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摘要】本文對臨界生的產生原因進行了歸類分析,并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臨界生;對策
所謂的臨界生,是指在歷次模擬考試中成績中不穩定,在相應分數線附近徘徊的考生。這一類學生的成績暫時不? 能達到相應的資格線,但經過適當的努力或調整是可以達到相應的劃線。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成為臨界生的成因有很多。下面以生物學科的臨界生為例,來探討其產生原因和轉化方法。
一、生命觀念缺框架
這部分學生的突出表現是:概念體系沒有結構化。他們只記住零散的、缺乏系統生物學的知識和大量的、細枝末節的生物事實性知識。生物的概念性知識之間缺乏系統的有效整合,并沒有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框架。對于概念的內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間的關聯度并沒有進行適當的總結和區分。
案例1:學生小H就屬于這種情況。他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但課后不能及時地對知識梳理、歸類,記住的都是零散性的知識,導致學習知識不夠系統。在高一、高二學的知識量還不太大、知識間的聯系還不多的情況下,對于考試尚能勉強應付。但是進入高三后,因為用到的知識跨度比較大,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一直在本科臨界線徘徊。
理性分析:這類學生學習態度是端正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方法,導致成績提高不快。對于完成作業,往往疲于奔命,缺乏對知識進行系統地整理的意識,也缺乏投入。
應對策略:(1)引導進行系統知識梳理,從而建構生命觀念的框架。我們通過引導小H整理知識提綱、完善概念圖等形式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總結;通過制作韋恩圖,列表比較、畫圖比較等方式對易混點進行區分。(2)精選判斷題,厘清易混概念;通過做判斷題理清概念的內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間的關聯和區別。
二、科學思維缺方法
這一類學生的突出表現是:(1)對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理解。由于對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導致思維或缺廣度、或缺深度,或缺靈活度、或缺發散度。(2)思維方法缺套路。在一定的知識情境中,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針對性解決具體問題。比如,遺傳題解答時不能靈活運用“假說—演繹法、類比推理法”等思維方法,實驗題解答時不會運用“加法原理、減法原理”等原理;找出異同點不會用“聚類思維,求異思維”。連一般選擇解題中的“特殊值法、畫圖法、搭橋法、代入法、排除法”都不能很好地運用。
案例2:學生小J就屬于這種情況。做題時,迷信盲目刷題,不能站在出題者的角度去看待試題所要考察的知識內容和思維方法。做題時,既不對題目的背景做分析,也不對“思路方法、思維邏輯”做系統的小結,就題論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情境一變,設問方法方式、提問角度一變,小J就不知所措了。
理性分析:“盲目海量刷題”被不少學生認為是迎戰高考的克敵制勝法寶。根據soLo理論,我們可知:一套試卷中往往會有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抽象拓展結構等不同類型的習題。“盲目海量刷題”很難對“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習題有全面的覆蓋,也很難對“知識獲取、實踐操作、思維認知能力”有全面的訓練和應用,自然就應對不了“關聯結構、抽象拓展結構”等思維要求程度高的習題。
應對策略:1.精選習題針對訓練。教師要精選不同素材的題目進行訓練,提高訓練的針對性。比如,選新情景材料題、實驗設計與分析題、遺傳設計與推理題、綜合應用與創造題等。2.注意思維方法歸納。(1)新情景材料題,要重在審題。審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尋找題目中的限定性條件;②尋找題目中條件與現象的關系;③尋找原因與結果的關系;④尋找論點與結論的關系。(2)實驗題,要重在八種思路。如,問題的提出方法(找缺陷、找不足、找優點等),猜想與假設的方法(施加某種條件,對實驗結果進行“支持/反對”實驗的預測),實驗方案的設計(找原理、定材料、擬步驟、預結果、擬檢測方式、擬記錄方法),實驗數據的記錄與篩選,實驗結果的分析與推斷,實驗結論的表達與評價等。(3)遺傳題,重基礎規律。要注意基本規律原理與方法的應用,比如,“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與假說演繹法”等。
三、學習習慣未養成
這一類學生的突出表現是:(1)學習方法缺套路。不能很好地落實“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當天的事當天畢”的做法。上課沒有聽懂的,不能及時問教師或問同學,導致問題越積越多。(2)學習投入缺方向。只講投入,不看方向,狠抓時間,不講方法,一味趕進度,做題不審題。沒有“完成習題后進行檢查”的習慣,導致答題時出現“漏寫、錯寫、答題不完整、書寫不規范、專業術語運用不到位”等毛病。
案例3:學生小K就屬于這種情況。體現在:審題趕時間,答題非常不規范。如,將“線粒體”寫成“細粒體”,將“類囊體”寫成“內囊體”,將“基因的基因分離定律”寫成“性狀分離”等。
應對策略:(1)面批面改,互批互改。每次考完后,對學生進行面批面改,互批互改。如,可通過“教學一體機”及時展示試卷中出現的經典錯誤,當場糾正,反復強調,及時提醒,不厭其煩;也可讓學生互批互改,自己發現別人的錯誤,以此提醒自己。此外,還需要通過追加同類題進行講評后的及時訓練。
(2)答題嚴謹,限時訓練。每隔幾天做一次限時訓練。提醒學生:①答題首先要結合材料,忠于原題。②從正反兩方面考慮,運用同一律等思維規律答題。③可以正確的多答,不能少答。③要多結合已有的知識原理規律進行思考。④書寫時用的專業術語,首選課本的專業術語,其次用題目中給出的,最后才考慮用自己的語言合理組合。
(3)授課嚴謹,正面示范。教師上課時不寫簡化的專業術語,展示完整的推導流程。比如,遺傳圖解的寫法,遺傳系譜圖的畫法,等位基因的標注等等都不能簡寫。
(4)一題一策,一課一法。每道題練習使用一個套路(策略),每節課主講一個思維方法,反復滾動,螺旋提高。
四、心理調節不到位
這一類學生的突出表現是:(1)期望過高。(2)高原現象。(3)患得患失。(4)缺乏激情。
案例分析:學生小L就屬于這種現象。以前成績較好,進入高三以來,由于其他的同學也非常努力,他的優勢受到了影響,從而患得患失。晚上睡不好,經常失眠,導致成績發生異常,處于臨界狀態。
應對策略:(1)個別談心穩住情緒。分析小L的優勢與不足,鼓勵小L樹立正確的成績觀;增加體育鍛煉,緩解緊張的情緒。(2)成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樹立正能量。
此外,對于臨界生,我們還需要通過多樣本、多批次的成績分析,科學地界定臨界生的人員名單,科學地進行輔導教師的確定,精準滴灌,哪里不會就補哪里。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實現臨界生的科學轉化。
[本文系廣東省規劃課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物學實驗探究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YQJK156)和東莞市立項課題(課題編號:2019GH26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