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一家網紅小吃店知名度較高、生意火爆,聞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抖音賬號“重慶打假王”的編導吳某打卡該小吃店后,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短視頻,對其進行負面評論,視頻內容涉及“服務態度有點像花椒樹下跳舞,拽麻了”“湯底聞起還有一股臭味”等字眼。小吃店經營者得知后,認為該視頻對小吃店的商譽造成惡劣影響,遂一紙訴狀將該賬號的實名認證人譙某及賬號所屬的重慶某文化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公開賠禮道歉。
法院審理后認為,該小吃店在合川區內具有相當知名度,“重慶打假王”抖音賬號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且基于“重慶打假王”稱謂的特殊性,該賬號發布的視頻內容極易對普通受眾產生誤導性影響,故其在發布視頻內容時更應該客觀中立。而在涉案視頻中,被告選擇性地引述負面評價,超出了善意評論的合理限度;同時,該視頻經眾多網友觀看、留言評論并分享,極易導致小吃店品牌信譽和社會評價的降低,故案涉視頻內容構成對小吃店名譽侵權。
最終,合川區法院依法判決重慶某文化公司發布致歉聲明,為小吃店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摘自《現代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