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蓮
【摘 ? ?要】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作文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關鍵詞】培養 ?作文綜合素質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05
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為了培養以課程標準規定為核心內容的學生作文綜合素質,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以下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動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同樣,小學生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發掘自身的潛能,會通過作文獲得內心愉快感、滿足感,從而進一步產生寫作的欲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生活積累,就會涌向筆端,靈感火花就會迸發,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的寫作習慣,實現由“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
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閱讀激趣法、日記激趣法、作文導評激趣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如閱讀激趣法,即用每周三閱讀課組織學生開展“佳作欣賞”活動,從作文書或學生自己的習作中選出好文章,讓學生上臺朗讀,讀后討論,找出閃光點加以評析,鼓勵人人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形成比、學、趕、幫、超的風氣。再如日記激趣法,即督促學生堅持寫日記,每周一進行日記大展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前者旨在讓學生明白佳作也是人寫出來的,以排除學生畏難的心理障礙;后者旨在讓學生明白積累生活經歷,有助于為寫作選材,也有助于練筆。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確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學會觀察
小學生處于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不足,沒有豐富的閱歷,在事物觀察上比較單一和片面。在作文寫作前,教師應組織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事物的變化。這樣,在觀察過程中,對事物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只有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認識了事物的狀態、變化規律,才會在寫作的時候寫出生動、真實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開展這種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的課堂能夠這樣堅持做下去,就可以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對生活的感悟力及思維的表達能力。
三、廣采博納
寫作是在吸收的基礎上傾訴的“結晶”。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其廣采博納。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吸收”的方法主要有:課內教材閱讀法、課外博覽群書法、生活感知體驗法等。如開學初向學生提供學期第二課堂讀書計劃,推薦讀書目錄,科普讀物、兒童文學作品等盡可能讓學生廣泛接觸。開展“一期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從閱讀中認識生活,學習作者觀察生活、分析事物的方法,培養語感,豐富詞匯,學習語言表達并積累作文的材料。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對課外博覽群書法產生的效果的精辟注解。再如“生活感知體驗法”是指作文教學應盡可能聯系社會,面向社會,盡可能讓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慰問敬老扶貧活動以接觸社會,通過野炊郊游走進自然,到素質教育基地、烈士陵園陶冶思想情操。堅持“一次活動一個收獲一篇習作”的活動。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樣,通過課內閱讀法為主,輔之以“博覽”“體驗”等方法,讓學生的素材庫存充裕,就不再為無從下筆而犯愁了。
四、強化訓練
好的文章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只讀不練假把式。在教學中,我強化訓練,從形式上講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單元作文練習法。單元的作文是訓練的基本量。必須按教材要求指導學生努力寫到位,次次不漏,次次全批全改,并督促學生改到位。
第二,課外活動作文練習法。如我曾組織全體學生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學。事后,就讓學生寫作文——《集體的溫暖》。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話可寫,能寫出真情實感。值得注意的是,要在練習中重視學生自改、互改作文的方法指導和習慣養成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先用說的形式把自己想要寫的內容復述一遍,通過口頭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用詞的準確性,語言表達做到規范,修辭手法要做到生動恰當等。教師要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寫作,通過針對性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五、引導創新
創新的體現或是立意新、或是選材新、或是角度新、或是寫作其他方法新等。即不落俗套。在實際工作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質疑、思考、討論、閱讀、參觀、實踐等方式,充分調動其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聚斂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培養提高其思維能力。在指導內容為“我的——(成功或失敗)”的習作時,我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一節課后,一篇篇見解獨到、靈活多樣的作文便躍然紙上:學生們寫了成功或失敗的苦、累,體會到了成功的辛苦和失敗的挫折;總結出了成功與失敗的結果,明白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既可以使學生突破應試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維模式,又可以使學生寫出靈活多樣、內容豐富、新穎、見解獨到的好文章,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作文的綜合素質有法但無定法。只有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強、富有創造性的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繼續不斷地深化作文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寫作的綜合素質。607064C2-95D0-40E2-897E-1CB9BC08E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