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平 郭紅霞
(①成都師范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②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雅安 625000)
201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并提出教師隊伍發展目標“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1]由此可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于興教興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總趨勢上看,幼兒園教師隊伍結構復雜,除了公辦園教師外,還包括大量民辦園教師,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同時還包括中小學轉崗教師、非師范專業背景教師等。教師隊伍結構的復雜性使得整體隊伍流動性較大,缺乏長期專業發展穩定期,整體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國家提出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的目標,對廣大幼兒園教師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新時代的幼兒園教師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對照國家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幼兒園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中,專業理念、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教育情感、服務理想等得以不斷提高、不斷更新,從而專業不斷獲得成長的過程[2]。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主要是指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所處幼兒園社會文化環境,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確立專業發展目標的過程。合理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可以促進幼兒園教師自身發展、穩定教師隊伍、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從根本上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歐百恩認為:“對個體而言,健全的發展成就個人的幸福。只尋求工作外的滿足而忽視工作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將會限制我們成為快樂而完整的人的機會?!盵3]雖然幼兒園工作相對其他工作來講較為煩瑣,工作強度較大,但學前教育面對的是學前兒童,面對的是人的生命成長的最初關鍵期,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看到學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要意識到作為幼兒園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主動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專業發展。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可以為自身專業發展指明方向。幼兒園教師在崗位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不足,然后結合自身不足做出合理規劃,不斷地解決問題,逐漸成長為骨干教師、卓越教師甚至是教育家型教師。另外,幼兒園教師作為教師隊伍重要組成部分,自身專業成長過程中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勢必會帶動他人和整個教師隊伍的不斷成長,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
幼兒園教育具有啟蒙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影響也是全面的、終身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教師應該關心、愛護、尊重幼兒,保護幼兒好奇心,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要實施科學的學前教育,幼兒園教師就必須掌握學前兒童的發展特點及教育規律,了解幼兒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和新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將這些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運用到幼兒園崗位實踐過程中,直接的受益者是幼兒。因此,幼兒園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有利于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從根本上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幼兒終身教育打好基礎,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服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4]從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來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關鍵要素。我國民辦幼兒園數量多,公辦幼兒園數量較少,在編教師比例偏低,幼兒園教師隊伍因為工作強度、工資待遇、幼兒園管理和專業認同等因素的影響流動性大,呈現出不穩定性趨勢。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對幼兒園教師來講有滿足各個層次的需要,有需要就能激發其進行專業發展規劃和實施的動機。幼兒園教師作為一個個體,他們渴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發展和提升,提高社會地位,體驗到職業幸福,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對自身專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幼兒園加強管理,積極引導鼓勵,協助教師做好個人規劃,并為實施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增強其專業歸屬感,才能從根本上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幼兒入園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廣大家長更青睞于高質量的幼兒園。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學前教育是關系民生的大事,牽動民心。家長不僅重視孩子能入園問題,更重視入好園的問題。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成為廣大幼兒家長的期盼,而要建設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吨袊逃F代化2035》中明確提出2035年要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并指出在眾多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由此可見,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學前教育事業積極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深化學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設一支穩定、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學前教育發展的根本。幼兒園教師是保教活動具體實施者,其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保教行為。幼兒園教師正確合理地規劃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素質就能得到提升,就能將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實踐,從根本上真正地促進兒童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工作相對固定,教師的日常工作比較平淡和乏味容易導致職業倦怠。而幼兒教育是一種創新性很強的活動,需要克服教師職業倦怠,不斷創新,才能做好教育,創新教育首先要做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即明確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如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情感和價值觀、專業發展自主性和專業意識等逐漸符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的過程。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是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和實施策略,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素養和能力的過程,主要是指幼兒園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根據自身發展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確定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結合目標分階段地制定工作、培訓和學習計劃,以促進自身素養和能力提升的過程。
美國成人教育學者杰克·梅茲羅提出了著名的轉化理論,該學習理論對于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專業認知的提升、批判性反思的發生、專業情感的增強、專業理論用于實踐的推動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梅茲羅認為轉化學習是一個進行批判性地自我反思原有的假設、期待等相關方面, 并對如何評估其適當性做出解釋的學習過程[5]。依據該理論,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日常保教活動進行經驗反思,理性認識自己的保教行為,進行專業發展規劃,并付諸實踐。
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與其專業發展的保障支持與職業規劃存在顯著的正相關[6],保障做得越到位,專業發展規劃水平越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就會越高。因此,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應在轉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幼兒園和政府分工合作,積極引導幼兒園教師整合內外各種因素資源來研制。幼兒園教師結合日常保教活動,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規定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根據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及所處的發展階段,分析所處的工作環境,制定“漸進式”的發展規劃目標,并分階段設計實施策略,不斷地反思、調整、總結,從而在專業上得到發展。如圖1所示。

圖1 幼兒園教師專業規劃及實施圖
1.對照學前教育相關制度規范進行自我反思
反思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教育崗位實踐中,幼兒園教師通過反思可以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出現的偏差,從而不斷地改進,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幼兒園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制度規范進行。如可以對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的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和反思與發展等十四個領域開展反思,找出自身的優勢,分析自身在幼兒園保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存在問題的原因,在實施保教活動時加以改進,從而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此外,還要分析國家的大的發展環境和自己所處的幼兒園環境,通過反思,尋找專業發展契機。
2.結合園本特色,設定分層分類發展目標和內容
目標是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出發點和歸屬,須在自身反思的基礎上,找準問題,進行循序漸進地定位。目標的設定要結合教師自身情況和幼兒園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考慮,如依據教師入園年限,可以分為新進教師、3-5年教齡教師、5年以上教齡教師。依據教師專業化水平,可以將教師分為普通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做好分層分類后,教師可考慮并對照國家對不同類型教師的要求,將自己的專業發展作總體規劃,制定專業發展目標。比如制定骨干型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目標、卓越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目標、教育家型教師專業規劃目標,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目標設定既要包括一年之內的近期目標如月目標、季目標、年度目標,又要包含3-5年的中期目標,還應包含5年以上的遠期目標。提升的內容可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為依據,要具體、操作性強、可檢測。如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內容可以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進行描述,然后再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二度分解,包括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和反思與發展。之后還可以進行三次分解。總之,幼兒園教師發展規劃目標和內容的制定既要考慮自身的特點,又要結合幼兒園園本情況進行合理規劃。
3.激勵加評價,建立多維度多元評價機制
幼兒園及政府部門須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待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制定好后,在實施之前須對其進行評價,確認規劃是否合理。過高的目標設定等于空中樓閣,過低的目標設定缺乏足夠的專業發展動力。幼兒園可請專家對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進行評估。評價內容可包括幼兒園教師自我認識評價、幼兒園環境影響評價、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和內容的設定評價。幼兒園教師自我認識評價主要包括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學前教育理論基礎和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一日生活、教學活動以及游戲活動的組織能力,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觀察兒童行為和分析能力,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需要的能力。幼兒園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包括了解目前幼兒園環境對自身發展的影響,國家、幼兒園對骨干型幼兒園教師、卓越型幼兒園教師和專家型幼兒園教師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和內容的設定評價主要包括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總目標、階段目標設定是否清楚,內容是否全面,幼兒園教師近期、中期和遠期想成為何種類型的教師,每一個階段影響自己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因素有哪些,有哪些辦法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等。
幼兒園教師根據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幼兒園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客觀分析,確定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結合目標制定工作、培訓和學習計劃,按照一定時間進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專業發展目標。教師主動做好專業發展規劃,幼兒園、政府等積極引導支持,多層面保障規劃的實施、評價,促進教師的發展。
反思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師要積極自我反思,剖析自身專業發展情況,對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然后有計劃、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專業發展規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其一,主動閱讀專業書籍,或瀏覽相關學前教育網站如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中國學前教育網等相關網站,了解學前教育的發展動態,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的能力。幼兒園教師可以主動和專業領域專家溝通交流,請其為自己“量身”列出書目,不斷提升自己。其二,主動參加各級各類教師教育培訓,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比如,“園本教研”“國培計劃”等,聆聽專家引領。其三,申請到優質的幼兒園進行“駐園”研習,安排優秀的幼兒園教師當導師,利用優秀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學習豐富的崗位實踐經驗,如一日生活的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幼兒的觀察與分析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技巧等,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崗位能力,回園后,幼兒園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優質園的所見、所聞、所想,帶動其他教師成長。其四,執行專業發展規劃計劃,積極主動進行專業規劃發展反思,并進行總結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規劃制定好后,需要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幼兒園教師須按照計劃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要進行不斷地日、周、月、季度目標實現情況的自我反思,并作好記錄,及時總結,并有針對性地擬定出解決方案,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中出現的問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大規模培訓幼兒園園長、教師,重點加強師德師風全員培訓、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全員補償培訓和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法律培訓等。創新培訓模式,支持師范院校與優質幼兒園協同建立培訓基地,強化專業學習與跟崗實踐相結合,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盵7]幼兒園要發展,就要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念,認識到教師的發展和幼兒園的發展是命運共同體。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行為,更是幼兒園和教師共同的責任。幼兒園要長久發展就既要用人也要育人,為自己的教師創造發展的機會和條件。研究發現,寬松、自由、民主的幼兒園文化更能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8]因此,幼兒園要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將專業成長和教師工作業績看得同等重要。其一,幼兒園要采用請進來和派出去的方式,對本園教師進行培養和培訓,請進來主要是指請知名幼兒教育專家到幼兒園做講座和入園指導。派出去主要是指給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幼兒園要提供時間支持和經費支持。其二,幼兒園要制定激勵政策為專業發展規劃提供保障,促進教師完成個人的專業發展規劃。在專業發展規劃上安排專人組織和評價管理,建立教師個人發展規劃信息庫,制定對應的考核激勵制度,對完成得好的教師給予相應的激勵,并請其分享交流經驗。其三,注重教師團隊合作發展,建立“老帶新”幫扶發展的機制,在幼兒園開展“一對一”或“師徒”結對幫扶,幼兒園給予相應的補助,激發骨干教師的積極性。
2012年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各級各地相關部門、學校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政績考核、辦學水平評估評優評先和表彰獎勵的重要內容和依據。強調有關部門和學校要建立以教師隊伍建設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的督導檢查制度,定期督導并公布結果。2015年的《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提出:“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加強各級教育督導工作力量,健全管理制度”[9],2016 年的《督學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督學隊伍,專門督導教師發展工作。”教育部門要指導幼兒園制定《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施評價方案》以及實施細則,在本區域范圍內建立督導制度,落實督導責任,引入第三方督導。第三方督導可以是有豐富經驗的專業督導機構,也可以是本領域內知名專家,這樣就能更客觀和專業來審視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過程,反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漫長、動態和持續的過程[10],需要幼兒園教師把握規律,積極回應,更需要幼兒園和政府部門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結合幼兒園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幼兒園教師自身發展需要,制定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并實施,才能實現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