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妹
【摘要】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轉疫情之“危”為德育之機,通過講好疫情過程中的故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來培養其家國情懷、責任擔當,通過疫情故事熏陶初中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和諧社會校園的建設,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構建。
【關鍵詞】疫情故事;初中德育;學生熏陶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疫情戰役取得了戰略性勝利,全國中小學校重啟了復學返校的步伐。回顧這次疫情防控,不僅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對青年一代產生更深遠的契機教育。初中學校要轉危為機,充分利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感人故事,做好校園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班人。本文結合學校的有關做法,以及筆者的教學反思,從講好疫情故事,做好學生的德育對學生的品格塑造、校園德育氛圍的營造、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論述疫情防控下初中德育融入校園的實踐思考。
一、講好戰“疫”故事,培養家國情懷
講好疫情故事,對于初中德育而言,就是要通過融入校園的建設,以宏大敘事的方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黨、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在當前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不僅極為迫切,而且還是學生認識社會、培養理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此次疫情防控戰役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無論是每天疫情數據的公布,還是英雄城市武漢的封城,甚是舉國“宅家”封閉防控的管理。學生既清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看到醫務人員的堅強,體現人間溫暖,敬畏生命,也培養出學生良好品質,讓學生科學學習嚴謹性的科學知識,報效祖國。我校運用好這些大數據故事,在復學第一天校長給學生上一節終身難忘的思政德育課。
我校不僅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學校公告宣傳欄、學習園地等方式,宣傳了在疫情防控中可歌可泣的最美逆行者故事,更通過學校的LED屏在課間休息、課余時間等,循環播放那些讓人感動的故事。這是德育融入校園的常態化做法之一。除此之外,還在復學之后,針對西方媒體的“甩鍋”行為以及初中生容易被蠱惑的特點,統一在全校開展了戰“役”故事會的主題班會,通過中國疫情爆發以來的相應措施公布,對青少年學生做一次形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并增強中學生的家國情懷。如果以時間線為序,結合外交部發言人公布的數據,有效地說明“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繼先第一時間上報了她接診的3個可疑病例,29日湖北省和武漢市衛健委指示相關疾控中心和醫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抵達武漢開展現場調查。2020年1月3日中方開始正式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及時主動通報信息,11日中國疾控中心將5條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上傳網站,同全球和世衛組織共享數據,1月23日,中方采取了關閉離漢通道等空前全面、徹底和嚴格的措施。中國政府第一時間采取了果斷有力的措施,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注:上述引文摘自新華網)面對西方社會的所謂“不透明”指責,筆者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不僅把相關新聞調取出來,而且還用邏輯推理的形式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一開始我們的判斷是不準確的,那么1月23日在武漢封城的舉措,應當是全世界智商正常的人,也能意識到新冠肺炎的嚴重性。為什么到了3月份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爆發之后,還要指責中國呢?”這一靈魂之問,不僅有助于揭示西方防控的脆弱,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更全面、更真實地認識西方發達國家的虛偽。據此,把西方社會的新聞報道、日本外相在國會的演講“新冠疫情是黃種人的事”等動態表情包、視頻教材等結合起來,中學生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祖國強大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通過宏大敘事來講好戰“疫”故事,就是要讓中學生更清醒、更理智地看待疫情防控戰役戰略性勝利的偉大,進一步加強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二、講好戰“疫”故事,培養責任擔當
講好疫情故事,對于學生而言,就要用切身經驗來現身說法,才能真正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的歲月靜好,都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這樣才能既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豐富校園的文化建設;又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引導學生自覺尊重疫情防控措施。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由于之前長時間居家學習,返校之后尤為活躍。因此,在疫情轉向常態化之后,學生復學以來在校園中經常出現一些麻痹大意、不遵守學校疫情防控措施的行為。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切實保障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學校利用德育融入校園的做法,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常態化最美故事與最美逆行者的講述。在疫情期間,學校通過講述最美故事,看抗疫視頻,邀請花都區人民醫院抗疫一線最美逆行者張敏醫生講述抗疫場上的真實故事,引導學生配合學校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通過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張文宏醫生們的故事講述,既引導學生看到科學家們、醫務人員們為國為民的拳拳之心,又通過鐘南山院士作為一個廣州人的身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因而,通過演講、征文、宣傳等多種多樣的故事,把德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是常態化的做法之一。
(二)用好身邊的素材,講好疫情防控的故事。對于學生而言,身邊的故事對學生的啟發作用更大,因為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故事的真實性。如,為了讓學生感受教師為疫情做出的努力,學校把復學前與放學后教師留校做好清潔消毒等日常工作,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然后制作為視頻發到每個班的微信群或QQ群,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歲月靜好背后的負重前行。除此之外,在學校的LED大屏上,通過剪輯把教師努力做好防控工作與學生不遵守規定的現象視頻通過對比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看到之后,非常具有震撼力。雖然這些現象都屏蔽了學生的樣貌,但每個人看到之后都會進行反思。這樣一來,身邊的疫情防控常態化故事,就成為了培養學生德育修養的厚土。事實上也證明,隨著德育融入校園的方式越來越“接地氣”,學生遵守規定的情況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