據游客在景區游玩預算的經費、旅程時長、當前所處的位置進行景區最優路線的推薦,單擊界面中的線路預覽則會出現景區各景點路線圖,點擊開始引導則系統會提示你行走的路線。
景區管理者登錄后即可進入系統管理端首頁界面,主要包括實時客流管理、景點導覽、講解管理、投訴管理等功能,如圖9所示。下面介紹其中兩個界面的功能。
當點擊界面上的停車場管理圖標后,即可進入停車場界面,如圖10所示,界面會實時顯示當前停車場的狀態,管理者可根據數據調度停車場的保安,對進入停止場的游客車輛進行輸導,保證游客能更快的停好車。
當點擊界面中的實時客流圖標時,即可進入客流分析界面,如圖11所示,界面會實時將當前景區每個景點當前入園的人數統計出來,根據所統計的人數,區分出每個景點當前是否適合前往,并及時調度各景點的工作人員,對游客進行輸導。

圖9 管理端界面 圖10 停車場界面 圖11 客流分析界面
系統的測試使用Android4.4版本系統;數據庫用My SQL Server5.5;服務器內存8G、3.6GHz主頻[10]。測試的目的是檢查集成后的主模塊功能和子模塊之間各個應用界面的跳轉是否能正常連接,現將部分測試結果顯示如下表3所示

表3 系統部分測試情況表

圖12 測試統計信息圖
在系統的性能測試方面,該系統采用loadrunner測試工具,測試結束會自動生成本次測試的數據信息,如在測試時選擇游客進入景點地圖瀏覽頁面為測試內容,根據設計系統會自動標注出每個景點的位置,測試結果會統計出信息摘要圖,體現本次統計信息,如下圖12所示
該系統以游客個性游玩為出發點,設計了互聯網+旅游管理系統,采用蟻群算法進行最優行程推薦,系統能夠讓旅客在游玩前對景點附近的酒店進行查詢、景點信息瀏覽等;根據自已的時間及經費選擇適合的游玩路線;在游玩過程中在線分享旅游心得,定制個性游玩紀念品等。實現了各個景區的資源共享及信息化,提高了游客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