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琳


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工具,然而,傳統的漢語拼音教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靈活的要求,即“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個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號“活”起來、“動”起來?筆者認為,創新一種漢語拼音教學教具可使漢語拼音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何為漢語拼音教學教具
本教具創新的目的在于利用拼音拼盤模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漢語拼音拼盤教具包括面板、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面板的底端面焊接有支撐架;頂端面開設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面板的頂端面開設有第一導向槽、第二導向槽和第三凹槽;面板內開設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面板頂端面第二凹槽的內壁底端面貼合安裝有第二鐵塊,且第一凹槽的底端面貼合安裝有第一鐵塊。第一固定塊的頂端面噴涂有漢語拼音聲母,底端面焊接有第一固定桿。在第一固定桿的底端面安裝有第二磁鐵塊,第二固定塊的頂端面噴涂有漢語拼音韻母,第二固定塊的底端面焊接有第二固定桿,第二固定桿的底端面安裝有第一磁鐵塊。
圖中:1.面板;2.第一固定塊;3.漢語拼音聲母;4.第一凹槽;5.第一導向槽;6.第二導向槽;7.第二凹槽;8.第三凹槽;9.漢語拼音韻母;10.第二固定塊;11.底座;12.支撐架;13.第一磁鐵塊;14.第一鐵塊;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第二鐵塊;18.第二磁鐵塊;19.第一固定桿;20.第二固定桿。
支撐架共設有四個,四個支撐架相對面板呈矩形陣列分布,支撐架的底端面固定安裝有底座。
第一導向槽與第一凹槽相連通,第二導向槽與第二凹槽相連通,第三凹槽與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相連通。
第二磁鐵塊滑動安裝在第二滑槽內,第一固定桿滑動套接在第二導向槽內。
第一磁鐵塊滑動套接在第一滑槽內,第二固定桿滑動套接在第一導向槽內。
第二磁鐵塊吸附固定在第二鐵塊上,第一磁鐵塊吸附固定在第一鐵塊上。
二、漢語拼音教學教具的在教學中的實踐
通過設置面板,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圍坐在面板的四周,且教學時學生可直觀地觀察漢語拼音聲母和漢語拼音韻母,觀察時教師可讓學生手持漢語拼音聲母和漢語拼音韻母,讓漢語拼音聲母和漢語拼音韻母上的第二磁鐵塊滑動安裝在第二滑槽內,且第一固定桿滑動套接在第二導向槽內,并且第一磁鐵塊滑動套接在第一滑槽內,且第二固定桿滑動套接在第一導向槽內,達到讓漢語拼音聲母和漢語拼音韻母通過移動到達第三凹槽內進行拼接,在操作的同時,自行拼音并學習,寓教于樂,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而且實用性也更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這里列舉幾個例子:游戲一:“找朋友”(尋找聲母和韻母):例如,“張”字,師(或生)拼讀,學生上臺在第一固定塊漢語拼音聲母表中找出聲母zh,在第二固定塊漢語拼音韻母表中找出韻母ang,然后將聲母zh和韻母ang滑到第三槽里拼接,從而學生拼讀出zh-ang-zhang這個讀音。游戲二:對對碰(我是誰):學生隨意從第一固定塊漢語拼音聲母表拿出一個聲母,另一生從第二固定塊漢語拼音韻母表中拿出一個韻母,看看能否拼讀出來。例,“我是g”“我是ao”,兩位學生分別取出聲母g和韻母ao放到導向槽里,當聲母和韻母滑到第三凹槽里碰撞,學生拼讀出g-ao-gao。游戲三:特殊的例子。學生面對面板,更能直觀直接記住拼讀中一些特殊的個例。例:小ü,見到j、q、x兩點省寫還讀ü,j、q、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韻母er從不跟聲母交朋友,還有整體認讀音節等等,學生可以把這個特殊的韻母找出來,滑到第三凹槽里,這樣學生就能輕松記住,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和效率。
三、漢語拼音教學教具的作用
通過設置面板方法,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教師自制一些字母卡片保管運用不方便的問題,以前教師上課時拿在手中或用膠水粘到黑板上讓學生認讀或練習,以此用來幫助教學,現在可以拼音拼盤教具面板實現;二是教師教學中字體規范的問題。很多教師并不具備寫美術字的技能,特別是書寫規范的漢語拼音字母就更為困難。這些教具字體規范,使用起來很方便,實際效果也理想;三是上課程生動有趣的問題。粘于黑板上又不能隨便移動,字形不美,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四是該教具最大限度地發揮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往的漢語拼音教具都不能進行標聲調,拼音節和短句,不能做三拼連讀的直接操作演示,也不能給生字、詞注音;五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具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也給教師減輕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