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
摘 要:自實施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以來,我國在跨境結算、計價標準、貨幣儲備及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得以大幅躍升,并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帶來長足影響。但是,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諸多困境,一定程度上會對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出口重心、出口價格、出口收款造成影響。為此提出及時調整出口產品定價策略、構筑人民幣計價標準、加強民族品牌新興市場布局等應對策略,以此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產業升級。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影響分析
自加入SDR(貨幣籃子)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支付貨幣功能穩步增強,在國際支付與貿易投融資中的影響逐漸提升。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報告顯示,2017年7月-2019年7月,全球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支付的數量從1989家增至2214家,增加11.31%。2020年3月,疫情影響致使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降至1.85%,但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仍位于世界第五。在全球美元流動性短缺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為國際貿易結算提供更多選擇。對此,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也受益良多,對外市場占有份額比重不斷擴大,綜合競爭力日益提升。但是,我國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著金融風險、“特里芬難題”等諸多困境,對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拓展形成不利影響。在此特定環境下,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如何實現穩定增長與發展,需加以深刻探討。
一、當前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困境
(一)國別金融風險較大
各國金融市場建設水平不等,以及政治體制截然不同,造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相應的國別金融風險。基于政治角度分析,國外部分地區時局動蕩,破壞當地經濟發展,導致人民幣流入市場的金融風險加劇。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投資或將遭遇資金供應鏈中斷,政府償債能力喪失等問題,從而無法安全收回人民幣投資。因此,東道國國家層面風險是導致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利比亞內戰導致中國企業在當地基建項目遭受巨大沖擊,墨西哥政府迫于國內政治壓力取消中國企業高鐵中標結果。基于經濟角度分析,因全球經濟經貿投資規則正在重構,我國與部分國家的經貿關系處于持續摩擦狀態,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匯率波動頻繁、貨幣貶值等金融風險。以中美經貿關系變化來看,在兩國貿易持續摩擦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匯率頻繁波動的風險。2020年1月15日,中美正式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兩國貿易摩擦形勢緩和,對華加征關稅稅率從15%降至7.5%,驅動人民幣匯率升值。同年4月,受疫情影響,美國彼得堡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公布數據顯示,美國對肺炎治療物資征收高達25%的關稅,再次引發人民幣匯率大幅調整。頻繁波動的匯率,不利于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順利推進。
(二)“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難題”是指貨幣國際化與固定匯率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即國際貨幣為充分發揮國際結算與儲備,要保持國際貿易長期逆差,但為維持幣值穩定與堅挺,又需要保持長期貿易順差,從而形成悖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高,人民幣也將陷入“特里芬難題”的局面。為了承擔國際貨幣結算儲備職能,我國需要大量發行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市場發行量過大,會引發國際貿易中收支逆差現象與貨幣貶值問題,難以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導致國際市場降低對人民幣信心,減少人民幣儲備量。與此同時,為穩定人民幣匯率,我國必須嚴格控制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數量,此限額由中國央行在維持匯率穩定時動用外匯干預市場的數量所決定。目前,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呈現雙盈余態勢,人民幣難以大量輸出,持有外匯反而不斷增加。據中國央行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6月,外匯儲備31192.34億美元,環比增加182.3億美元,升幅為0.6%,保持連續增加態勢。而“特里芬難題”將使得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宏觀經濟結構呈兩難局面。
(三)自由兌換度不夠
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可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實現的重要前提。一般來說,貨幣兌換分為三個層次,即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均可以自由兌換以及不可兌換。我國雖早于1996年實現人民幣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下可兌換,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目前仍未實現。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幣邁入國際化進程較晚,國際化程度不高,國內金融市場建成水平不高。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總貿易額中,跨境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的貿易額占比較低。且境外企業對主要人民幣貿易融資產品了解不足,對人民幣計價貿易產品整體認知度較低。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盡管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保持良好態勢,但當前無法為沿線國家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提供充足資金儲備。據中國新聞網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依然保持順差,貨物貿易額超過1.3萬億美元,增長達到6%,占對外貿易總額的29.4%。但該地區目前主要對外計價貨幣仍為美元,人民幣與美元難以達到一致的國際自由流通度。總之,人民幣自由兌換度不夠,難以保持人民幣跨境流通與可持續融資。
(四)金融期貨市場建設程度較低
當前我國已與全球多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也順利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但是,人民幣因尚未成為某類大宗商品的依托,難以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被各國廣泛接受和認可。從本質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缺乏錨定物,如美元的錨定物為原油,并借此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錨定貨幣。而我國原油期貨市場于2018年3月才誕生,與美國相比明顯滯后。并且,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發展歷程也較短,市場交易品種略少。受到宏觀審慎監管、創新能力的制約,與美元、歐元相比,境內人民幣金融產品體系仍存在差距。據統計,截至2019年9月,股指期貨的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為58.64%,國債期貨機構投資者的持倉占比為86.13%。對此,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曉剛提出,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結構還不夠均衡。此外,目前期貨市場管理手段無法充分匹配國際社會需要,使得非居民尚無便捷化的人民幣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式,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負面效應。
二、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影響
(一)影響出口貿易重心地區
人民幣國際化是對美元主導地位的巨大挑戰,需要在開放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兌換,但中國全面開放資本市場與兌換賬戶仍需要一定時間。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在中國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取得良好進展。人民幣得到廣泛使用,基本完成“周邊化”。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加上利用人民幣結算有利于防范匯率風險,境外市場對人民幣產生巨大信心,企業也更愿意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將改寫亞洲貿易結構,中國與亞洲發達經濟體的貿易合作,促使人民幣正在東亞“軟美元區”逐步實現區域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出口業務中廣泛使用,中國與東盟國家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中心,推動全球貿易重心進一步向亞洲地區轉移。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亞洲對外貿易額為13.6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4%,占全球對外貿易總額的35%。從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國家分布來看,近年來,印度、泰國、越南等新興市場蓬勃發展,吸引大量電商企業紛紛布局。1688跨境專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境外訪問流量分布占比最高的地區是越南,遠遠超過美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出口貿易中心地區向亞洲轉移,在進出口貿易發展中應得到足夠重視。
(二)影響出口價格
由于不同國家貨幣兌換人民幣匯率不同,且受到國際經濟影響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導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產品價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推進人民幣持續升值,會使得原料成本上漲。我國跨境電商為保持出口業務的利潤,會提高出口商品的銷售價格。但是,出口產品提價會進一步弱化我國跨境電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優勢,不利于企業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外匯匯率指數顯示,2019年3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122個基點。受到匯率影響,當日國內多晶用料區間修正至9.00-9.87美元/千克,均價下調至9.72美元/千克,海外價格則上調至9.60-11.80美元/千克,均價上升至10.01美元/千克。特別是我國當前跨境電商出口的產品,主要為勞動密集型初級加工產品,產品附加值與科技含量較低。一旦上調產品出口價格,非常容易被東南亞等地的產品所取代,從而影響著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但是,如果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出口產品國際市場價格不變,會一定程度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利潤下滑會直接對跨境電商企業造成沖擊。
(三)影響出口收款
跨境電商是國際貿易中活力屬性良好的業態模式之一。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以及跨境支付規模擴大,一定程度上持續放大金融風險負面效應,對跨境電商出口收款造成不利影響。在對外經營活動中,跨境電商的交易時間間隔較長,存在外幣計價結算情況,因此出口收款很容易產生金融風險引致的外匯風險。據億邦動力網統計,2018年,以8%匯率波動計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受外匯波動影響的資金規模為769.34億美元。尤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逐漸成為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主要增量市場,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震蕩更加明顯。據匯通財經報道,菲律賓比索匯率不斷下滑,2020年4月,比索兌美元匯率跌至最低,下跌了近5.41%,相較于年初貶值超30%。又據新浪財經報道,2019年,外匯市場迎來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閃崩”現象,委內瑞拉、意大利、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匯價大幅波動,印度、俄羅斯、南非、印度尼西亞、越南也相繼陷入外匯危機。而這些地區的匯率波動,將引發人民幣計價方式出現差異,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將遭遇金融風險,從而對出口收款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三、以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發展的策略
(一)及時調整出口產品定價策略
人民幣國際化一定程度會引起金融市場變化,對跨境結算、出口貿易都造成顯著影響。為有效應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沖擊出口產品價格問題,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可參考國際貨幣體系確定世界及各國貨幣的匯率制度,不斷調整產品出口價格,打造有利于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擴張的優勢局面。我國跨境電商要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趨勢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時調整出口產品定價策略。當人民幣匯率以及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激烈時,跨境電商企業可采用約定合同定價方式,與長期、大宗供貨商簽訂交付合同。按照合同中約定的某交易所某交易日價格成交,從而降低人民幣國際化匯率波動造成的收益損失。當人民幣匯率波動相對穩定,跨境電商企業要圍繞出口產品核心價值,為產品設計價值標簽,從而保證中高價值產品價格同樣維持穩定。具體的標簽設計,可從產品屬性出發,著重表達功能、可靠性、耐久性等產品價值,從而讓消費者明確感受到產品的價值,保持著長期穩定的消費需求。總之,跨境電商企業要依據市場需求與匯率波動,依托人民幣境外流通能力合理選擇定價策略,不斷優化我國出口產品價格,提升海外市場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競爭力。
(二)設立人民幣計價標準,降低跨境電商成本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排名不斷得到提升,設立人民幣計價標準,將為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提供更多便利性,進而推動人民幣海外市場發展戰略。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鼓勵跨境電商企業要積極采用人民幣計價出口貨物,改善跨境人民幣計價環境,統一跨境電商出口貨幣標準,降低跨境電商貨幣兌換流程成本,促進人民幣計價標準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建議中國商務部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就跨境電商企業使用人民計價標準進出口貨物,制定相關交易規則、條款等各項措施。通過構筑以人民幣計價標準為主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調國內跨境電商貿易產生的糾紛,減少因糾紛產生多余復雜的流程與環節,降低跨境電商境外爭端解決成本。總之,以提高人民幣計價、結算比例,促使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出口規避匯率風險,降低跨境電商出口成本,提高在國際上人民幣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進而加快人民幣計價標準完善與使用。
(三)構建跨境電商的本幣互換協議和人民幣回流機制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良好進展,在亞洲地區基本實現“周邊化”,以“硬通貨”形式覆蓋東南亞、東盟國家等主要新興市場。為迎合這種發展趨勢,我國應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商交流,建立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擴大與亞洲國家簽訂或完善雙邊本部互換協議。根據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建交情況,打造雙邊貨幣結算機制。在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人民幣回流問題,才能完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下的跨境電商市場拓展。對此,我國相關部門應放寬人民幣流出限制,允許周邊國家企業與個人在我國境內銀行開設賬戶。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利用人民銀行的CIPS支付清算系統,邀請亞洲其他國家的境外銀行加入此系統,從而進一步拓展跨境電商的覆蓋范圍。此外,我國可與周邊國家建立區域金融市場,提供多種金融工具,促進人民幣在境內外流轉,從而有效規避出口收款的負面效應。
(四)完善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監管
得益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機遇,跨境電商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政策紅利期,出口業務迅猛發展,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在此過程中,人民幣境外流通擴大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意味著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監管規則要逐漸與國際接軌。因此,相關主管部門要不斷完善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監管,合理構筑健康、安全的跨境電商市場環境,提升跨境電商出口產品品質,也有助于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強人民幣結算在各國的信任。海關部門可建立多部門電子監管體系,通過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對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相關信息開展在線收集。跨境電商企業及其他相關主體須分別向海關傳輸交易、支付或收款、物流等電子信息,向海關開放原始數據。同時,海關部門根據國際通行標準,構建跨境電商進出口包裹檢驗檢疫標準,防止假冒偽劣、粗制濫造與違反行業道德的產品流入我國或流出其他國家。通過不斷完善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監管,提高海外出口監管力度,進而增加我國出口產品被認可度,更好地實現監管與效率的平衡,提升跨境電商企業出口監管達到國際標準,增加人民幣國際化認可度。
(五)與PayPal平臺合作,提升國際支付水平
PayPal支付平臺是當前全球支付平臺霸主,服務于全球在線支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要增加人民幣海外市場的知名度與認可度,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更容易增加海外市場份額,提高跨境電商出口競爭力。因此,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通過與PayPal合作,完善與革新第三方支付系統,實現在欠發達國家地區與較遠國家建立人民幣跨境國際結算中心,提升人民幣境外流通能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與PayPal支付平臺合作,實現在線支付,確保買家信息安全,促使買家與全球市場賣家快速建立聯系。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要積極參與跨境電商——PayPal合作,在人民幣國際化覆蓋的國家及地區設置銀行分支機構,與境外銀行互設本幣結算賬戶,推進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擴展跨境電商在當地的業務范圍,增加人民幣國際化海外市場影響力。政府相關部門也可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與制度,鼓勵跨境電商與PayPal支付平臺合作,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與扶持。通過依托PayPal國際支付平臺,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結算水平,提高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結算效率,增強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實力,提升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地位。
參考文獻:
[1]邢曉溪.上海自貿區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方向與具體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9(10):58-61.
[2]葉前林,劉海玉.“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進展、新挑戰與新舉措[J]. 對外經貿實務,2019(2):56-59.
[3]張思迪.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發展策略探究[J].對外經貿實務,2019(8):21-23.
[4]中國金融網.SWIFT人民幣追蹤報告:10月人民幣成為國際支付第六大活躍貨幣[EB/OL].http://www.financeun.com/newsDetail/28801.shtmlplatForm=jrw.[2019-11-25].
[5]李虹含.跨境電商與人民幣國際化[J].中國金融,2016(3):88-89.
[6]褚學力.金融互聯互通支持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探索——基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6(11):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