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宏 何惠傾 朱燕英
1廣州市天河區華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10642;2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510630
腦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導致神經功能缺損的現象稱為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1]。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復發率、病死率和致殘率,可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據相關研究報道,腦卒中發生后患者即使能存活下來,有80%左右的患者還是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殘疾癥狀,降低自理能力,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本文通過采用跟進式護理對社區腦卒中康復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廣州市天河區華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治療后康復出院的78例社區腦卒中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60.17±2.38)歲(48~71歲);其中有10例腦出血,29例腦梗死。觀察組中男有21例,女18例;年齡(60.47±2.20)歲(49~71歲);其中有11例腦出血,28例腦梗死。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字同意;本研究報示單位醫學倫理委員會并經過批準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18歲;臨床CT或MRI診斷為腦卒中的社區患者;意識清醒無明顯認知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可;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身體不能耐受或無法完成問卷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有其他顱腦疾病;未長期居住于本社區;研究期間由于各種原因退出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1.3.2 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給予社區采取跟進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3.2.1成立護理小組成立社區跟進式護理小組,由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成員組成,與一家三甲醫院延續護理工作組建立聯系。成員組構成:2名全科醫師,4名社區護士。社區護士必須具有5年以上的內科或者康復科的工作經驗,同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對其進行跟進式護理的相關知識培訓并進行考核。與醫院延續護理工作組建立長期雙向聯系,獲取患者出院信息后,在患者出院后5 d內,護理人員應上門對患者的家庭情況、病情等資料進行收集,同時對其心理狀況進行了解,用友好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友好的醫患關系。采用一對一的護理方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與運動護理、并發癥護理等方面。
1.3.2.2實施護理(1)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由疾病而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身體存在殘疾以及產生認知障礙,極易出現擔心、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甚至出現執拗、煩躁、哭泣和拒絕治療等行為。護理人員需對其情緒進行穩定,通過上門訪視、對話以及與家屬的溝通中對患者的心理動態進行掌握,及時發現并處理其負性情緒。可組織患者開展講座,鼓勵其將自己的心路歷程與其他病患一同分享,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促進患者對康復鍛煉的積極配合。(2)用藥護理:為患者做好藥物作用、不良反應的宣教,督促患者做好藥物分類、服用時間、藥物合理放置的管理。觀察患者有無按照醫生囑咐服用藥物,對按時服藥的患者給予表揚。部分對藥物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耐心勸導,并鼓勵家屬一同對其服藥狀況進行監督,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治療理念。(3)飲食及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若發現患者存在便秘等癥狀,則需及時與全科醫生和康復師進行探討,對飲食計劃進行調整,主要以攝入粗纖維豐富的時令蔬菜為主。應將簡單的穴位按摩法教給患者家屬,讓家屬每天3次對其進行穴位按揉,按揉穴位有天樞穴、合谷穴、照海穴和支溝穴,每個穴位每次按揉2 min,這對患者順利排便具有積極意義。另外,指導患者進行適當地運動,為避免因為劇烈運動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應遵循康復師所制定的運動計劃進行。(4)并發癥護理:將血糖、血壓和血脂的正常指標告知患者家屬,指導其對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血脂等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如有異常則立即告知隨訪護士。觀察患者在服用特殊藥物時有無發生不良反應,如降糖藥、抗凝藥等,將不良反應的正確識別方法以及簡單處理方法教給患者及其家屬。如果患者發生局部關節腫脹、肩關節脫位和肩手綜合征等并發癥,應及時對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4 觀察指標在腦卒中患者出院后6個月,使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對其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4個方面,共172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處理所得研究數據時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以(xˉ±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則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腦卒中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分,xˉ±s)
觀察組在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總分也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社區跟進式護理就是從醫院出院的腦卒中病例經醫院與社區建立溝通聯系,對其實施多種途徑的干預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參與護理的能力得到系統地、最大程度地開發,觀察其后續康復效果[3]。該護理模式屬于醫院護理的擴展與延伸,有助于出院后仍然存在殘疾隱患的患者獲得持續性的健康指導與保健知識。社區跟進式護理可有效提高腦卒中出院患者對康復的依從性,有利于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改善[4-5]。若對腦卒中康復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則患者出院后只有回院復診才能進行延續治療并對自身的康復情況進行了解。跟進式護理通過建立社區護理小組,對出院后患者的病情進行系統、全面地評估,為其制定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運動及飲食護理和并發癥護理。不僅安撫了患者及家屬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還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同時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促進身體的康復。將護理干預延伸到患者家庭,令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家獲得監管和康復,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使患者良好的生活、心理和社交狀態得以形成,從而促進其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6]。有研究表明,社區跟進式護理有助于腦卒中患者自我概念的形成,從而建立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并掌握了必要的自我護理技能[7]。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中,其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的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見,對社區腦卒中康復患者實施跟進式護理可有效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提升個人生存信心,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