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杜馬曾召集俄羅斯軍工聯合體、安全理事會、國防部和其他國家機構的代表舉辦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聽證會,會議的內容是圍繞米格-31截擊機展開的。以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話說,當時俄羅斯的國防環境主要有來自三個方面的壓力: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第二階段工程的啟動打破了美俄核平衡;北約東擴;以及北極存在軍事化風險。
根據俄羅斯人的說法,俄羅斯的防空反導網絡至少有30%的漏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北極方向。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防空反導預警網絡的建立存在很多困難。而以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來看,使用地面防空反導系統完全覆蓋寬度超過5000公里的北冰洋沿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俄羅斯人只能寄希望于空天軍的戰斗機來完成這項任務。
在北極方向,北約邊界與俄羅斯邊界之間沒有任何緩沖,在大海和冰蓋上,不可能長期部署任何預警和防空反導系統。這意味著戰斗機必須能夠在沒有地面雷達引導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雷達快速分辨敵機方位并迅速前出攔截。一方面需要有大功率雷達,另一方面,需要有極強的爬升率、航程和超音速飛行性能。而在俄軍現役的所有戰斗機中,只有米格-31是一款“完全超音速”的飛機。
得益于極薄的機翼和動力澎湃的發動機,米格-31比其他任何現代戰斗機都更容易突破音障而實現超音速巡航,這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北極執行截擊作戰的能力。
(據搜狐網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