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彬 夏晨晨
摘?要:對我國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影響因素、經濟后果及如何完善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發現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自愿性、披露水平及內容有待加強;股權,董事會等內部因素及公司規模等外部因素對信息披露產生一定影響;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資本成本提升企業價值。
關鍵詞:信息披露?社會責任?礦業
近幾年,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關于鼓勵礦業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政策法規,引導礦業企業積極保護環境,自覺承擔發展低碳經濟責任。在學術領域,雖然少數學者認為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是為了自我促銷,博取投資者好感,但多數學者認為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可以為利益相關者帶來更大的收益。為了維護企業良好聲譽和獲得更多的投資者青睞,越來越多的企業更愿意主動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
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
(一)自愿性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近年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許多上市公司開始積極披露相關信息,以便投資者做出決策。由于各級監管部門尚未明確規定和規范文件,許多上市企業的自愿信息披露行為十分隨意。戴文娣(2020)通過構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指標體系和評分標準來研究了A股上市的礦業企業,發現2013—2018年我國礦業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平均水平并不高,但呈現出持續提高的趨勢。殷佩軒(2019)分析了近6年來78家礦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披露情況,發現采礦業有57家公司連續六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占731%。采礦業公司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持主觀隨意性的態度,積極性不夠強。采礦業上市公司提供的CSR報告數量總體上呈現增長態勢,但是CSR報告發布率最高僅為451%并未過半,自愿披露組占比從2010年以后有明顯的提升,但最高值也僅為259%,采礦業上市公司自愿披露CSR報告動力不夠,對社會責任問題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陳秋霞,2017)。
(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
礦產資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水平分布差異。就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些公司披露的非常簡短,整個報告不足10頁內容,找不到任何明確的數據信息,像是一篇公司簡介。并不具有明顯的披露模式,與國外相比還處在模仿狀態,大型企業模仿國外企業及國際上慣行的模式,中小企業則沒有明顯的模式可循(劉曉倩等,2014)。企業的披露數量在上升,但仍不高。根據構建的采礦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系統可知,盡管國家采礦企業在外部面臨著許多壓力,但是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還是比較差的(殷佩軒,2019)。從CSR報告披露內容來看,采礦業上市公司CSR報告信息披露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其中,“其他”“員工”“環境”類信息披露情況最為充分,“社區類”信息披露數量及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與礦業生態責任有關的非財務報告占比重較小。企業生態成本報告無法簡單直觀、直接地反映生態環境影響的情況。生態成本的信息披露還有待提升(胡栩銘,2017)。
(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
從年報內容結構來看,目前國內部分礦業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內容混亂,質量不高,不能及時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使得投資者無法從中獲得有效信息(郭晨,2016)。企業信息披露通常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報告內容較多的是象征性口號和原則,而不是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信息。具體指標披露不明確。社會責任報告混亂和復雜側重于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正面信息,忽視安全事故、糾紛、責任不履行等負面信息。(馮果,2020)。采礦業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缺乏完整性。披露內容多為絕對數據和企業自身的數據,缺乏與同行業數據、國內及國際數據,以及在該行業中的位置等數據,缺乏可比性的社會責任報告(劉曉倩等,2014)。
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
采礦業是我國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以往學者對信息披露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影響礦業企業披露決策的內部因素主要分為董事會特征等公司治理類因素,公司規模等組織特征。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干預、法律制度、文化環境、媒體關注度及利益相關者的權利等。
(一)治理類因素
影響礦業企業信息披露的治理類因素主要有股權、董事會、監委特征和環保專業機構設置、高管薪酬等。企業家的學歷、年齡和社會聲譽(張正勇、吉利、2013),高管階層的任職期限特征(鄭冠群等),高管的性別特點(黃荷暑,周澤將,2015),高管之間的工資差距和學歷上的差異(徐秋月,2018),股權特征(謝慧敏,2017)。孔藝(2017)以采礦業為研究對象發現獨立董事比例、監事會特征與信息披露水平均顯著相關。監事會規模越大,知識水平和經驗就越豐富。可以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采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獨立董事以股東和公司為出發點對企業的管理層實施監督,審視整個公司的決策和戰略。獨立董事在整個董事會的占比越大,越能對經營管理者的行為進行限制和監督,影響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關的內容(劉希麟,2016)。總的來說,雖然研究者們從不同的因素層面進行分析,但都肯定了公司治理因素的影響。
(二)組織特征因素
影響礦業企業信息披露的組織特征方面因素包括:公司的規模、盈利情況、企業負債狀況、股權特征、行業性質、公司治理(衛媛媛,2018;楊漢明,2014;Scott,1997),財務業績、財務杠桿(周新玲,呂雅琴,2012;陶文杰,2012)、企業的股權性質(尹開國等,2014)等。
礦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尤其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受到來自諸多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壓力,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爭取更多的投資,會更加積極的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齊麗軍,2018)。企業發展規模越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孫蕾,2019)。公司規模較大,公眾的關注程度高,更多地是通過信息披露來創造品牌效果,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建立好的社會形象(陳戀,2017)。規模越大的企業,管理制度就越規范,履行社會責任就更積極。由于其自身的發展程度的限制,小企業傾向于尋求短期利益。在經營中,考慮到履行社會責任的費用,就會忽略自己的社會責任,披露社會責任的積極性相對較低(詹亮,2018)。
盈利能力是礦業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基礎。盈利力強的采礦業企業資源往往更為豐富,更傾向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吸引更多的投資。負債程度高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普水平不高,往往會傾向于披露正面信息,且較少的披露負面信息,從而取得債權人的信任(陳亮,2018)。
(三)外部因素
影響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包括媒體關注度、政府監管、法律法規等方面。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是外部利益相關者施加壓力的結果,媒體和政府是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力量(Porter&Kramer,2006)。政府和輿論監督是監督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有力支撐,行政機關和媒體對企業的約束,能對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促進礦業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王正艷,2019)。行政監管力度越強以及行政法規的頒布,能促使礦業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有利于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水平的提高(張夢婷,2017)。
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產生的經濟后果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Plumlee,2015),降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度(Hung,2015),提高企業聲譽(Duff,2014),降低訴訟風險(Grougiou,2016)。此外,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投資人的投資效率(鐘馬,徐光華,2017),成長績效(李韻婷,歐曉明,2016)有積極影響。從資本成本的角度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資本成本。同時,兩者之間也存在著互動(孟曉軍等,2010)。企業公布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質量越好,越有利于減少融資費用(李長生,2018)。從企業價值的角度看,進行充分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企業外部環境影響也就越大,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社會價值(劉翠英,2018)。
四、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采礦業不同于其他輕污染行業,其對環境的危害是嚴重的,所以企業更有責任有義務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規范化。
(一)規范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
內容上,針對采礦業來說,其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重點應該放在治理環境的資金投入,以及環境的保護措施方面,其內容應該更加具體,應提倡建立獨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報告(楊璐璐,2013)。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確保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質量(邢麗星,2020)。建立一套適合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的準則,提供明確的參考依,對礦業企業應該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內容、范圍、標準以及時間等方面進行詳細界定(王珊,2011)。統一披露方式,規范披露內容,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報告。通過CSR報告規范指南,引導采礦業企業發布CSR報告(林建宗,2012)。規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細則,要求社會責任報告在一定時間區間內進行披露,使得社會責任信息獲取連貫、完整,編制信息前后一致,同行業之間信息能有效地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加強報告信息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要求社會責任報告對不同時期的實質性事件進行披露,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完整清晰(黃迪,2020)。
(二)完善礦業企業社會責任監督與披露機制
礦產資源行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我國礦產資源行業又具有不同于國際礦產資源行業的實際情況。應具體規范礦產資源行業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的披露規范。引入可操作的社會責任披露指南和第三方審計制度,規范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披露質量,激勵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劉衛華等,2014)。
為了提高礦業企業信息披露水平,應當完善政府監督機制,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會計信息披露過程充分規范(陳有方,2018)。積極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鼓勵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及時對外披露,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向社會傳遞社會責任信息,(胡佳佳,2020)。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運用綠色經濟核算模式來衡量企業活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影響,使企業利益相關者能夠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提高礦業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認識,合理確定信息披露的內容(周金生等,2012)。
(三)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認知
作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主要披露對象,企業的披露意識影響著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能否完全披露。礦業企業利用大量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創造自己,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有義務為社會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應當強化責任公開意識,融入采礦業企業文化中。增強公司自身的責任感,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郭山旦,2018)。通過強有力的手段來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大社會責任的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專門的管理機負責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檢查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要確保社會個人,上至企業法人,下至員工和消費者,都應該從自身角度認識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金澤銘,2020)。在公司內部設立專門部門,監督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對公司披露的信息進行審計(牟紅麗,2020)。按照制度的強制性要求,企業在實現其經濟效益目標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秦菱,2020)。
(四)完善相關法規加強監管與獎懲
目前,我國采礦業企業的現行法律法規對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規定比較分散,對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形式也沒有明確規定。應當構建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和操作指南,建立相關的監管機制。從法律角度明確企業的義務,促使礦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公開工作順利進行(鄧曉,2018)根據企業規模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規,使不同規模的企業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披露表現良好的企業予以適當的獎勵,對不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企業進行處罰,讓其他企業引以為戒。通過適當的獎懲機制,鼓勵礦業企業進行信息披露(孔藝,2017)。針對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提供相應的信貸以及稅收優惠支持。針對不重視社會責任,對公眾利益形成損害的企業,實施法律以及經濟上的懲罰,并結合適當的激勵方式,提高企業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主動性(樊倩,2020)。
五、結論
本文從我國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影響因素、經濟后果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如何改善四個主要方面,對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研究。從目前公開情況看,我國社會責任信息公開的自愿性不高,需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內容也不統一。從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來看,主要包括治理因素等內部因素以及政府干預、法律制度等外部因素。從產生經濟后果的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聲譽。應當規范礦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完善任監督披露機制,提高認知,完善相關法律,加強監督獎懲,進一步提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邢麗星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企業成長[J].經營與管理,2020(11):32-37
[2]黃迪合法性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20(20):116-119
[3]殷佩軒采礦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的建立[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10):115-117
[4]郭山旦,劉希麟我國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32):144-145
[5]鄧曉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8
[6]詹亮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03):38-40
[7]孔藝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17
[8]陳秋霞采礦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研究[J].會計之友,2017(08):56-61
[9]胡栩銘,程宏偉,喻上坤礦業企業生態成本信息披露與報告模式構建[J].綠色財會,2017(03):24-30
[10]張夢婷媒體監督、行政監管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來自滬深兩市采礦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2):76-78
[11]陳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分析[J].時代金融,2017(02):251+253
[12]郭晨礦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市場反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
[13]劉衛華,劉曉倩礦產資源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04):79-80
[14]張峰我國礦產資源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D].長江大學,2012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社會公眾參與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的協同機
制研究”(項目編號:18GL22)階段性成果〕
〔趙建彬、夏晨晨(通訊作者),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