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關鍵詞:冠心病;膽紅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診斷價值;相關性
冠心病(CHD)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內科常見疾病,是因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導致的心臟疾病。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管壁內膜積聚大量脂質而增厚變硬,彈性降低,管腔縮小[1~2]。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是多種危險因素作用于多個環節導致的,其中脂蛋白代謝異常是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飾能致血管內皮損傷,使得巨噬細胞內移并攝取膽固醇,導致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除此之外,人們也發現膽紅素是內源性的抗氧化物,能抑制LDL的氧化修飾,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3]。為探究膽紅素和LDL-C在冠心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本研究選取冠心病患者和健康體檢人群為研究對象展開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內科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診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為實驗組,并選取同期體檢的健康志愿者98例為對照組。實驗組男45例,女53例;年齡40~78歲,平均(60.2±5.6)歲;單支病變34例,雙支病變40例,三支病變24例。對照組男48例,女50例;年齡42~80歲,平均(60.5±5.7)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實驗組納入標準:(1)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2)年齡≥18歲;(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3)合并精神病、癡呆、聾啞等交流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兩組均于晨起空腹采集肘正中靜脈血5 ml,經4000 r/min轉速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配套試劑盒檢測膽紅素指標,包括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同時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并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檢驗結果。(2)比較實驗組患者中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與不同病變程度患者的檢驗結果。其中病變程度通過SYNTAX評分法對冠脈造影結果進行評估,當得分≤22分為輕度冠心病,得分23~32分為中度冠心病,得分≥33分為重度冠心病。(3)分析實驗組患者LDL-C水平與膽紅素水平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資料的檢驗,計數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ma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檢驗結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健康志愿者,P<0.05;且實驗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實驗組不同亞組檢驗結果比較
隨著冠脈病變支數的增加,LDL-C水平明顯提高,而TBil、DBil和IBil則明顯降低,P<0.05;隨著冠心病嚴重程度的加重,LDL-C水平逐漸提高,TBil、DBil和IBil水平逐漸降低,P<0.05。見表2、表3。
2.3 實驗組LDL-C水平與膽紅素水平相關性分析
經相關性分析,LDL-C水平與TBil、DBil和IBil呈負相關,P<0.05。見表4。
3討論
目前普遍認為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其中氧化LDL-C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正常情況下,LDL-C以非氧化狀態存在,但是當氧化變成氧化修飾LDL-C后,能被巨噬細胞識別,巨噬細胞攝取后形成泡沫細胞,并在血管內皮下形成斑塊,致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而且氧化修飾LDL-C還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能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促使脂質斑塊形成,造成血管堵塞。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冠心病病情的加重和冠脈病變支數的增加,血清LDL-C水平明顯提高,P<0.05。這提示血清LDL-C水平的異常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膽紅素常常用于肝功能評估中,既往認為膽紅素是人體有害排泄物,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膽紅素在人體內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對多個器官組織起到保護作用。在心血管的保護方面,膽紅素主要可能通過抗炎、抗氧化途徑實現。膽紅素能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而炎癥反應則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過程中的常見病機之一,因此膽紅素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來抑制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除此之外,膽紅素具有極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阻止巨噬細胞釋放氧自由基,從而避免氧自由基引起的血管壁上脂質和LDL-C的氧化,維持機體氧化與抗氧化狀態的平衡,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除此之外,膽紅素還能增強卵磷脂膽固醇醋肽轉移酶(LCAT)的活動,而LCAT能使新生的HDL-C向成熟HDL-C的轉化,提高血液中的HDL-C水平,促進膽固醇的逆轉運,改善體內血脂代謝。膽紅素還能增強膽固醇的溶解性,使膽固醇能從膽汁中排出,進一步降低血脂水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因此,膽紅素是冠心病發生發展的保護因子。本研究中,實驗組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隨著冠脈病變支數的增加和冠心病病情嚴重程度的加重,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逐漸降低,P<0.05。這提示血清中膽紅素水平的異常降低預示機體抗氧化能力減弱,脂質氧化增多,易引起冠心病。
本研究還發現LDL-C與TBil、DBil和IBil均呈負相關,P<0.05。LDL-C與膽紅素水平均與冠心病的病情發展密切相關,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中,高水平的LDL-C和低水平的膽紅素相互作用,加速了冠心病的發生進程,通過檢測LDL-C與膽紅素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冠心病的診斷。
綜上所述,血清膽紅素水平和LDL-C水平與冠心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且膽紅素水平與LDL-C呈負相關,膽紅素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臨床上聯合檢驗血清膽紅素和LDL-C水平有助于輔助冠心病的早期診斷。
參考文獻
[1]何成毓,彭興,陽飛,等.血清膽紅素水平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發生冠脈再狹窄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7):1402-1404.
[2]李愛華,唐良秋,劉向陽,等.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合檢驗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價值[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2):57-58.
[3]楊輝,邵名亮,方存明,等.血清膽紅素和尿酸水平與冠心病的相關分析[J].貴州醫藥,2018,42(8):96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