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紅
【摘 ? ?要】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任務并不是培養專業的音樂創作人才,而是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所以,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將面臨的問題。現代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有思想、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師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音樂 ?創造性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41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的思路或獨特的方式來闡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型,其成果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和價值性。音樂不單單是一門知識與技能,也是一種體驗與感悟,需要個體親自、充分參與其中,領悟音樂的形式和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音樂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載體,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感受音樂的情感。因此,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音樂教學中,怎樣根據音樂學科及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破除傳統,讓學生嘗試向規則挑戰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但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給學生帶來枯燥和乏味的感覺,一點創新意識也沒有,為了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收獲更多,教師應該打破陳舊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音樂教育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而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發展的空間。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應鼓勵他們沖破舊的觀念,尋求新的表現方式,以充分實現自我的聰明才智。例如,在進行節奏訓練轉入旋律視唱的這一環節時,筆者開始對他們進行引導:小朋友,咱們每次唱到這兒時都是這樣唱,如果你是既聰明又能干的小朋友,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于是,小朋友便認真地思考起來。一個小朋友怯怯地站起來說:“我認為用一個字母來唱這條旋律最好。”筆者馬上肯定了他的勇氣和聰明才智,并請全體小朋友一起來用這個字母唱旋律。小朋友們覺得好新奇、興奮極了,頓時有好幾個小朋友舉起了手,“我用我自己名字來唱”“我用自己編的兒歌來唱”……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同時嘗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既打破了原有的舊規則的約束,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培養興趣,盡情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應該盡情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出一個命題,請學生圍繞命題進行想象。命題要求是些新穎、稀奇或不常規的題目,可以不顧現存的規則、習慣、習俗和理論,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并且,所提的問題本身也應該富有想象力。如“假如我們將這首曲子倒著唱呢?”“假如我們請一群小動物來,讓它們用自己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呢”“用這首歌的旋律配另外一首歌的歌詞,你行嗎?”等等。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打破常規的想象。打破規則的想象很有可能得到許多新的創意,避免走一條路,最后走入死胡同的境地,開辟其他的方向和道路。這一點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將來做人、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聆聽《魔法師的弟子》時,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獨有表現方式邊聽邊表演,尤其是在表現拎水的情景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學生想象力和表現力出乎你的意料。這樣,學生在感受、體驗、鑒賞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既讓他的個性得以充分自由的發展,又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還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
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總想自己去親自體會、感受。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和看問題的方式與低年級明顯不同,總能通過特有的形式豐富自己的頭腦。如教師拿幾件簡單的打擊樂器,請學生觀察后自己做一件打擊樂器,于是學生利用礦泉水瓶、竹筒、酒瓶和易拉罐等做出很多有創意的“樂器”。然后教師再讓學生用自己造的“樂器”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創編節奏,再根據節奏創編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而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智力激勵,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歌表演”這一環節便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時機。采用智力激勵法是一種創造性教育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歌表演”這個環節中,請一個小朋友做了自己所理解的表演后,教師先不對他的表演進行評價,而是引導學生去想出更多更好的意見。教師還可以對其加以充分的肯定。學生受到鼓勵后便期待著下一次的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激勵學生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爆發出更多的想法,真正做到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
四、開發潛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傳統的教育傾向于教導學生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所以,“一個正確答案”的觀點深植在我們頭腦中。然而,生活中大多數一個問題并不是只有一個答案,依選擇的標準不同,對問題理解的角度不同,都有許多正確答案,具有創意的答案或許就在第二個、第三個、甚至于無數個答案里頭。如果認為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那么在尋找到一個答案之后,人就可能停止對其他答案的追求。這是與創造的宗旨相違背的。由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思維的發展水平也不同,在解答問題時,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得到多種答案。對此,教師不僅僅要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解答方法,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要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條件。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還起到了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能得以充分發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尤其應該重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多進行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克服“答案惟一”的傾向。在引導學生表現音樂形象時,教師不能將這些表現方式定格為“只能用某某方式來表示”,而要引導學生擴展思維,引導他們回憶生活中的情景,如自己見到過的、聽到過的、想象中的,甚至是突發奇想拼湊出來的,等等。這都是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的源泉。
例如,在聆聽《我愛你,塞北的雪》時,筆者發現學生一開始便被歌曲第1-2小節在高音區出現的一個音型吸引住了,于是筆者馬上設問:“這段鋼琴伴奏的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緊接著筆者又強調了一句:“要說出你與別人不一樣的感覺,相信你的回答是與眾不同的。”問到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頓時樂了。“我覺得像是有金粉從天上撒下一樣,好漂亮啊。”“我好像看到了一片一片的雪花飄飄酒灑,又仿佛是樹枝上的雪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樣。”“我覺得像是有仙女下凡。”“我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湖邊是隨風吹拂的柳條,還有小鳥在唱著動聽的歌。”……學生們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最好的、與眾不同的,于是便主動地思考,積極地發言。此時教師不僅要多用激勵性語言,更重要的是充分肯定學生智慧型的直覺,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嘗試著新奇,并一次次體味著成功的喜悅,學生的興趣更濃了,思路也更開闊了,而大量的“創意”便在這活躍的思維中產生了。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開發每個學生的創作潛能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教師要提理念,擴思路,求方法,為打開音樂教育教學新局面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