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兆逸 馬恩熙 魏星
摘 要: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是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也是防止新冠疫情境外輸入的重要屏障。新冠疫情影響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跨境流動、弱化其支撐、淡化其政策優勢。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東盟躍升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帶來新的動能、全球產業鏈重構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產業承接帶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新內涵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為應對新冠疫情的沖擊,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在繼續做好相關管控工作的基礎上,圍繞增強經濟韌性,積極發展數字貿易、謀劃以跨境免稅購物中心挖掘越南市場、構建中國—東盟產業鏈銜接的樞紐、注重醫療衛生合作。
關鍵詞: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新冠疫情;影響;對策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而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更應看到危機中所蘊含的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沿邊地區經濟發展重要平臺的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成為防止境外輸入的重要屏障,面臨著新冠疫情的巨大沖擊,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抓住機遇,化危為機,推動興邊富民。
一、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簡介與新冠疫情特點
(一)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簡介
從區域角度來看,西南陸路邊境包括廣西、云南、西藏三省區,本文基于受新冠疫情影響程度(西藏至今為止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例,并已經治愈出院)和數據可獲性,僅選擇廣西和云南的陸路邊境口岸進行分析。廣西與云南的陸路邊境線長達5080公里,占中國陸路邊境線總長的四分之一強,分別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其中包括17個一級口岸和13個二級口岸。西南沿邊地區是中國相對貧困集中地區,受新冠疫情沖擊較大,因為低收入者的就業方式主要為非正式就業,工作崗位及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探討新冠疫情對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影響并探索相應的對策,對促進興邊富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新冠疫情特點
一是新冠疫情是全球化以來最大的流行病。據亞洲開發銀行(2020)的相關研究,新冠病毒的傳染率為1.5—3.5,比2003年的SARS、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都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截止2020年7月1日,全球累計報告了1030多萬例新冠肺炎病例,超過50萬人死亡,波及200多個國家。二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全球性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6月份的預測,新冠疫情沖擊將導致2020年全球經濟收窄4.9%,比1月份新冠疫情發生之前的預測調低了6.5個百分點,是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并且復蘇具有不確定性。三是新冠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存在差異。Alessandro Sforza and Marina Steininger(2020)的研究發現,新冠疫情對批發和零售、公共服務等行業的沖擊較大。其中,在隔離場景下,新冠疫情對歐盟批發和零售行業造成的損失超過2065.8億美元,而對農業造成的損失為318億美元。
二、新冠疫情對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沖擊
(一)新冠疫情影響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跨境流動
當前東盟的新冠疫情總體平穩,但空間分布不均衡。其中,新冠疫情相對嚴重的國家為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而與中國西南陸路邊境接壤的越南、老撾、緬甸相對較輕。當前中國的新冠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是為了防止第三國新冠肺炎病例的輸入,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新冠疫情防控的態勢仍比較嚴峻。廣西除憑祥友誼關、東興口岸外,對憑祥鐵路、愛店、水口、垌中等口岸及憑祥浦寨通道等僅保留貨運通行功能,其余口岸、通道暫時關閉。云南19個陸路口岸與14個通道僅保留貨運通行功能而暫停客運功能,其余通道暫時關閉。嚴格的新冠疫情管控導致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人員、貨物等跨境流動急劇下降。具體表現為:一是對西南陸路邊境口岸貿易造成沖擊。以邊民互市為基礎的邊境貿易是拉動口岸經濟發展和邊民就業的重要力量。但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以人員接觸為主的邊境貿易受沖擊較大,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貿易和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大幅下降趨勢。據南寧海關統計,2020年前2個月,廣西邊境小額貿易與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總額分別為89億元、38.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5.5%、35.2%。可見,西南陸路邊境口岸貿易受到較大沖擊。二是對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勞動密集型產業造成沖擊。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跨境勞務合作是推動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的重要途徑。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9年,越南、老撾、緬甸的人口分別為9646萬、717萬、5405萬,20—54歲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1.4%、47.6%、48.9%(2017年數據),勞動力資源豐富。2019年,越南、老撾、緬甸的人均GDP分別為2715美元、2535美元、1408美元,分別為廣西(云南)同期的43.59%(39.06%)、40.70%(36.47%)、22.61%(20.26%),可見越南、老撾、緬甸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顯著。2016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允許包括西南陸路邊境一級口岸在內的沿邊重點地區按規定招用外籍人員;2019年出臺的《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規定,位于憑祥的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發展跨境勞務合作。截至2018年底,僅廣西東興、憑祥兩市就累計利用越南勞工20多萬人次,有效促進口岸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新冠疫情發生之前,云南德宏州瑞麗市每天有3萬左右的緬籍人員從姐告口岸進入,其中大多從事跨境勞務工作。新冠疫情導致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管理嚴格,致使越南、緬甸等鄰國的勞工進不來,從而影響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三是對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服務行業造成較大地沖擊。根據《云南統計年鑒(2019)》,2018年云南邊境口岸入境一日游的外匯收入高達5.74億美元,表明邊境旅游是口岸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的報道,2019年廣西僅陸路口岸出入境人數就達到2079萬人次,平均每天5萬多人次;而新冠疫情發生后,從2020年3月18日至5月18日,廣西陸路口岸累計入境人數僅為4765人,平均每天只有80人左右。另據云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消息,該省在2020年3月31日開始嚴控境外疫情輸入后,4月4日的入境人數比3月30日下降了74.94%。入境人員的大幅度減少使得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消費需求急劇縮減,從而對相關服務行業造成較大沖擊。
(二)新冠疫情弱化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支撐
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發展離不開中國與東盟經濟發展的支撐。而新冠疫情通過供給和需求兩條途徑,弱化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支撐。在供給方面,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實行人員隔離政策,導致勞動力供給減少,從而影響生產,這對服務行業的影響尤為突出。2018年,中國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占比高達46.3%,而東盟有1269萬人從事服務行業(不包括公共服務在內),占全部就業的43.8%(ADB,2020),受疫情的沖擊較大。在需求方面,新冠疫情蔓延對居民消費地沖擊較大,尤其是旅游、住宿、交通、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下降幅度更大。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20年6月份的預測,2020年中國、東南亞(含東盟和東帝汶)的經濟增長率僅分別為1.8%、-2.7%,分別比2019年下降了4.3個百分點、7.1個百分點。東盟有8個國家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為負,其中泰國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6.5%,跌幅達8.9個百分點。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份的預測,2020年中國與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2%。新冠疫情導致中國與東盟經濟增速下滑,將會弱化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支撐。
(三)新冠疫情淡化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政策優勢
為推動興邊富民,中國對包括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在內的沿邊地區在投資、邊民互市等方面實施了大量優惠政策。而新冠疫情爆發之后,面對前所未有地沖擊,中國及時出臺了系列積極經濟政策,如增加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規模、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等;而受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對上述積極政策利用不夠充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政策優勢。相關研究也表明,中國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效應,對東部的作用較大,而對中西部的影響較小。
三、新冠疫情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東盟躍升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中國與東盟海陸相鄰,貿易往來密切,雙邊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395.2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6414.6億美元。2019年之前,歐盟和美國是中國前兩大貿易伙伴,因而東部沿海地區具有區位優勢。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東盟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20年1—5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歐美市場萎縮,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1400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7%,東盟首次超越歐盟而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其中,越南是與中國貿易往來最為密切的東盟國家,2020年第一季度中越雙邊貿易額達217億美元,占中國—東盟貿易總額的15.5%。西南陸路邊境口岸與越南接壤或相近,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發展動能強勁。
(二)全球產業鏈重構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產業承接帶來新的機遇
全球價值鏈是二戰后全球分工的主要形式,其把生產分工從產業環節推進到工序環節,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分工的門檻。中國處于全球三大生產網絡之一的東亞生產網絡(其他兩大生產網絡為北美自貿區、歐盟)。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全球產業鏈布局主要考慮經濟因素,如通過生產工序外包來節約勞動成本等。新冠疫情發生之后,跨境交易成本上升,甚至導致某些全球產業鏈中斷,從而放大了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地沖擊。為此,出于穩健和效率的考慮,應對疫情等災害成為全球產業鏈重構的主要影響因素。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所在地區相對落后,產業集聚度不高,應對傳染性疫情具有一定優勢。其中,截至2020年7月底,廣西沿邊的崇左市是該區十四個市中唯一沒有發生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的城市。由于疫情防控的差異,中國和東盟的新冠疫情目前已得到基本控制,而歐盟和北美的疫情防控形勢還比較嚴峻。在逐利資本的驅動下,全球產業鏈總體上存在從西(歐美)向東(東亞、東南亞等)轉移的態勢,西南陸路邊境口岸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具有承接全球產業鏈轉移的良好機遇。
(三)“一帶一路”倡議新內涵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發展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新冠疫情的蔓延顯示,公共衛生是全球發展的短板。2020年6月18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對“一帶一路”倡議寄予新期待,提出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為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帶來新的發展空間。根據東盟秘書處的統計,2017年東盟國家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1.9歲,而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6.7歲;2016年東盟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6‰,比中國同期高出15.8個千分點,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醫療衛生條件總體高于東盟平均水平。事實上,東盟國家每年都有大量的邊民來中國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當前,與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接壤的越南、老撾、緬甸等國的新冠疫情雖然比較輕,但因其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落后,大面積爆發的風險依然存在。為此,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充分利用國內的醫療衛生資源優勢,發展面向東盟的健康安全合作。
四、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對新冠疫情的發展策略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20年6月份的預測,中國與東南亞2021年的增速將分別回調到7.4%、5.2%,其中中國增速比新冠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還高出1.3個百分點。可見,中國與東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雙邊合作空間巨大。因此,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在繼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積極增強口岸經濟韌性,化危為機,渡過難關。考慮政策優勢被淡化,建議國家創新西南陸路邊境口岸的支持方式,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優勢。
(一)積極發展數字貿易
為應對新冠疫情嚴格管控所致的人員跨境流動困難,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充分利用2020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的機遇,積極發展針對邊民的數字貿易,實現人貨分離。構建適應小額貿易的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數字貿易平臺,降低邊民參與的門檻;將允許邊民每天線下享受8000元貿易額免稅的優惠措施轉移到線上,激發邊民參與數字貿易的積極性;積極開展相關培訓,提升邊民參與數字貿易的意識和能力;拓展口岸數字貿易的空間,實現全球買全球賣,避免過度依賴鄰國單一市場而形成的風險。
(二)謀劃以跨境免稅購物中心挖掘越南市場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越南的計劃,其年均增長率將保持8%,到2035年將達到中上收入國家水平。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與越南貨物貿易總額從2015年的958.19億美元升至2019年的1620.03億美元,成為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另據亞洲開發銀行2020年6月份的預測,今年越南的經濟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仍保持4.1%的增速,是東盟唯一保持正增速的國家。世界銀行(2016)預測,到2035年其城鎮化率將超過50%,人均GDP至少達到1800美元(按2011年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一半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階層,其每人消費15美元/天,購買力巨大。因此,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充分發揮與越南相鄰的優勢,借鑒霍爾果斯口岸的經驗,探索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發展跨境免稅購物中心,充分開拓越南市場。
(三)構建中國—東盟產業鏈銜接的樞紐
中國—東盟產業鏈經受住新冠疫情沖擊的考驗,并且合作正在進一步加強。西南陸路邊境口岸應充分利用與東盟相鄰的區位優勢,針對東盟的電子和通信產業,積極承接東部電子與通信零部件產業轉移,打造中國—東盟產業鏈銜接的樞紐。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2018)的報告,集成電路是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的主要出口產品。其中,2017年越南電話設備、集成電路分別占其出口總額的19.8%、6.5%,是該國出口的前兩位商品。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的研究,中國中間產品出口下降2%,將導致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通信設備產業損失分別為10.27億美元、8.81億美元、2.68億美元、1.15億美元。為此,應加強廣西與云南陸路邊境口岸的合作,明確各自定位,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合作,避免雙方在承接東部電子和通信零部件產業中形成惡性的逐底競爭。針對目前聯接西南陸路邊境口岸交通基礎設施等級偏低的狀況(如作為國家一類口岸的廣西寧明愛店口岸尚未有高速公路或鐵路聯接,全程僅50多公里的二級公路需要行駛1個多小時),建議提升西南陸路邊境口岸聯接腹地的基礎設施水平,以便更好承接東部電子和通信零部件產業轉移。
(四)注重醫療衛生合作
新冠疫情沒有邊界,中國與東盟應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加強合作。在防治新冠肺炎的過程中,中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中藥在東盟具有較高的認可度。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消費國,進口藥材是中國中藥材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東盟國家中藥材資源豐富,其中雞血藤、土茯苓等是中國稀缺而需求量大的原生中藥材。廣西寧明愛店口岸是廣西邊境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云南瑞麗口岸是全國中藥材進口通關量最大的口岸。為此,建議西南陸路邊境口岸充分利用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之機遇,依托廣西寧明愛店口岸和云南瑞麗口岸,發展以東盟國家中草藥為原料的中藥產業,打造中國與東盟醫藥產業合作發展的新引擎。
參考文獻:
[1]孟勐珺.中國邊境陸路口岸對外貿易的優勢及提升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20(2):22-25.
[2]孫久文.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初探[J]. 區域經濟評論.2020(2):8-11.
[3]劉志彪. 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與全球產業鏈集群重構[J]. 江蘇社會科學.2020(3):1-8.
[4]ASEAN.Economic Impact of CONVID-19 Outbreak on ASEAN[R]. ASEAN Policy Brief ,April.2020.
[5]Roger Strange.The 2020 Covid19 Pandemic and Global Value Chain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Economics.2020.Forth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