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聯結”策略是指以閱讀文本為原點,挖掘文本信息的輻射作用,讓文本和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生活世界建立一種多元的、層層深入的聯系,使閱讀的觸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頭、作者的生命體驗和學生的生命體驗,最終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恰當運用“聯結”策略,可以使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共鳴,幫助其在前認知和新知之間搭建起思維的橋梁,推動學生在不斷的交互印證中,找尋彼此之間的邏輯聯系和內在關聯,經歷串聯、整合、比較、思辨的過程,促進思維的多向運轉,使繪本學習的觸角伸向多角度、多視點,有機融入學生的情感,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而走向更有深度的閱讀。在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中,“聯結”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文本內部相關信息的聯結;二是文本與其他文本相關信息的聯結;三是文本與自我生活的聯結。
文本內部相關信息的聯結
繪本用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文本細節信息之間的聯結,無處不在。教師在與學生共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聯結文本某處幾個細節信息之間進行推想,讀懂作者隱藏的語言,觸碰到故事的主旨,幫助學生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如《公雞的新鄰居》,講述的是公雞和貓頭鷹由于生活習性不同,總是碰不著面,之后通過寫信的方式,得以很好的溝通,并成為好朋友。這一繪本中,隱藏著許多作者在經意或不經意間留下的細節。這些小細節,與主題息息相關,隱藏著作者的語言與思想,給作品以發人深省的力量。如公雞給鄰居寫信這一畫面,桌子上兩塊揉皺的紙團,擦禿了的橡皮,用紅彩筆在右下角畫了一所房子,“可以嗎”“好嗎”這樣商量請求的語氣。聯結這些細節,推想公雞寫信時的心理,即可發現公雞在寫這封信時的用心與真誠。聯結畫面中的這些細節讓學生進行推測,能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觸碰到繪本的主旨,獲得精神成長。
文本與其他文本相關信息的聯結
文本與其他文本相聯結,可以讓閱讀課堂更加扎實、厚實。可以同主題聯結閱讀,也可以同人物形象聯結閱讀,還可以同情節聯結閱讀。在聯結比較、累積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方式得到豐富,閱讀視角得以多樣化、個性化,閱讀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例如“龍”主題的繪本閱讀,先帶著學生閱讀《龍的傳說》,了解龍之化身、龍之誕生、龍生九子的傳說,帶學生們回到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去感觸中華大地混沌之初的歷史文化。然后,由此擴展開去,帶領學生繼續閱讀以龍為主題的不同繪本,如中國原創繪本《聽,鐘頂上有條小龍》《雨龍》,西方繪本《搗蛋鬼噴火龍》《武士與龍》等。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作為華夏文明的精神圖騰,龍是否只有一種形象?龍擁有哪些本領?東西方的龍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為什么西方的龍多是兇狠的、邪惡的、貪婪的,而東方的龍則往往是威武的、吉祥的、友善的?通過這樣的探究對比,體悟到華夏文明的獨特魅力,找到東西方文明不一樣的精神密碼,于潛移默化之中獲得民族、家國的自我認同,從而扎下精神世界的根系。與此同時,學生在思維頓悟中感受到閱讀的喜悅,在今后的閱讀中學會自覺聯系和比較,形成相對豐富的認知結構。
文本與自我生活的聯結
文本與自我生活相聯結,是讓學生閱讀的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相遇,互相交織,感覺角色所感覺的,經歷角色所經歷的,將學生作為真正的主角,而不僅僅是旁觀者。文本、生活相互映照,自然卷入學生的生活,為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聯結提供了平臺。
教學中,可以利用繪本想象空間廣闊、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通過情境表演、聯想表達、畫畫寫話等多種方式,引導將閱讀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結,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親身體驗中,獲取和分析信息,自我卷入,提升認知。學生在表演中能夠更好地走進繪本,將自己的認識、情感投射進表演中,與繪本中的人物產生共情,從而展開心靈的對話。如《我家是個動物園》,繪本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情節,展現了兒童與家人之間相互關愛、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閱讀之后,引導學生將閱讀視角投入生活,創作《我家也是個動物園》小繪本,尋找自己與家人之間相親相愛的美好瞬間。閱讀的過程,就是找自己的過程。閱讀時引導學生卷入自己的生活,可以打通閱讀與真實生活體驗的聯結,把生活的體驗和溝通融入閱讀,提升生活的智慧,以新的視角或更高的站位認識自己,認識他人。
綜上所述,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運用“聯結”策略,更多的信息就會在閱讀過程中紛紛響應,讓外在的字跡、圖像,發展到內在的神游,觸動思維與感受,促使學生由“淺閱讀”走向“深閱讀”,順利發展為看得見的閱讀力,助推著學生思維的深入與精神的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