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鷺
學校是進行文化建設、思想建設的場所,數學教學作為理科教學,往往更加重視多花時間講兩道題,而忽略了德育的滲透。事實上,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增加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模式多樣性的新理念教學研究背景下,數學教學中更應該突顯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教育理念的深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等方面能力進行重點培養,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便可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的教學課堂來。
數學教學存在的德育教育問題
我國的基礎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生不得不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對考試習題的講解和教學練習的講解更是樂此不疲,長期的被動式、填鴨式數學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多是抵觸、厭煩、對抗等負面影響。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三維目標的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排在第三個層次的位置,突顯了其重要性。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對目標設置不靈活,過于機械,把完成知識的講授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第三層目標有所忽略,不能融入學習。另外,由于數學教學與政治、語文等文科的區別,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對數學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即使教師有心去滲透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卻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
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的主要方法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目前我國初中階段德育教育之中最為主要和重要的內容,同時我國數學教材之中也選取了一定數量的愛國主義教學的內容,為教師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教育提供了素材和方針。例如,在《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的教學材料中,教師可先介紹我國研究數學的歷史,如祖氏公理領先于其他發達國家1100年,針對圓周率π的研究早在南北朝時期就由著名學者祖沖之第一時間發現。由此可知,我國的數學研究早已取得了非凡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更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德育滲透教學。
榜樣性滲透德育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初中生心理榜樣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師,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強大的數學學科魅力,在科學合理的情況下引導可以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
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足以讓學生受益終生。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數學中的不少概念、定義、定理和法則的運用、證明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在解題過程中稍有馬虎就會前功盡棄。數學的證明和推理都很嚴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嚴密的邏輯性這一點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數學源于生活的德育滲透 數學源于生活,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初中數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定義、定理等也不少,只靠教師一味的口頭講授絕對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學生自己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探討數學規律、定理或解決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等。
活動過程的德育滲透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模式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中,同時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滲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學習探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等。
能力的滲透 現在有的初中生因為自身的毅力不夠強,在數學學習中遇到一點小小的難題就放棄了,遇到難記的數學公式不進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進行片面的記憶,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身心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必須對學生在數學教學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從學生的心靈出發將德育教育貫徹在數學教學中。此外,教師在對學生的數學進行教育的時候,要關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及時地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變,同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德育教育與知識教學充分融合在一起。
教材整合與教師的作用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德育教育目標,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把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充分利用課堂動態,準確地把握每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滲透德育教育,這樣“因材施教”,才能實現將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此外,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還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和學生應該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發揮學生主動作用,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敢于創新,進而實現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目標。
總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同時充分把握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所隱藏著的德育因素,將德育滲透到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當然,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要提高德育滲透的自覺性、可操作性和反復性。只有將德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之中,才能完成德育和智育的雙重任務。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玉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