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蘭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215500)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中,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師生的道德素養[1]。
高校是文化傳承的高階載體,“課程思政”為當前高校文化育人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思想教育平臺。將思政的理念融入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教學中,潤物無聲,在重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課程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強化民族性的內涵,使師生加強文化自信,實現全課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們從幾個方面進行了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的實踐。
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要讓服飾色彩與圖案知識與課程思政自然融合,就要運用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的原則,把思政教育貫穿到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全過程中,實現全學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課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教學體系,增加人文社科內容,從理論的高度彰顯思政的核心內涵,讓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感性的溫度,可激發學生共鳴,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將會結合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而全面的價值觀。
在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過程中主要涉及到色彩和圖案的內涵和象征意義,所以需要確定正確的設計理念,把握健康的主流風格、品味與設計定位,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使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使學生設計的圖案都能表達健康的象征意義與文化內涵。
因此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的教育體系力求實現“一個中心,兩個層次”,“一個中心”即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核地位,兩個層次,其一是實現培養色彩與圖案設計的健康構思與定位能力,提升圖案設計思想內涵素養;其二是養成堅守職業操守、勇于創新、愛崗敬業的習慣。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既要做學問之師,又要做品行之師,將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學習、思政學習和素養提升,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必須具備又紅又專的師資隊伍,課程組教師多數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教師均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并長期接受黨組織的政治思想教育,樹立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政治理想,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健康的設計理念,能夠推廣正能量,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為己任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服飾文化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生不息。繼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服飾文化精髓、教書育人等都是服裝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滲透了愛崗敬業的教育,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了紅色文化資源,教學內容主張注重環保等理念的設計表現,融入傳統文化內涵,融入業界及社會公眾期望,培養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中國文化產品的推廣。
具體實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初始階段便進行愛崗敬業的教育,通過引導,使同學們能熱愛專業,充滿學習的熱情,努力學習,樹立職業操守,樹立原創設計工作原則,絕不抄襲,設計出創新的圖案作品,樹立職業道德準則,成為報效國家的行業出色人才。
2.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了紅色文化資源,也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其故事、圖形載體,其精神內涵和獨特價值作為思政教學的重要素材,同時充分開發利用地域紅色文化資源,使學生熟知紅色文化內涵,既能夠保持文化底蘊,又能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能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世界觀樹立起來,實現鑄魂育人的目的。比如課程中服飾色彩的象征意義植入紅色象征中國的國旗色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包括歷史上各時代服飾色彩的象征意義,唯一沒有斷流的文化值得自豪也有責任傳承發揚。
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理念,體現在圖案的題材上就要宣傳環保理念,類似的主張都會設計命題。融入宣傳正能量的內涵,在設計過程中強調要求結合健康、環境等因素,使設計更具合理性。
4.服飾色彩與圖案融入傳統文化內涵。加強學生對中國服飾文化的傳承并創新設計。另外結合創新創業項目和比賽,培養創造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5. 服飾色彩與圖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能夠根據用戶需求或設計目標確定產品研發的具體方案,并在設計過程中考慮社會、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6.從市場應用的角度來理解、并嘗試結合市場需求進行服裝圖案的創新設計。就服裝產品研發、銷售經營、工程制造及智能化生產中的實踐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培養國際視野,注重跨文化背景下融合中國文化設計作品。
努力踐行,不忘教學的初心,牢記教師的使命,打破不同時空和人的各種限制,將立德樹人融入服飾色彩與圖案教學,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尤為重視辨證思維,多次提到“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用辯證思維來把握戰略謀劃,習近平之所以重視辯證思維,是源于對思想力量的深刻認知。
在服飾色彩與圖案課堂引導學生如何在設計內涵構思層面來體現辨證思維,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起良好的辨證思維能力,在整個教學中運用自然的語言,生動感人或哲理深刻的案例,啟發、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自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課程思政的教育。
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育方法和途徑
服飾色彩與圖案課件PPT 中插入大量對應課程內容的圖例和視頻,圖片和視頻選擇具有思政教育內涵與作用的并具有心靈感召里力的典型案例,以典型的紅色視覺案例傳達思政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以及移動設備的普及應用,教育資源越來越多地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成為時代主流。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同樣不僅限于課堂,思政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融入“互聯網+”模式,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微信和QQ 等交流平臺傳播思政案例推文等資訊,交流中注重思想引導,并注重形式的改革。創建協作學習的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協作學習,共同成長進步。
思政內涵的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相關內容提前發布給學生,以供學生進行課前學習。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問題任務發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習思路,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講述自己的理解、構思和思政指引的設計內涵,表達課程學習的效果,并展開討論評價,使學生主動思考并強化掌握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能力,使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心、腦、手,夯實德智體美勞人才培養的根基,推動思政鑄魂。
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育有賴于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構建課程的制度核心,主要是考核方案的制訂。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成果考核評價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過程性課堂學習考核主要是考察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和平時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思政教學效果,一方面可以通過考核評價反映學生學習的效果; 另一方面,通過過程性評價能夠使得教師積極地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諸如課堂思政內容的組織,學生思政學習效果反饋等問題,能夠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整體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
過程考核還包括學生的課堂作業考核,平時作業考核,均設定思政內涵表達的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色彩與圖案設計構思。
設計實踐考核內容,學生結合思政理念進行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繪制,通過實踐考核評價學生設計的水準,辨析思政內涵并提高實踐表達能力。經過多次實踐考核鍛煉學生砥礪前行的工作態度,不僅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也能改善部分學生覺得學習辛苦而懶惰逃避的現狀。
教學過半中期的考核,采用獨立設計繪制思政內涵的獨立型圖案作品,并采用隨堂考試,作品考核學生掌握設計圖案的程度并開展作品講評,思政內涵作為首要衡量指標,通過考核,學生的圖案設計能力進一步提升,并堅守原創設計原則,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教學后期接近尾聲的考核,采用獨立設計繪制思政內涵的連續圖案作品,仍然采用隨堂考試,思政內涵作為首要衡量指標,通過考核,學生的圖案設計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仍堅守原創設計原則,為服裝設計打下堅實基礎,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達到為企業設計圖案的職崗能力。
通過考核反應問題,優化教學過程,真正發揮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成果評價在教學質量和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時代,更好地推動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將繼續推動思政鑄魂與服飾色彩與圖案設計課程教育深度融合,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把思政教育體現在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用“大思政”的理論引領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