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鵬
摘要:城市社區是一個城市的核心細胞和治理基石,城市社區治理效果決定了城市治理水平及城市的健康發展,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長遠發展。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將社區治理工作推向了新的歷史高度,明確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工作機制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工作向基層轉移。尤其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迎來了新的契機。文章在分析大數據時代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推動我國城市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城市社區治理;信息共享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是整個城市社會的縮影和窗口。城市社區治理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格局。當前,我國正處于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搜索、歸納和處理眾多信息,可以對大量動態的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治理革命。雖然我國城市社區已初步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但仍與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型現代化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有較大差距??梢砸劳鞋F代信息網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重新審視城市社區治理這一問題,探尋更合適的科學治理方式,不斷推動我國城市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一、大數據時代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特點
城市社區治理是指社區黨政組織與社區自治組織、社區中介組織、社區公民等多方主體共同管理社區公共事務的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推進社區治理創新,構建有效率、有活力的新型社會治理體系。大數據的蓬勃興起和快速發展,恰好為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工作增添了一股新的活力。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城市社區治理方法越來越科學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要牢牢樹立科學治理的理念,進一步提升科學治理的整體水平,把維護社區居民的利益作為科學治理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新時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成為探索新型治理方式的重要因素。當前現代科技已全面滲透進城市社區治理過程中,治理精準度更高,治理效果更好更科學,能夠精微識別居民需求、精心設計治理方案、精益為居民提供服務并精確評價治理效果。比如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政府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數據收集、數據分析,進行需求預測,實現合理的城市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數據時代,城市社區治理方法正變得越來越科學。
(二)城市社區治理方式越來越民主
治理的核心問題就是促進治理主體的多元化,要組織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科學治理的大環境中來,實現資源共享、人人參與。大數據技術,使治理主體多元化更加可行,治理方式更加多樣化。借助網絡,治理的多個主體相互聯系,通過信息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建立長期合作共贏伙伴關系,為共同參與城市社區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礎。而社區中介組織、社區居民等社區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是實現民主共治的基本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數據時代,城市社區治理方式正變得越來越民主。
二、大數據時代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居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渠道有待擴寬
社區居民是社區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對城市社區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居民參與城市社區治理,也是現代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利于居民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又有利于促進社區發展,實現社區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但是,目前情況來看,社區居民歸屬感弱、缺乏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導致參與方式比較被動,參與渠道相對單一,總體參與率低,已經成為城市社區治理發展前進道路上的重要阻力。
(二)社區治理相關制度有待建立健全
社區中介組織是指以社區為活動范圍,由社區居民自主成立的組織,像業主委員會等。它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滿足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國社區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尤其是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比如,目前仍然缺乏對各類城市社區公益組織的專項治理法律。另外,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多元治理的具體方式以及途徑也沒有明確規定,導致相關活動的有效開展缺乏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三)互聯互通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不同省市甚至同一省市的不同區域在信息接收和電子政務建設上差異較大。而且,各級政府的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建設互聯互通能力弱,易形成“信息孤島”。孤立的信息系統無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的信息,導致政務信息與資源被拆亂分散或者大量冗雜,各類信息資源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管理和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數據時代完善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對策
(一)拓寬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有效渠道
社區居民是城市社區治理的主體之一,政府應該密切關注社區居民的需要,以服務社區居民為中心,提供精準而專業的社區服務,在醫療保健、文化教育、體育健身、心理健康和權益維護等社區服務方面優化供給,提供精準化服務。此外,要以人為本,保障社區居民的參與權,讓社區居民參與表達、討論、策劃、評價和決定,真正參與到社區治理事務中,成為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一部分。比如成都市金牛區的社區發展治理“百千萬”工程就是一種創新,近年來努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園的整套方案,逐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自治組織為主導,社區居民為主體的多元共治社區治理新機制,努力構建居民向往的“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二)樹立多元主體治理理念,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首先,加強社區治理主體間的合作。社區多元共治發展和科學化發展,是大數據環境下城市社區治理的發展趨勢。有效治理社區公共事務,實現社區公共利益最大化,就要使社區治理多方主體之間充分高效合作,利益共享,共同推動城市社區的發展。因此,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加強社區治理多個主體間的協調配合。在城市社區治理過程中,政府發揮好宏觀指導作用,具體微觀的工作則交由社區中介組織以及社區居民等其他主體完成。
其次,加強城市社區的黨建工作。大數據時代,城市社區治理要特別突出黨的全面領導的地位,這既是辦好中國事情最根本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一方面,社區黨組織要積極發揮利益整合功能,進行政治領導,追求公共利益,協調社會各方參與主體的利益。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社區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引導作用,確保黨組織帶頭人辦事公平公正,真心為民,努力構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同時還要建立失職責任處理辦法,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對城市社區、街道鄉鎮、遠郊鄉鎮進行分時分類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提拔重用的主要依據。
再次,要提高社會中介組織的服務能力。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社會中介組織和社區居民之間的關系影響著社區治理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而社區中介組織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彌補了政府只能提供普遍性社區公共服務的缺點。社區中介組織依靠對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利用社區信息的傳播與公共資源分享的方式,使社區服務信息供給更加專業化。比如廣州市政府成立了廣州市社區服務信息管理站,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后,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努力培育社區社會資本。一方面,要完善城市社區治理的相關制度,保障城市社區治理的有效運行。比如完善社會中介組織的服務資質認定標準、社會服務優惠政策和社會服務監督辦法等,以確保社會中介組織提供公共服務時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近年來城市化進程明顯增快,扶貧項目、新農村建設、生態移民等重大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很多社區面臨搬遷、重組,導致原本的社會資本削弱,社區居民難以獲得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所以,政府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協調指導作用,促進社區居民的相互信任與溝通合作,努力為居民提供社區治理創新空間、搭建協商溝通平臺,重建社會資本,提高社區凝聚力,推動社區不斷發展。
(三)培養居民責任意識,加強社區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社區內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計劃經濟時期,政社不分問題嚴重,弱化了居民對社會事務的關注,造成信息冗雜與采集不及時的困境。因此,政府要擴大宣傳,培養居民責任意識,還要以法律形式確定各個社區治理主體的地位、職責范圍與作用形式,為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奠定法律基礎。同時,盡快建立街道公共服務網站與政府部門網站相連接。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數據時代信息交流渠道增多,在實現信息共享的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問題。
其次,加強社區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要重視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和開發,因地制宜,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結合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對社區工作者進行針對性培訓,加強社區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豆茏印分杏幸痪涿裕骸背善鞑徽n不用,不試不藏?!币馑际强己耸怯萌说闹匾h節,如果沒有嚴格考核,就很難分出賢愚優劣,無法進行正確賞罰。這就要求不斷健全社區工作者的考評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正激勵為主,負激勵為輔,使社區工作者時刻保持敬業愛崗的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實現資源整合。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持續進行和大數據技術在我國城市社區建設中的推廣應用,借助數據信息進行社區治理已成大勢所趨。大數據背景下,政府不僅可以利用大數據改善服務,也可以鼓勵多方主體參與到政策制定中,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使城市社區治理更加科學民主、公開透明,切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徐增陽,張磊.公共服務精準化:城市社區治理機制創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8(04):19-27.
[2]秦思雨,呂承文.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治理創新的案例分析研究[J].決策咨詢,2019(01):65-70.
[3]呂盼.大數據時代對城市社區治理的影響[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03):57-59.
[4]王軻.中國城市社區治理創新的特征、動因及趨勢[J].城市問題,2019(03):67-76.
[5]張文軒.城市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9(18):29-30.
[6]徐曉軍,程星.制度設置、權力協調與資源分配: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個基本向度——社區治理的“百步亭經驗”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06):43-50+118.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