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 王婉
背景
社會背景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肆虐的疫情導致我們無法正常到校工作。從2020年4月13日起,北京春季學期進入新階段—中小學線上學科教學啟動,學生通過“空中課堂”開展在線學習。
教改背景 同時隨著部編本教材的全面鋪開,我們發現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教材的古詩篇數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很多,增幅達80%左右。由此可見,古詩成為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古詩考察題型的變化,明顯看出首先古詩積累背誦部分更側重于對其內容的理解,其次考察的形式從根據語境的默寫、古詩感情的理解變為“以詩解詩”客觀題的選擇,這就要求我們不僅注意積累教材中對背誦內容的理解,還要能根據語境進行正確判斷,只有加強同類古詩內容的歸類梳理才能讓學生能夠靈活應對試題的變化。
所以本著以上的社會背景和教改背景,我們考慮將以往的課堂古詩教學活動搬到線上,讓學生們可以通過電子設備完成古詩的學習。由此我們在班級開始開展疫情期間的語文古詩社團活動,用這個方法讓“停課不停學”課程方案落地、落實、落細,在過程中實現師生生長自我、發展自我。
內容
其實提到詩詞大擂臺,班級的學生并不陌生,因為作為一個以詩詞為特色的班級,我們日常課程中就會進行飛花令、詩詞擂臺賽等多種形式的古詩活動,班級同學對于古詩的熱情很高。
傳統課堂教學,激發興趣 五年級上學期,我們也在班級通過《楓橋夜泊》一課不斷進行古詩課堂的研究,在古詩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對古詩課堂教學過程有了新的認識,古詩備課中我們能夠從反復誦讀,先學后教到捕捉意象,展開聯想,然后通過豐富活動,提高興致,最后進行拓展延伸,以詩教詩。這也是第一次對我們原本“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古詩教學的慣有模式的全新突破。同時在古詩課堂中,學生的想象思維、發散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學生也逐漸能夠體會到古詩所帶來的樂趣。其實課堂教學往往是我們激發孩子興趣的過程,如果能夠通過線下的活動實現課堂課下的聯動,那會是鑄就精彩古詩課堂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所以在這樣的契機下班級開始開展多樣的古詩活動,形成了班級的古詩特色。
疫情特殊階段,思考變化 疫情居家學習期間,古詩的學習和積累又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自身要求的懈怠;檢查反饋效率相對較低;同時空中課堂的資源較多,學生不能進行合理安排規劃,怎樣實現空中課堂和課下的聯動也成了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就這樣,班級的詩詞大擂臺委員會應運而生,由班級5名同學組成的委員會,包攬了從人員招募、海報制作、活動宣傳、組織策劃的一系列工作。通過家校協作互助,我們每周日晚上八點在微信上開展詩詞大擂臺活動,大擂臺根據學生對于詩詞掌握量的不同,根據目前學生的學情特點,分成了兩階擂臺,第一階段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興趣為主,將“飛花令”“詩配畫”等多種創新的詩詞形式引入班級的線上詩詞擂臺。第二階段為組內的擂臺賽,推出的小組獲勝選手再晉級到班級的詩詞大擂臺,這次的擂臺賽也就是我們的高階擂臺賽。通過詩詞大擂臺層級的設置,讓學生能夠有更高的參與性,激發其古詩學習的熱情。豐富的題型不僅考驗了孩子們古詩積累的靈活性,鍛煉了孩子們的思維反應力,通過詩詞擂臺賽英雄帖的下發也擴大了班級古詩活動的影響力。
疫情居家學習期間班級設有古詩沖關檢查的小干部,每周一次的古詩檢查也成了班級的慣例,學生課下的古詩積累有相應的評價措施,作為“文化傳承星”的一個重要評價的標準,這也提升了孩子們對于古詩的重視度。后期我們一步步難度進階,在積累古詩的同時還進行了《師說》《琵琶行》等20多首古文的挑戰。
詩詞榜樣帶領,豐富活動 上個學期班里胡箏同學通過層層的選拔,正式進入了全國詩詞大賽的百人團。詩詞榜樣的樹立,詩詞明星的誕生,也在不斷激勵班級每一名同學。在詩詞榜樣的帶領下,我們在線上不僅開展詩詞的擂臺賽,而且通過頒獎、電子雜志等多種形式進行表彰和宣傳,融入多樣化的評價之后,班級同學學習古詩的熱情更高了,每個孩子心中都燃起了古詩學習的一把火!
反思
古詩就像一幅畫卷,孩子們用語言的畫筆一筆筆描繪勾勒著,讓居家學習的生活也能充滿樂趣,用詩文古韻點亮居家學習生活。
疫情期間,我們相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中,我們也不斷通過線上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詩詞大擂臺”這種線上語文古詩社團活動,讓學生能夠增加古詩的積累,提高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所以機遇與挑戰并存,通過這段時間線上社團活動的指導,也讓作為老師的我們使自己的角色更加豐滿起來,“組織者”“裁判”“仲裁員”……雖然在古詩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是通過這個社團活動讓孩子們在特殊形勢下得到了快速成長,讓每一名學生通過線上的古詩活動收獲了快樂和知識!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