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景
摘 要: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與新課標契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使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從理念、策略到方法得到調(diào)整。筆者從基于問題學習出發(fā),首先對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進行概念界定;其次,分析該方法運用于課堂中的可受用性;最后,從該教學模式出發(fā)分析“教——學”兩方面主體在模式中的作用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基于問題學習;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一、 引言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及“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及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基于問題的學習則是一種與之契合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問題展開學習的教學模式。
二、 界定與區(qū)別
(一)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堂課教學模式
“基于問題學習”,顧名思義則以“問題”為基礎,圍繞問題所展開的學習。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以具體問題為中心展開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采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學習。這樣的一種語文課堂模式是師生共同構建而成,而問題的設置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程翔先生認為“首先,好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其次,好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對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引起注意。再者,好的提問可以推動課堂教學的進程。”由此可見,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最為關鍵的就是教師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地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討解決,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掌握了語文的基本知識,還能夠感受到語文的內(nèi)在意蘊。
(二)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區(qū)別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特別是語文課堂,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相對于基于問題學習的新課堂的接受就具有很大的差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目標是學生必須在限定時間內(nèi)掌握既定的大量知識,則課程設置有可能關注的是獲取知識,而非學習本身。”由于教師每個學期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多,對于任課教師而言教學時間遠遠不夠。那么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需要完成較多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不得不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也就充分地說明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在某種程度上并不能夠完全使得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架構沒有在基于問題學習的課堂上獲得的知識來得具有聯(lián)系性。
三、 現(xiàn)狀與研究
(一)語文課堂教育的現(xiàn)狀
當前,部分教師面臨著進度表或者其他的條條框框的限制。當然也有部分教師也在努力嘗試將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通過問題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問題的設置卻得不到保證,倘若課堂中出現(xiàn)過多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解決該課的各種問題,卻沒有一個重心,則學生會被許多的課堂問題牽著鼻子走,到最后還沒能弄明白該節(jié)課的重點。在現(xiàn)階段的語文課堂教育中,確實有必要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二)基于問題學習的課堂“教——學”主體剖析
1. 二者的宏觀關系
基于問題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在課堂上只能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解決,而教師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幫助其完善并解決任務,達到最終的目標。在基于問題學習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處于一種平等且互相促進的關系。這種教學模式被用于語文的課堂教學應該具有足夠的尺度。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同時也是學習者。教師可以在學生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文本新的認知。反過來,學生是課堂的語文知識的接受者,同時也是語文教學完成的推動者。通過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對問題的不斷探討、層層剖析進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最終目的。
2. 二者的微觀作用
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如果從課堂的參與者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貫穿于始終的是學生和教師。語文課堂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因此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也是一個具有師生互動的課堂,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一改往日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而是通過問題,自主探究與合作探討解決問題。接下來筆者就一堂課的任務安排順序?qū)處熀蛯W生在語文課堂中所起到的微觀作用作進一步的分析。
(1)課前準備
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對于師生在課前都有一定的要求。師生需要對本次的課堂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課前的準備能夠保證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閱讀,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幫助學生獲得課文的表層的知識。對于教師而言,要上好一堂基于語文學習問題的課堂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根據(jù)預先準備的問題暢所欲言,還要在課前做好知識的儲備,需要運用各教學技巧來引導學生展開對問題的思考與討論。
(2)課堂互動
在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上主要體現(xiàn)課堂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顧名思義是由“教”和“學”兩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和教師雙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型課堂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信任學生和提高自己的控制技能尤為重要。對于學生而言,自身主動參與課程和不斷探討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在教學課堂中對教師所引導的問題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圍繞該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須運用自己的語言,通過觀點與觀點又快又好地陳述出來,觀點與觀點的不斷撞擊、不斷討論來豐富自己對文本的認識,從而將模糊的問題明確化,一步一步地使文章的重難點浮出水面,直至師生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3)課后鞏固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生觀強調(diào)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形成了豐富的經(jīng)驗。”其中強調(diào)了學生原有經(jīng)驗對于自身學習新知識的作用。那么原有的經(jīng)驗并不是自然而然便可得來,而是學生需要根據(jù)自身學習的知識通過理解獲得。在這個過程中,課后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思考來重新認識原有的知識并且獲得新的認識,這就發(fā)揮了課后鞏固在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后期的作用。在基于問題學習語文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是該課堂的主體,但并不是只有這兩者。在語文課堂上,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諸如課堂教學環(huán)境等)也影響著課堂的效果,這里就不一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