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明
【摘要】小學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華。不少的古詩詞描寫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它是小學語文教與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導入;教學;積累
小學古詩詞由來已久,具有歷史淵源,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它包含著無限美好的自然景物,蘊藏著豐富的文學知識,記載著歷朝歷代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以及人情風俗,深刻反映了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的社會進步,人物心情。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理解古詩詞的知識,努力學習古人的詩詞表達方法,為古詩詞課程研究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小學古詩詞的導入
1.用繪聲繪色、形象生動的語言導入新課的情境之中。在教學優美豐富的課文時,筆者特別重視創設跟文本符合的感人意境,讓學生迅速入情入境地集中精力聽課,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樂于投入學習意境之中,在不知不覺的學習狀態中吸收文本知識。比如,筆者在教學統編教材《迢迢牽牛星》古詩時,用令人著迷的《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導入,學生瞬間就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接著轉入新課,“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是那么美好,可是人們是怎樣看待評價的呢?讓大家一起來品讀一下這篇美文”以此順水推舟地講解了這首古詩。
2.用多媒體教學導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電教平臺是常用的教學工具,運用恰當的多媒體輔導能對課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創設入情入境的教學氛圍,教者要精心設計課件,搜集能打動學生心靈的感人素材,細心制作學生感興趣的微課,安排一些難易適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起學生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注意做好多媒體內容的解說及發表感慨,或者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獨到觀點或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并展開討論。
3.設置懸念引入古詩詞教學。如,古詩《寒食》筆者設置懸念如下:“同學們,大家每逢美好節日,家里在節日到來前都要準備美食慶祝一番,熱氣騰騰的美餐進食,可是這首古詩告訴我們有這樣一個寒食節,晉文公為了紀念他的忠臣介子推被烈火活活燒死,禁止家家生火做飯,只準許大家吃冷食,由于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清明節又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隨著時間的過去,寒食節就慢慢融入在清明節中,因此,吃冷食的傳統也融進了清明節的風俗里。我們知道了寒食的由來,那么,誰知道《寒食》這首詩講的是什么呢?”以便可以順理成章地講解了這首古詩。
4.用設問的手法導入。如,教學統編教材《春夜喜雨》。“唐朝是我國詩歌史上最輝煌時期,其間出現過無數的詩人,他們尤如繁星璀璨奪目。在這眾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特別推崇兩個人,他曾經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指李白,那‘杜呢?就是指杜甫,對于杜甫,我們并不陌生,哪位同學曾經學過杜甫的詩呢?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而他的詩也被大家稱為‘詩史。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由此一來,又可由此展開講解完一首古詩了。
二、小學古詩詞的教學
小學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小學生的注意力,要在特別吸引人的情境中,才能集中注意力,且專心致志的保持時間也十分短暫,作為教者必須結合小學生自身個性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如,筆者在講述《浪淘沙》時,“上課前,我們一起觀看了一段黃河的錄像,播放課件: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由于小學生模擬能力強、活潑好動,所以通過角色扮演,讓他們在學習古詩詞過程當中,給他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筆者在教學《江雪》時,讓學生們動手畫圖,每人都來充當主人公,角色扮演,你將如何去釣魚?怎么釣?坐著的小船是怎樣的?你釣到魚了嗎?只有你一個人在釣魚心情怎樣呢?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并讓學生代表板演畫圖,講述大意,說說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感受寒江獨釣的氛圍和勞動人民的艱難。
2.賞析修辭。作者描寫景物,通常采用修辭手法去表情達感,我們賞析其中奧秘,受益良多。如,詩句““豆在釜中泣”,是說豆會哭泣,是把豆當作人來寫,這是擬人;“豆在釜中泣”也是以豆受煎熬的痛苦,來比喻此刻作者曹植面對兄弟相殘的痛苦,這是比喻。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意思是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這句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子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如“青鳥殷勤為探看”,用了擬人,把青鳥當作人來寫,意思是青鳥常給詩人李商隱傳遞消息給他的愛人,“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意思是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你為我探看探看。含義是青鳥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信使,是想表達作者對愛人的深刻思戀,連青鳥都感動了,甘愿為主人李商隱充當信使傳達思戀之情。
“活”與理解,貫穿于古詩詞教學的始終。“活”即靈活,不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完美無瑕,也不要求一定要用上某些關鍵詞,不要求一定要細致具體明白。只要不違背作者本意,能說明詩句大體意思就可以,不用在字數上,句子流利上作太多要求。翻譯古詩詞,應該靈活多變,用自己的語言,只要能圍繞詩句原本大意,無論何種句式去表達都行得通。理解詩詞,要了解作者時代背景,人生閱歷,人物心情。利用工具書,選擇最合適的意思,從詞與詞之間的聯系,到句與句之間的連貫,從部分到整體去理解、去體會。
三、小學古詩詞的積累
幫助學生積累古詩詞的常用教學手段有以下幾點:
1.筆者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常常提示學生以分類的形式積累古詩詞。可以按音律分類,可以按內容分類,可以按詩人分類,可以按朝代分類,可以按季節分類等等。如,按音律分類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按內容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等。怎樣才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呢?適合學生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的學生喜歡抄在卡片上,一有空,就看就讀就背;有的學生喜歡反復吟唱;有的學生喜歡靜靜地默讀默寫,多讓學生說說適合自己的方法互相交流,并支持和鼓勵他們,也可以建議學生多讀多背多抄多默,互相出題檢查,互相提問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