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山,李玲玲,白春曉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700)
銀屑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相關的炎癥性皮膚病,因其容易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現(xiàn)代研究認為可能涉及遺傳、感染、免疫、精神等多方面因素[1]。中醫(yī)將銀屑病稱之為“白疕”,在《證治準繩》中曾記載:“遍身起如風疹、疥、丹之狀,其色白不痛,但搔癢,抓之起白疕。”[2]在治療上將銀屑病分為血熱證、血燥證、血瘀證3型,其中血熱證最為常見,因此清熱涼血是治療銀屑病的核心思路之一[3]。
牡丹皮-赤芍是臨床上常用的藥對。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本草經疏》中記載:“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藥品化義》中曰:“赤芍,味苦能瀉,帶酸入肝,專瀉肝火。蓋肝藏血,用此清熱涼血。”兩者都是清熱涼血的常用藥物。有研究統(tǒng)計了327首治療銀屑病的方劑,牡丹皮、赤芍的用藥頻次均位于前列,是治療銀屑病的要藥[4]。但其治療銀屑病的具體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網(wǎng)絡藥理學是基于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涉及系統(tǒng)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以及藥理學。利用網(wǎng)絡藥理學大數(shù)據(jù)的特性,可以對中藥復方的作用機制進行預測,為基礎研究提供思路[5]。本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的方法篩選出牡丹皮、赤芍的成分群,通過中藥系統(tǒng)藥理數(shù)據(jù)庫和分析平臺(TCMSP)、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等數(shù)據(jù)庫查找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相關靶標,構建“中藥-靶點-疾病”的網(wǎng)絡,最后篩選出藥物治療疾病的關鍵通路,為進一步研究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作用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1.1 牡丹皮-赤芍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點的篩選方法 將牡丹皮、赤芍分別作為關鍵詞,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類藥性(DL)≥0.18作為篩選標準,在 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平臺上搜索兩種藥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進一步提取這些成分所對應的作用靶點。
1.2 銀屑病的靶點檢索與收集方法 依托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平臺,以“Psoriasis”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篩選疾病的相關靶點。
1.3 明確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潛在作用靶點的方法 為明確牡丹皮-赤芍作用靶點與銀屑病的疾病靶點之間的關系,利用ClusterProfiler R軟件繪制韋恩圖,得到兩者之間的交集,即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潛在作用靶點。
1.4 構建蛋白質相互作用(PPI)網(wǎng)絡的方法 依托STRING平臺(https://string-db.org),將牡丹皮-赤芍及銀屑病的共同靶點上傳,構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
1.5 構建藥物-有效成分-靶點-疾病網(wǎng)絡的方法 利用Cytoscape3.7.2軟件,上傳藥物、有效成分、藥物與疾病共同作用靶點、疾病信息構建藥物-有效成分-靶點-疾病網(wǎng)絡。得到藥物與疾病靶點相互作用關系。
1.6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的方法 為進一步研究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生物學過程,利用ClusterProfiler R軟件平臺對牡丹皮-赤芍及銀屑病的共同作用靶點進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謝通路富集分析,并進行可視化處理,以探討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相關生物學過程。
2.1 牡丹皮-赤芍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點的篩選 利用TCMSP平臺,分別以牡丹皮、赤芍為關鍵詞檢索兩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并以OB≥30%,DL≥0.18為標準進行篩選,共獲得40個有效化合物,其中牡丹皮11個,赤芍29個,去除重復成分后共獲得37個有效成分,以OB值大小進行排序,列出前20位有效成分,見表1。繼續(xù)利用TCMSP平臺,檢索出37個有效成分所對應的作用靶點,去除重復后共得到178個作用靶點。

表1 牡丹皮-赤芍有效成分信息表Tab.1 Active ingredient information table of cortex pcortex moutan-radix paeoniae rubra
2.2 銀屑病相關靶點 以“Psoriasis”為關鍵詞在GeneCards進行檢索,篩選出銀屑病的相關靶點3 729個。
2.3 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潛在作用靶點 使用ClusterProfiler R軟件繪制韋恩圖,得到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潛在作用靶點112個,見圖1。

圖1 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靶點的韋恩圖Fig.1 Wayne diagram of therapeutic target of pcortex moutan-radix paeoniae rubra on psoriasis
2.4 PPI網(wǎng)絡 將牡丹皮-赤芍與銀屑病的共同靶點上傳至STRING平臺,得到靶蛋白PPI網(wǎng)絡,見圖2。圖中各節(jié)點代表靶蛋白,連線代表相互之間的作用,連線越多的節(jié)點,越有可能是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關鍵靶點,經過統(tǒng)計得到各節(jié)點的連線數(shù)量,見圖3,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JUN、AKT1、RELA、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白介素(IL)-6。

圖2 牡丹皮-赤芍與銀屑病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圖Fig.2 Network diagram of protein interaction between pcortex moutan-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psoriasis

圖3 PPI網(wǎng)絡中各節(jié)點連線的數(shù)量Fig.3 Number of connections of each node in the PPI network
2.5 構建藥物-有效成分-靶點-疾病網(wǎng)絡 將藥物、有效成分、藥物與疾病共同作用靶點、疾病信息上傳至Cytoscape3.7.2軟件,得到藥物-有效成分-靶點-疾病相互作用網(wǎng)絡,見圖4。

圖4 藥物-有效成分-靶點-疾病相互作用網(wǎng)絡圖Fig.4 Network diagram of drug-active ingredient-target-disease interaction
2.6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使用ClusterProfiler R軟件平臺,將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潛在的112個作用靶點進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顯示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涉及134個生物學過程(P<0.05),將排名前20的條目進行可視化處理,繪制柱狀圖,見圖5。其中富集較為集中的生物學過程有細胞因子受體結合、細胞因子活性、血紅素結合、四吡咯結合、RNA聚合酶II轉錄因子結合、受體配體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經篩選共得到155條通路(P<0.05),將排名前20的條目進行可視化處理,繪制柱狀圖,見圖6。其中富集較多的通路有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信號通路、血流剪切應力和動脈粥樣硬化通路、IL-17信號通路、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感染通路、腫瘤壞死因子(TNF)信號通路、乙型肝炎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等。

圖5 牡丹皮-赤芍作用靶點的GO功能富集分析Fig.5 GO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of pcortex moutan-radix paeoniae rubra target

圖6 牡丹皮-赤芍作用靶點的KEGG富集分析通路圖Fig.6 KEGG enrichment analysis pathway of pcortex moutan-radix paeoniae rubra target
中國銀屑病的發(fā)病呈快速增長趨勢,因其治療困難,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極大的困擾[6]。西醫(yī)學認為銀屑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與炎癥細胞的活化,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及血管增生遷移有關[7-8]。中醫(yī)在長期的實踐當中,形成了“從血論治”治療銀屑病的思路[9]。牡丹皮-赤芍藥對既能清熱涼血,又可活血化瘀,是中醫(yī)治療銀屑病的要藥[10]。
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的方法,共獲得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成分37個,作用靶點178個。經過進一步篩選,得到治療銀屑病可能相關的化合物有芍藥苷、槲皮素、鞣花酸、黃芩素、山奈酚、兒茶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現(xiàn)代研究顯示,芍藥苷既有抗炎作用,又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11]。芍藥苷還可通過p38/MAPK通路抑制IL-22的表達,從而對銀屑病起到治療作用[12]。槲皮素、β-谷甾醇既可以抑制IL-6、TNF-α等炎癥因子的釋放發(fā)揮抗炎作用,又可以抑制淋巴細胞活化和增殖起到免疫調節(jié)作用[13-14]。鞣花酸可以通過降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酸化,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化減輕炎癥反應[15]。黃芩素可以通過抑制核因子的活性和細胞因子的分泌、釋放發(fā)揮抗炎的作用[16]。山奈酚可以通過調節(jié)細胞周期,介導細胞的凋亡來實現(xiàn)免疫調節(jié)作用[17]。兒茶素在藥理上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功效[18]。豆甾醇亦有抗炎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可以減輕由免疫球蛋白E誘導的皮膚過敏反應,可以顯著減少皮膚的增厚和炎性細胞浸潤,在治療皮膚疾病方面很有潛力[19]。
牡丹皮-赤芍與銀屑病的共同作用靶點有112個。通過PPI網(wǎng)絡分析,發(fā)現(xiàn)關鍵靶點為JUN、AKT1、RELA、MAPK1、IL6、FOS。JUN 是 1 號染色體的基因,F(xiàn)OS基因的表達可以調節(jié)細胞增殖、分化,由JUN和FOS組成的激活蛋白1(AP-1)是人體內一類重要的核轉錄因子,在炎癥反應和免疫系統(tǒng)方面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T淋巴細胞在銀屑病的發(fā)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0]。AP-1蛋白可調節(jié)初始T細胞向效應T細胞的分化,從而影響免疫反應和炎癥過程[21]。AKT1基因編碼的是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對細胞的增殖、分化有調節(jié)作用,同時參與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與其異常活化有關[22]。RELA是NF-κB蛋白家族成員之一,NF-κB是一種重要的轉錄因子,主要參與炎癥反應、免疫調節(jié)以及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NF-κB信號通路調控失衡可以誘發(fā)機體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炎癥性疾病和腫瘤等[23]。MAPK1通路可以參與中性粒細胞的活化影響炎癥反應的過程[24]。IL-6與銀屑病關系密切,在銀屑病皮損中,多種細胞可以高表達IL-6,比如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等,IL-6可通過導致調節(ji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17(Treg/Th17)細胞失衡,從而導致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銀屑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也會顯著升高,在經過治療后,患者血清中IL-6水平顯著下降,這可以作為治療銀屑病有效性的指標之一[25]。
對牡丹皮-赤芍與銀屑病的共同作用靶點進行GO功能富集,涉及的生物學過程有細胞因子受體結合、細胞因子活性、血紅素結合、受體配體活性等,說明這些過程在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KEGG富集分析,涉及到的通路有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信號通路、IL-17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等。現(xiàn)代研究顯示,AGERAGE信號通路可能是銀屑病中發(fā)病的重要機制之一,通過抑制該通路,可以減輕炎癥反應,進而起到治療銀屑病的作用[26]。銀屑病的發(fā)生伴有多種炎性因子的升高,這些炎性因子通過促進胰島素抵抗、代謝異常以及內皮功能紊亂等多種生物學進程,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27]。IL-17可以促進多種細胞釋放炎性因子,從而使銀屑病加重,并且血清中IL-17水平與銀屑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8]。TNF-α炎癥通路是銀屑病發(fā)病的關鍵通路之一,而且抗TNF-α的生物制劑在臨床上治療銀屑病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是通過多種有效成分作用在多種靶點、多種通路的生物學過程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了中藥之間的相互協(xié)同作用,也為進一步研究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作用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鑒于網(wǎng)絡藥理學的局限性,還需要通過更多的實驗和臨床數(shù)據(jù)來進一步驗證牡丹皮-赤芍治療銀屑病的關鍵靶點和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