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嬋
兒童繪本是幼兒閱讀的重要讀物,大量的文獻研究已經表明,繪本對于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兒童繪本的出版數量急劇增加,面對數量眾多的兒童繪本讀物,家長和教師迫切需要學會識別和選擇真正優質的兒童繪本。筆者認為,真正優秀的兒童繪本往往站在兒童的立場來進行創作,這是選擇和識別優質繪本的重要標準。美國兒童繪本領域的重要獎項凱迪克兒童繪本獎就將兒童立場作為評選優秀兒童繪本的重要標準。從兒童本位的立場來審視,筆者認為,優秀的兒童繪本應該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
兒童繪本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幼兒,好的繪本作家往往對幼兒的生活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只有深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了解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遭遇、愛好、困難、挫折、煩惱等等,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影響力、真正受小讀者喜愛的作品。例如,日本著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作品《跟屁蟲》深受幼兒的喜愛,因為這個繪本真實反映了幼兒時期生活的基本特點,那就是喜歡模仿。作為兒童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經常到幼兒園去觀察幼兒,這些與兒童共處的經歷使他對幼兒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兒童繪本。又例如,繪本《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這個繪本反映了幼兒時期控尿能力尚不健全的特點,作品用幽默詼諧的故事來反映幼兒的日常生活,所以能夠使幼兒在閱讀中產生共鳴。
二、反映兒童的認知特點
優秀繪本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認知特點。幼兒和成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認識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盧梭曾經指出:“童年期是理性的沉睡期。”這句話表明,幼兒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依賴概念、命題和邏輯,而是動手操作、感官體驗和游戲活動。皮亞杰用感知運動階段來描述幼兒時期認識發展的的特點,表明幼兒的認識主要是建立在具體的操作和感知基礎之上的。總之,幼兒時期認識世界的顯著方式是游戲和操作。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具體的感官體驗和動手操作。與此相應,優秀的兒童繪本往往將深邃的主題轉化為具體的游戲和身體操作,引導幼兒透過身體的游戲和動手操作來理解世界和認識自我。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一經典繪本,作者將抽象的“愛”的教育具體為兩只兔子之間的身體游戲。小兔子和大兔子互相表達愛,他們盡可能地想要找出一種可以衡量愛的東西,把自己的愛表達出來。然而,小兔子的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十分有限,對于愛的理解,只能借助身體的動作才能理解,所以大兔子用身體動作來引導小兔子理解什么叫做愛。
三、凸顯兒童的語言風格
幼兒時期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幼兒的口頭語言發展具有自己的特點,繪本的創作應該考慮幼兒口頭語言發展的特點。臺灣兒童文學家林良先生曾經指出:“幼兒使用的語言往往是淺顯的語言。”因此,兒童繪本作家的重要任務是學會使用“淺語”的藝術。成人往往習慣于用抽象的詞匯來描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但是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卻是口頭化、淺顯化、具體化的。例如,每一個成人都知道“孤單”的含義,但是幼兒由于生活經驗和語言能力的局限,卻往往不了解什么是“孤單”。這個案例足以說明,幼兒的語言具有自己的特點,繪本的創作和翻譯應該深入思考幼兒言說的方式與風格。美國著名繪本作家蘇斯博士一生創作了大量繪本,這些繪本的共同特點是用很少的詞匯來創編幽默風趣的故事,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韻律感。蘇斯的繪本創作經驗告訴我們,優秀的兒童繪本往往重視語言的音樂感、韻律感,并且盡可能采用口語化、生活化、具體化的詞匯,這些都反映出繪本創作對兒童本位立場的重視。
四、突出兒童的創意想象
兒童區別于成人的顯著特點在于孩子好奇心強,而且飽含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對于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思維具有開放性。例如,宮西達也的作品《好餓的小蛇》的故事最后,小蛇大口吞下了一整棵蘋果樹,成人由于對“書”的概念僵化,認為最后一頁便是結局,都認為小蛇可能因為吞下太大的蘋果樹死掉了,可是好奇的幼兒會不停地尋找答案“然后呢?”,最后在繪本的環襯中找到了答案,小蛇不僅沒有死掉,而且還非常高興地說“啊,真好吃”。由于幼兒的知識以及能力十分有限,很多事情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于是,他們便喜歡通過想象,把自己變成一個強壯、有用的人,因此,好的繪本要善于把握幼兒的想象力。又如,美國繪本作家桑達克的經典作品《野獸出沒的地方》,書中的小主人翁麥克斯的力量顯然比野獸們微小,但是桑達克巧妙地通過主人公的幻想,讓麥克斯當上了野獸國的國王,滿足了幼兒的情感需求,也促進了幼兒的成長。可以說,優秀繪本與劣質繪本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于繪本創作是否具有想象力。很多經典的兒童繪本之所以流傳久遠,就是因為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的想象力。
五、重視童年的游戲精神
游戲是童年時期的特有方式,和中小學重視學習活動不同,幼兒時期更應重視兒童的游戲活動,甚至可以說,游戲才是童年的基本活動方式。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生命。”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也指出,兒童通過游戲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兒童通過象征性的投射、象征性的認同以及象征性的聯合去同化新的事物,以滿足自身的心理需要。游戲的特點是愉悅性、虛擬性和非功利性。在游戲活動中,兒童是在假想的世界里來展開想象,游戲活動不需要以現實的功利目的作為考量的對象,游戲活動本身也會讓幼兒感受到快樂。很多經典的優秀繪本都非常重視兒童的游戲精神,并且將游戲的精神滲透在繪本創作的全過程之中。例如,日本繪本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個作品就是用游戲的方式來演繹口腔衛生保健的觀念,讀起來十分有趣,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同樣,英國繪本作家伯寧罕的作品《莎莉,離水遠一點》也十分強調兒童的游戲特質,作品用兩種不同的色彩來闡釋成人和兒童不同的心理世界。在繪本左頁,“媽媽”一直對著莎莉沒完沒了地叮嚀,而右頁的莎莉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內心早已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作者巧妙地通過兩種畫面的對比,向成人展示出童年時期特有的游戲精神。
六、尊重兒童的閱讀樂趣
早期閱讀的重要目的不在于講授知識,而是增進兒童與圖書的連接,培養兒童對閱讀的興趣,養成兒童喜歡閱讀的習慣。因此,早期閱讀的核心旨趣是趣味性、愉悅性,這就需要繪本作家認真設計繪本的裝幀、文字乃至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節。首先,繪本的裝幀設計要多元化,盡可能尊重幼兒動手操作的特點,在繪本設計方面引導幼兒不僅僅用眼睛看,而且可以運用多種感官來與繪本互動。例如,幼兒喜歡的洞洞書就是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探索來增進閱讀的趣味性。其次,文字的設計要有韻律感,這樣才能讓幼兒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樂趣。第三,故事的設計要有想象力,情節可以富有曲折性,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例如,宮西達也的繪本《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這本書中那只可愛又健忘的大灰狼,就像一個愛丟三落四的小孩,小讀者在笑聲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顛覆了傳統的大灰狼形象。整個故事的設計富有想象力,能夠讓兒童感受到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