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秀
【摘 ? ?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中段作文教學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做到教學分寸把握適度,逐漸滲透引導學生展開寫作。在教學中也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最后培養中學段小學生的寫作創造力。為此,教師應該思考利用中學段小學生易懂的、創新的方法展開教學,做到拓寬思路,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加強指導,讓學生會寫;重視修改,讓學生寫得更好。
【關鍵詞】作文訓練 ?可寫 ?會寫 ?寫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35
作文是學生各項能力的綜合體現,好的文章能體現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獨特的創造、真誠的情感、縝密的邏輯以及嫻熟的表達技巧。作文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一個值得語文教師探討的話題。那么,小學語文教師要如何教學才能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寫出好的文章呢?
一、拓寬思路,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小學中段是習作訓練的開始,讓學生覺得最難的就是沒什么可寫,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留心觀察生活,不善于積累和發掘,許多見聞、感受和想象便在學生的不經意間溜走了。
(一)讓學生貼近生活,豐富課內外積累
葉圣陶曾說過:“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拿出來就是,自然得很。”從三年級開始,筆者就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日記本,引導學生積累各方面的素材,積累一些詞語、摘抄好句,在早讀或課外進行背誦,使學生有一個豐富、龐大的“素材庫”,這樣學生在寫作時便不會感到無從下筆,自然會有感而發。學生積累素材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課本積累,還可以記日記積累。
堅持寫日記也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是練筆的最好途徑之一。由于日記的內容廣泛,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使其記錄真實的事件。日記為寫作儲存了豐富的素材,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同時我告訴學生,學習知識的殿堂不僅在課堂,知識的源泉也不僅只是課本,生活中可以找到更多可以描寫、敘述、抒情、議論的人物或事物,從而激起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貼鼻子、打籃球、游泳、各類競賽等,讓學生積極參加;常組織他們外出活動,如游公園,放風箏等;或讓他們主動做家務活兒。這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興趣盎然的游玩中、力所能及的勞動中積累了寫作素材。當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各不相同。因此,我便提醒學生進行素材的選擇,“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此外,現行教材提倡讓學生寫想象作文,這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創作,記錄自己五彩斑斕的夢。
(三)指導學生進行一題多作或多題一作的寫作訓練
教師可以以文明禮貌為題,讓學生先寫一篇內容真實、具體的記敘文《他在文明禮貌月中》,然后再寫一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的議論文《談文明禮貌》。在訓練中,應該允許學生把記敘文中的議論部分(如果學生的記敘文中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的話)予以擴充,作為議論文說理的基礎。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記敘文與議論文的根本區別,也可以使學生更確切地理解記敘文中的議論與議論文中的議論的不同特征與不同要求,從而明確從現實生活中提取論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強指導,讓學生會寫
學生有了寫作內容,下一步就是如何寫的問題。學生要寫出好的文章,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該如何指導呢?
(一)協助審題
協助審題即幫助學生明確寫作范圍、要求和方法,為訓練指明方向。如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習作是寫一個建筑物。在指導時就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幾點:1.此次作文是寫建筑物的,樓房、橋梁、寺廟、亭子等都可以寫。2.寫之前必須先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弄清楚它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等,然后再說一說,最后寫下來。3.寫時要抓住特點寫具體,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二)強調積累
文章要寫得具體、生動,除了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外,更離不開日常的積累。我常用“有了積累才有創作”“有了積累才有段、篇的形成”這樣的話來加深學生積累的印象;要求每個學生做勤勞的小蜜蜂,“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寫在采花本上,并定期開展匯報、交流活動和比賽,促進學生多積累;寫作文時則提醒學生“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樣,學生的作文便會由空洞乏味向生動具體發展。
(三)放開束縛
語文課標準要求學生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這是作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教師就應該放開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不搞命題作文,不搞典范引路,只能提供范圍,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這樣,他們才能無拘無束地寫出有靈性的文章來。
三、重視修改,讓學生寫得更好
“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可見修改的重要性。小學中段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寫完后要認真修改”。因此,在作文訓練中要重視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讓他們學會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修改有兩種形式:1.自讀自改。即讓學生通過默讀或小聲讀的形式,自己斟酌文章內容,獨立修改。看看有無錯別字,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是否是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否再具體詳細些。2.交流修改。即讓學生在自改的基礎上,相互閱讀文章,相互提出修改建議,取長補短。這樣,既引導了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了寫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愿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好習慣,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文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作文訓練,學生一定會增強寫作的自信心,作文能力也會日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