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雪
中華禮儀之邦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國學經典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其優秀的思想文化是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基于此,北京市順義區雙興小學近年來十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重視對于學生傳統道德品質的培養。在學校“雅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將“培育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當代雅正少年”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致力于讓經典閱讀成為師生的一種需要、一種樂趣、一種習慣、一種收獲,推動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創設誦讀環境
學校領導始終堅持將建設書香校園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教學樓間設有清凈詩意的國學園地,整潔的甬道隨處可見國學大家的名言名句;富有特色的門廳文化處處體現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其中《弟子規》《三字經》中的名句穿插其中;校園內自下而上的臺階文化和樓道墻壁文化特色,主要懸掛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和《千字文》《論語》中的經典語句;各班也積極開展班級布置,營造具有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同時,學校組織開展“國學書法書畫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評比,將書畫與誦讀有機結合;“七色光廣播站”定期傳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并將經典中的小故事一一講給大家聽;學校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引領著學生從不同方面感知國學的博大精深,如傳統項目空竹社團、武術社團、國學誦讀社團、版畫社團、圍棋社團等等。健康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心靈的熏陶,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懷。
引導教師誦讀
學校一方面引導教師學習教育專業知識,要求教師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了解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的功能、結構、模式、評價等方面知識,通過學習《做專業的教師》《校本教研》掌握教研的專業知識。
另一方面,倡導教師閱讀教育類名著和暢銷書。學校為教師購買《中流自在心》《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教師職業心理與人生幸福》等書籍,引導教師學習大師的教育方法,正確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寒暑假要求教師誦讀經典書籍,撰寫讀書筆記,交流學習體會,并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一項內容;每學期不定期舉行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會,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學故事、隨筆心得”“典型經驗案例反思”等活動,每月交流一次,每學年評選一次優秀征文,結集成冊。通過開展教師讀書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好書伴隨著教師的進步、完善、成長、成熟。
指導學生誦讀
學生自一年級入學開始就初讀《弟子規》;課前三分鐘誦讀古詩詞、《千字文》、《弟子規》等;每天第三節課是全校的誦讀課時間,全體學生根據各年級誦讀的書目進行朗讀或背誦;每周全校師生分年級誦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經典作品;每學期定期開展全校的誦讀節,各班進行經典國文的誦讀展示,促使學生更加熱愛誦讀,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此外,學校經常組織開展國學實踐活動,每月組織評選“彩虹讀書筆記”,開展讀書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賽、讀書征文賽、“我讀書,我快樂”主題班隊會,“書香校園”手抄報評比活動、“校園讀書明星”評選活動、“我和爸爸媽媽共讀一本書”展示活動等,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
勸導家長誦讀
家庭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支持者,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學生的課外閱讀。對此,我們通過“親子閱讀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說明讀書的重要性,勸導家長要以身作則,主動帶領和指導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培養他們閱讀課外書的興趣。我們要求學生主動邀請家長共讀完整的一本書,并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以文章形式完成一份親子共讀的感想和體會;向家長介紹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推薦訂閱優秀的兒童報紙、刊物,并建議家長為孩子購買一些經典書籍讓學生真正走近經典、學習經典。慢慢地,我們發現學生不再因為學習生活中一些小事而產生矛盾、不再為一句話而斤斤計較,大家互相理解包容,課間的歡聲笑語多了,同學們的友誼更深厚了,很多家長也反映通過學習國學,孩子更懂禮貌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從小將國學經典的種子植入孩子的心中,他們定會用善良和愛心澆灌,而我們得到的會是一棵棵枝葉繁茂的小樹,他們也一定會繼續茁壯成長。
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古代圣賢的教誨應銘刻于心。相信不斷熏陶浸潤,學生們自會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雖然其中有些詞句比較晦澀,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孩子們幼小心靈中種下的國學種子,將會隨著學生的慢慢成長,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書香雅正潤少年,經典同行正人生”,學校未來將繼續積極開展經典閱讀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書香校園。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引導他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讀經典的書,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校園就會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我們將繼續努力創建“書香個人”“書香集體”“書香家庭”“書香校園”,努力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以豐富師生精神生活,促進教師健康詩意的成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雙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