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薇
肺氣腫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且呈現逐年持續增長的趨勢。肺氣腫患者的呼吸功能受損嚴重,同時發生呼吸道感染,進而導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發病機制以通氣功能障礙和換氣功能障礙為主,即使處于靜止情況下,也無法保證氣體交換,進而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比如休克、高碳酸血癥、缺氧等,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會使病情顯著加重,嚴重威脅患者健康生命。因此,必須選擇一種科學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對多索茶堿與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就診的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中,男女比為25∶24,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67.60±9.2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8±1.24)年。實驗組中,男女比為27∶22,年齡52~66歲,平均年齡(68.62±9.20)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4.32±1.2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明確診斷為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和配合研究,并在同意書上簽字的患者。
1.2.2 排除標準 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高度肥胖患者;對本次研究無法全程配合的患者[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多索茶堿治療:口服0.2 g/次,2次/d,共進行為期90 d的持續治療[2]。實驗組患者采用多索茶堿與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其中多索茶堿的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呼吸功能鍛煉具體方案:①縮唇呼吸:指導患者處于放松和舒適狀態的體位,借助鼻腔進行深吸氣,以吹口哨的形狀進行呼氣[3];②腹式呼吸:指導患者處于仰臥位體位,吸氣時將腹部盡量挺起,呼氣時將腹部內收;縮唇呼吸與腹式呼吸比例為2∶1,鍛煉10 min/次,3次/d[4]。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表現全部消失,肺部哮鳴音不存在;有效:患者臨床表現基本消失,肺部哮鳴音改善明顯;無效:患者臨床表現與治療前無變化,肺部哮鳴音明顯。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氣指標:動脈血pH、PaO2、PaCO2;③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5]。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顯效24例(48.98%),有效24例(48.98%),無效1例(2.04%),治療總有效率為97.96%;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9例(38.78%),有效21例(42.86%),無效9例(18.37%),治療總有效率為81.63%;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273,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動脈血PaO2、pH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肺氣腫在臨床上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為肺泡破裂、擴大或形成大皰、肺泡壁變薄、血液供應減少,細支氣管炎性細胞浸潤。以發病原因為依據,肺氣腫的疾病類型包括阻塞性、旁間隔性、灶性、間質性、代償性、老年性等,其病因均較為復雜,相關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吸煙、氣道感染等,發生肺部換氣功能障礙,極易導致呼吸衰竭[6]。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均會發生障礙,使得患者氣體交換無法有效實現,機體缺氧,同時會潴留二氧化碳,造成患者生理功能和代謝功能發生紊亂,因此,必須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7]。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治療原則:對病情進行控制,對呼吸道感染進行控制,將支氣管痙攣進行解除。多索茶堿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支氣管擴張藥物,可對呼吸肌和呼吸中樞發揮興奮作用,擴張冠狀動脈,強心和利尿作用,可對磷酸二酯酶、平滑肌細胞進行抑制,可松弛平滑肌,可對肺疾病進行有效治療,同時可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氣指標,穩定患者呼吸頻率、心率、肺動脈壓。同時開展呼吸功能鍛煉可提升治療效果,唇部呼吸:可對氣流狀況(吸氣、呼氣)進行改善,可調節氣道壓力,呼吸緩慢開展,可有效提升肺部潮氣容量,可顯著增加肺通氣量[8];腹式呼吸:可與腹腔和胸腔肌肉相結合,使得正壓和負壓轉換在肺部形成,在呼氣量增加的同時,可對最大氣流進行保證,可顯著改善患者肺部通氣、換氣功能。多索茶堿與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方案,可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可強化臨床療效,可對肺部功能進行有效改善,可對患者心率、血壓水平進行穩定[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273,P<0.05)。實驗組患者動脈血PaO2、pH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合治療可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說明,多索茶堿與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確切。藍文陸[10]臨床研究中選擇76例肺氣腫并發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分組分析,對比分析了多索茶堿單純治療與多索茶堿和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的效果,結果提示,使用多索茶堿聯合呼吸功能鍛煉治療肺氣腫并發呼吸衰竭的效果顯著,可恢復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和肺動脈壓,并有效改善其各項肺功能指標和相關血氣指標,與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由于本次研究所選病例有限,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選擇大量的研究樣本對該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為該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治療中開展多索茶堿與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治療方案可獲得滿意的療效,不但可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提升,而且可對患者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進行有效改善,建議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