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毛杰,莊淑梅,劉亞芹,劉菁菁,王麗楠,周雪瑩,馮永惠
我國職業健康問題嚴重,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復雜, 塵肺病是我國危害最嚴重的職業病[1],表現為肺部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典型的呼吸系統癥狀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病情呈進行性、不可逆性進展。目前此疾病尚無特效藥物和根治方法,患者需要長期反復入院治療,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2]。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伴隨著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塵肺病癥狀如呼吸困難、咳痰、胸悶氣喘等更加嚴重,使患者日常活動水平嚴重受限。另外,隨著病情進展,老年塵肺病患者肺功能惡化、呼吸肌功能減弱,嚴重影響其運動能力。研究證明,呼吸操是配合肢體活動的呼吸鍛煉[3],既能訓練呼吸又能增加肢體耐力,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穴位按摩以中醫內病外治理論為依據,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4]。呼吸操和穴位按摩作為無創簡易的康復鍛煉方法,研究發現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促使機體康復[4-6]。為延緩塵肺病進程,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呼吸功能,本研究對老年塵肺病患者進行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的康復鍛煉,應用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市職工醫院住院治療的老年塵肺病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職業性塵肺病的診斷標準[7],年齡≥60歲;②氣短指數Borg評分<5分;③意識清晰,無溝通障礙;④自愿參加本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②合并嚴重腦、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③合并嚴重影響運動功能的免疫系統及運動系統疾病;④合并精神類疾病。剔除標準:研究期間因塵肺病重復入院。本研究納入83例老年塵肺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n=42,入住一樓病區)和干預組(n=41,入住二樓病區)。兩組塵肺病分期均為Ⅰ期,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研究者所在高校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護理及康復訓練,包括住院期間藥物治療、機械振動排痰、氧療護理、飲食指導、常規呼吸鍛煉指導;出院時囑患者堅持呼吸鍛煉并按時復診。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康復訓練。

表1 兩 組 一 般 資 料 比 較
1.2.1.1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康復訓練方案的制訂 在借鑒以往資料的基礎上,研究者經過臨床調研,在臨床醫生和康復科醫生指導下有機整合呼吸操和中醫按摩的優勢。根據老年塵肺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肺虛體質,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在中醫醫生指導下,選取定喘、尺澤、太淵、足三里、三陰交進行刺激;考慮到老年塵肺病患者的機體特點,為減少意外損傷風險,在康復科醫生指導下編制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擬定康復訓練內容;由1名塵肺病方向的臨床醫生及1名肺康復方向的康復醫生對方案進行審閱,根據建議修改表述不清的內容,如運動時間、強度,最終確定干預方案。選取10例符合納排標準的患者進行預試驗,根據患者的反饋和對鍛煉過程的監測,確定干預方案。康復訓練內容包括:①拍腕、拍肘呼吸運動。坐位,患者雙手互相拍打手腕(太淵穴)及肘窩(尺澤穴)。囑患者用鼻緩慢深吸氣,屏息保持5 s,拍一側手腕及肘窩各3次,力度可逐漸加大,之后縮唇緩慢呼氣,左右交替6~10次。每項訓練2~4 min。②拍背呼吸運動。坐位,患者上身挺直,雙手拍背部(定喘穴)。囑患者用鼻緩慢深吸氣,屏息保持5 s,雙手拍背部3次,力度可逐漸加大,之后縮唇緩慢呼氣,雙手回位。練習6~10次,訓練2~4 min。③橋式呼吸運動。臥位,患者雙腿屈曲、雙臂置于身體兩側,用力抬臀至最高點,屏息保持3~5 s。抬臀時吸氣,回位時縮唇呼氣。回位后休息10 s,練習5~10次,訓練5~6 min。④抗阻呼吸運動。臥位,患者頭部抬高15~30°,上腹部放置0.5~1.0 kg重物如沙袋,進行腹式縮唇呼吸。經鼻深吸氣將重物頂至最高,保持2~3 s,縮唇緩慢呼氣,將重物放至最低。期間盡量保持胸部不動,練習5~10次,訓練5~6 min。⑤穴位按摩。坐位,患者依次按摩雙側足三里、三陰交穴位。每個穴位按摩150次,采取重按法,以取穴部位有酸、麻、脹、重感并能耐受,局部皮膚發熱為宜,按摩4~6 min。每次康復訓練約30 min,5次/周,持續12周。每次鍛煉前后測量患者心率和呼吸,以鍛煉后心率較前增加少于20次/min,心率不超過(170-年齡)次/min,呼吸次數較前增加少于5次/min[8]為宜。
1.2.1.2康復訓練方案的實施 以病室為單位分成小組,每組3~5例。干預前由護士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明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的科學性、有效性及鍛煉內容,并發放康復訓練方案手冊和鍛煉日志。入院第1周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自第2周起患者自主訓練,干預時播放預先錄制的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音頻。在院期間每次鍛煉由經過培訓的科室護士在旁指導,鍛煉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耐受性,如出現不適立即調整休息。鍛煉后指導患者核對鍛煉內容、鍛煉時間,填寫鍛煉日志。出院后由家屬監督患者鍛煉,科室護士每周三、周五上午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鍛煉情況并對鍛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解答,囑干預時間達12周的患者來院復診。
1.2.2評價方法 入院當天及干預結束后由研究者及科室護士測評患者6 min步行距離(6MWD),由醫生測評患者肺功能指標。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儀檢測,通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評價患者肺功能。②6 min步行距離:是監測塵肺病患者健康狀況的有用工具[9],用于評價患者運動能力。要求患者在30 m的直廊往返運動,盡可能快走6 min,6 min時讓患者停在原地,測量行走距離。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錄入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和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干預前后6 min步行距離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6 min步行距離比較
2.2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3.1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肺通氣功能 粉塵顆粒進入肺后,引起肺泡內的巨噬細胞活化吞噬粉塵顆粒,合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10];TNF-α誘導炎癥細胞吸附,促使炎癥反應、膠原沉積及纖維細胞增殖而致肺纖維化[11],致使肺組織彈性下降,有效呼吸面積減少,肺通氣功能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FEV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能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肺通氣功能。本研究將穴位按摩融入呼吸鍛煉,二者相輔相成。患者在進行呼吸鍛煉的同時刺激相關穴位,不僅通過呼吸鍛煉促進肺內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血氧含量,提升肺部氣體交換能力,而且同時疊加了穴位按摩對人體氣血、津液、經絡的調節作用,使肺功能改善效果更明顯。塵肺病臨床癥狀屬中醫肺系疾病中的“咳嗽”“喘病”“肺脹”等范疇[12],穴位按摩通過刺激肌肉、神經、關節、血管發揮機體調節作用。本研究所取穴位包括定喘、尺澤、太淵、足三里及三陰交,其中定喘可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尺澤可清宣肺氣、通經活絡,太淵可補肺益氣、化痰止咳,促進疾病癥狀及肺功能改善;按摩足三里穴可調理氣機、健運脾胃,按摩三陰交穴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從而對老年塵肺病患者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起調節作用,改善患者整體功能。干預后干預組FVC、FEV1較干預前顯著改善(均P<0.05),說明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對肺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干預后兩組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前后兩組FEV1/FVC均未有改善,這可能與塵肺病不可逆性的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和本研究干預周期較短有關。
3.2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運動能力 通氣障礙引起的肺功能受損會影響塵肺病患者的功能性運動能力[13]。Dale等[14]研究發現,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健康人相比,塵肺病患者身體活動水平降低。有研究證明,通過呼吸訓練可以增強膈肌、肋間外肌、肋間內肌、腹肌等呼吸肌的耐力[15-1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6 min步行距離較干預前顯著改善,且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1),說明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的運動能力。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涉及上肢、下肢及腹部核心肌群的鍛煉,可增強骨骼肌力量。其中橋式呼吸運動能提高軀體核心穩定與控制,鍛煉下肢肌肉,增強下肢骨骼肌耐力,提高軀干穩定性;抗阻呼吸訓練能鍛煉腹部核心肌群,增強患者的機體耐力,從而增強患者活動能力。本研究的康復訓練方案綜合了呼吸訓練、肢體耐力訓練及穴位刺激,患者在進行呼吸訓練及穴位刺激的同時,也配合進行上肢、下肢、背部及腹部肌群活動,是全身動員的鍛煉方式,利于改善患者身體活動水平。因此,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主要是通過提高患者呼吸肌耐力和骨骼肌耐力,促使老年塵肺病患者運動耐力的改善,且通過穴位按摩可滑利關節、舒筋整復,使機體的生理機能平穩改善。
呼吸操聯合穴位按摩是一種無需器械,簡便、有效的鍛煉方法,可改善老年塵肺病患者的肺通氣功能及運動能力。但本研究干預的塵肺病患者均為Ⅰ期,且僅進行為期12周的干預隨訪,今后需擴大樣本量、延長干預周期進一步觀察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