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敏,李 蕊,馬桂香,范劍明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依托行業,聯合企業,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合招生,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創新,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2014 年國家教育部提出現代學徒制,學校與企業開展一體化的教育培訓模式是其核心。這一創新培養技能人才的現代化職業教育制度,起到使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進一步完善的作用。
現代學徒制含有以下重要特點:一是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學徒。入校即入企,招生即招工,在學校身份是學生,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在企業身份是學徒,學習由師傅傳授的技術。二是學校和企業雙方通過協商研討,通過合作,共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校雙方企深度融合,共同負責人才培養工作。三是教學空間由校內,延伸到了校外。以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融合工作與學習。
現代學徒制由教師、師傅共同傳授知識技能,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相比較,“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是由學校、企業共同負責人才培養工作,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等。“現代學徒制”模式提高了企業參與到職教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積極主動性,對于產業需求和專業設置的對接、職業標準和課程內容的對接、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的對接、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證書的對接以及終身學習和職業教育的對接,這個五個對接的實現起到促進作用,有效地提升培養人才的質量。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是國家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學院與內蒙古鄂爾多斯電力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氯堿化工分公司簽訂該專業的學徒制校企合作協議,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工作,深入研究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構建人才培養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提升了職業素養,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現已通過教育部驗收。
在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過程中,引進具有思想素質高、生產經驗豐富的企業內訓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較高的技能水平的一線技術能手與校內專業教師組成的學徒制雙導師教研團隊,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和考核標準,承擔教學改革任務。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成的“雙師素質”教學隊伍,滿足教育教學需要。
以“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的構成→課程體系的構建”的思路,校企合作構建學徒制課程體系。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合成氨、氯堿化工。利用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方法,從合成氨、尿素的合成崗,鹽水精制和電解崗、氯氫處理和產品制備崗、氯乙烯單體和懸浮聚合崗、質檢崗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中分析歸納出職業能力,進而根據職業能力確定專業課程體系,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由職業基礎課、職業能力課和職業實踐課組成,詳見下表1。

表1 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分析表
《氯堿生產技術》《合成氨生產技術》《PVC 生產技術》等核心專業課程實施以“真實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以實際能力培養為抓手,依據企業真實生產情景來確定課程教學內容,課程以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素質需求為出發點,選擇課程實施任務。充分依托于校內仿真實訓和企業工作崗位,在虛擬和真實的生產環境中組織教學,構建基于工作過程,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實施課程教學改革,讓學生掌握真實完整的工作過程,培養綜合職業能力。
學校與企業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培養技術型人才,有助于解決企業轉型與升級期人才選拔;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也有助于解決人才培育中各類問題,應化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化工安全類的課程教學形式分為校內教師利用校內仿真教學工廠開展教學活動,企業組織學生參加廠級安全培訓,車間和班組組織學生進行崗位安全培訓這三個階段,通過在校學習與“跟崗”實踐學習交替進行,真正有效提高學徒的安全素養。企業工程師參與到專業課程教學團隊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雙師共同考核評價學生課程學習成績。雙師育人體系將安全理念、職業精神貫穿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當中,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運用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化工產品行業崗位職業能力及職業資格鑒定要求與課程標準有機結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學檢驗員”“化工總控工”國家職業標準融入到《基礎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標準中,實現課程教學內容及考核標準對接職業技能鑒定。學校與企業可以為通過課程考核的畢業生頒發相應的畢業學歷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
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使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相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教學環境與工作現場相融合,專任教師與能工巧匠相融合,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相融合,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將質量、誠信、創新、團隊這四個企業文化中優秀的意識接納和吸收到課程素質標準中,校企合作共同進行課程改革,從而將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融入專業課程中。將企業的規范標準運用到實驗實訓室管理當中,實訓室儀器設備按照企業的標準設置,在實訓室醒目的地方懸掛職業道德規范細則、藥品使用規范及安全防護、儀器設備管理規定等,將企業特色的文化教育和嚴格管理制度滲透到學校日常實訓室設施和管理中。
校企共同創建育人體系,進行數字化資源與信息化平臺等資源建設,促進優秀企業文化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文化互通互融。學校和企業聯合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工業檢驗和化工總控技能比賽、戶外拓展訓練,通過創新意識、科技意識、工匠精神等企業文化融入活動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內涵,提升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責任意識的培養質量,校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全員、全過程”的“三全”育人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基礎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將企業崗位資格標準與需求定位為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學徒)職業技能為本,以培養學生(學徒)職業素養為重,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改革,把職業技能的提升和職業精神的培養高度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