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榮革命”(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了非暴力政變。由于政變沒有發生流血沖突,故稱為“光榮革命”。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于這次革命)之前,英國不是法國的對手。1337~1453年間,英法打了一場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戰爭,即著名的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法國獲勝。
“光榮革命”之后,英國開始了軍事上的崛起,從“光榮革命”到滑鐵盧戰役的127年里,英法兩國有一半時間都處在斷斷續續的戰爭狀態。最終的結果是英國全面獲勝,摧毀了法國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隨著拿破侖帝國的崩潰,英國迎來了輝煌的19世紀。
為什么“光榮革命”后英國軍事力量變得如此驚人?
主要是因為英國人的借錢能力變強了。
在英國的財政收入中,直接的稅收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是國債。也就是說,英國的財政能力更主要的部分,是體現在“借錢”的能力上。
我們知道,打仗就是打錢,就是比誰的錢經得住消耗。“光榮革命”之后,因為國家體量的關系,英國的稅收仍然沒有法國多,但是英國通過發行國債,獲得了巨額資金。1695年,英國的國債總額就達到840萬英鎊,達到了稅收的兩倍。以后更是直線上升,1700年達到1420萬英鎊,1763年增到1.326億英鎊,到了1790年,國債總額攀升到2.44億英鎊,是當年政府收入的15倍!正是強大的籌資能力,支撐著英國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成為世界頭號霸主。
換句話說,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歐洲,就是因為它在歐洲最能借錢。
法國失敗是因為它借不到錢。法國人也不傻,為了打仗它也努力發行國債。然而法國在這方面很失敗。雖然法國政府愿意付出的利息差不多是英國政府的兩倍,達到6%以上,然而,卻沒有人愿意買法國的國債。拿破侖在位10年,籌到的國債一共只有6300多萬法郎,約合當時的274萬英鎊,不到英國國債的1%。這是拿破侖最終遭遇滑鐵盧的根本原因。
二
為什么法國借不到錢呢?道理很簡單。借錢最關鍵的是什么?是信用。信用好,能借到錢;信用不好,沒有錢可以借給你。
英國有成熟的議會制度,這是良好的發行國債的基礎。
歐洲歷史上戰爭不斷,大大小小的國王為了支持戰爭,早就開始想盡辦法借錢。一開始,國王們總是以自己的個人信譽來借,這樣借到的錢有限。一是因為有的國王誠信度不高,說話不算話。二是國王的壽命是有限的,老國王死了,新繼位的國王有可能不承認前任國王欠下的債務。國王們雖然付出很高的利息,卻通常借不到多少錢。
三
在發行國債方面,法國人遠遠不行。法國實行君主集權制度。專制就意味著任性,意味著朝令夕改,意味著不講信用。在國債發明之前,法國國王以個人名義舉債,總是借不到多少錢,因為歷史上法國王室的信用一直很差,是著名的“老賴”,法國有的國王甚至用殺掉債權人這種辦法來逃債。
英國人發行國債之后,法國也有樣學樣。但是,法國的議會政治不成熟,代議制度很落后,議會無力控制國王。
“老賴”的法國王室借不到錢,只能靠不斷增稅,甚至通過賣官鬻爵來籌集軍費。王室財政危機最終引發政治風暴,導致王朝轟然倒塌。法國大革命后上臺的政權做得更絕,他們干脆一筆勾銷了三分之二的債務,結果法國政府的信用更是一落千丈,只好大量收稅,稅收總額大大超過了革命之前的水平。
到了拿破侖時期,因為這種負面歷史遺產,同樣借不到錢,財政支撐能力越來越差,拿破侖雖然擁有軍事天才,最終也不得不兵敗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