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孫成梅,楊麗,脫淼,楊富國,李雯雯,劉蕊,韓雪娜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我國國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國總體腦卒中終生發病風險為39.9%,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1]。腦卒中患者中70%~80%因殘疾而無法獨立生活[2],康復鍛煉是降低腦卒中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3]。但腦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指數僅為50.95%,康復鍛煉依從性欠佳[4-5]。據文獻報道,部分腦卒中患者缺乏主動鍛煉,停留在被動運動的階段[6],且大多數患者由于首次發病,僅有康復鍛煉的行為意向,但一直處于“知而不行”的階段,不能進行規律的康復鍛煉行為[7]。執行意向是將預期情景與目標定向行為聯系起來,個體制訂一個關于時間、地點以及如何來執行行動的計劃,具體形式包括行動計劃(計劃在何時何地如何做何種目標相關的行為)和應對計劃(確定應對現實障礙的計劃)[8-9]。執行意向有利于行為意向向具體行為的轉化,促進行為的實現。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與執行意向存在聯系[10-12]。本研究對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進行調查,并探討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的干預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6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腦卒中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13],并通過顱腦CT和MRI確診,首次發??;③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至少一側肢體肌力Ⅳ級以下;④經治療后意識清楚,病情穩定,語言表達及聽力能夠滿足交流的需要;⑤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肝、肺等臟器功能衰竭及惡性腫瘤;②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現存精神障礙;③有明顯意識障礙和嚴重認知障礙;④正參與其他研究。共有效調查腦卒中患者177例,其中男102例,女75例;年齡32~79(60.27±10.00)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62例,初中68例,高中28例,大專以上19例?;橐鰻顩r:已婚165例,單身12例。目前工作狀態:在職59例,退休42例,務農76例。醫療費用支付方式:醫療保險93例,新農合70例,自費14例。腦卒中類型:缺血性腦卒中163例,出血性腦卒中14例。居住地:城鎮94例,農村83例。個人月收入:<1 000元43例,1 000~元53例,3 000~元41例,≥5 000元40例。并存疾?。?種49例,2種51例,3種以上29例。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居住地、目前工作狀態、個人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腦卒中類型等。②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問卷:課題組以Gollwitzer[8]提出的執行意向概念為基礎,同時參閱相關文獻[14-16]自行編制而成。本問卷共邀請20名專家(包括神經內科、康復科臨床醫療專家及康復治療師6名,神經內科、康復科護理專家11名,護理教育專家2名,心理咨詢師1名)進行2輪德爾菲專家函詢,對20例患者進行預試驗后修改問卷的文字表述,對234例首發腦卒中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后,探索性因子分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5.973%,最終形成包括行動計劃(8個條目)和應對計劃(11個條目)2個維度共19個條目的問卷。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越好。本問卷內容效度指數為0.947,Cronbach′s α系數為0.980,間隔2周后對20例患者重測,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84。③中文版腦卒中康復自我效能量表:用于評價腦卒中患者康復時的自我效能感。該量表由Jones等[17]研制,李鴻艷等[18]對此量表翻譯并進行驗證,形成中文版量表,包括日常生活活動效能(6個條目)和自我管理效能(5個條目)兩部分。每個條目采用0~10級計分,“完全沒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依次計0~1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69。④社會支持量表:該量表由肖水源[19]編制,用于測量社會支持水平,共10個條目,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社會支持水平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6。
1.2.2調查方法 本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及相關部門的同意,由2名研究生擔任調查者,于患者病情恢復期,征得患者同意后,調查者采用統一指導語講解問卷和注意事項,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77份,有效回收率為98.33%。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雙人核對后錄入,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頻數和百分比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 見表1。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排序前5和后5的條目,見表2。

表1 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n=177)

表2 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排序前5和后5的條目(n=177)
2.2不同特征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比較 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得分比較
2.3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得分及與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相關性 見表4。

表4 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得分及與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相關性(n=177)
2.4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多因素分析 以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總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康復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個人月收入(賦值:<1 000元=1,1 000~元=2,3 000~元=3,≥5 000元=4)進入回歸方程,見表5。

表5 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n=177)
3.1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情況 腦卒中患者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有效的康復鍛煉能促進腦卒中患者神經、運動功能的恢復,是恢復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手段[20-21]。但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的發生不僅需要將康復鍛煉意向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通過意向之后的執行意向促進康復鍛煉行為的發生。研究表明,形成執行意向的個體能更規律地保持身體鍛煉活動[22-23]。本研究結果顯示,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處于中等水平,說明首發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有待提高。行動計劃的得分率高于應對計劃,說明患者有較強的康復鍛煉意愿并愿意付諸行動,制訂相關的行動計劃進行康復鍛煉;應對計劃得分率偏低,可能與患者首次發病,缺乏疾病相關知識,無法識別和處理康復鍛煉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以及疾病所帶來的負性情緒使患者難以克服康復鍛煉中的倦怠行為及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有關[7]。得分前5的條目中有3條屬于行動計劃維度,而得分后5的條目中有3條屬于應對計劃維度,說明患者愿意制訂相關的行動計劃來促進康復鍛煉,但不能很好地應對康復鍛煉過程中的障礙。因此,需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及方法,樹立正確的康復觀念。同時告知患者及時與康復治療師及醫生溝通交流,建立個體化的康復鍛煉計劃,注重制訂長期康復鍛煉的行動計劃及應對計劃,積極面對康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與挑戰,促進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形成,從而促使患者形成規律的康復鍛煉行為。
3.2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影響因素
3.2.1個人月收入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人月收入影響患者的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腦卒中患者后期的康復鍛煉花費比較大,高收入患者能夠接受更好的康復鍛煉治療[24],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越好,而低收入患者由于經濟收入低,往往難以接受花費較高的康復鍛煉治療,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較差。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關注患者的經濟狀況,加強對低收入患者的心理干預,增強其康復信心,同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醫務人員需根據患者收入情況制訂合理的康復鍛煉方案,政府也應加大患者康復過程中醫保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醫保覆蓋率,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康復過程中的經濟負擔,增強患者康復鍛煉的主動性,促進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形成。
3.2.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人們成功完成某件事或實現行為目標的信心。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越容易采取和堅持良好的健康行為,健康結局更好[25-26]。本研究結果顯示,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自我效能越高,其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越好,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1]。首發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自我效能越高,越能夠積極面對疾病并應對康復過程中的困難和阻礙,其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越強烈。因此,在康復鍛煉過程中,要積極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同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形成。
3.2.3社會支持 腦卒中患者大多數會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家人及親屬的照顧等有效的社會支持能調動患者的積極性,社會支持越高,越容易積極應對疾病所帶來的身體和心理的改變,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為[27-28]。表4顯示,首發腦卒中患者的社會支持影響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患者的社會支持越好其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越好。臨床工作者應該充分了解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鼓勵患者利用身邊的社會支持資源,并積極幫助患者尋求獲得社會支持的措施,獲得更多的康復鍛煉相關知識,促進其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形成,從而提高康復鍛煉的主動性,更好地促進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有待提高,個人月收入、自我效能、社會支持是其重要影響因素。本次研究對象僅來自1所三甲醫院的首發腦卒中患者,樣本量相對較少,不足以代表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的整體水平。今后仍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調查研究,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從而更好地了解首發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行為執行意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