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培芳
摘 要:古詩詞是中國數千年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文化精髓,具備巨大的藝術價值,也具有關鍵的教育功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詩詞,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文章主要探究當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實現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認知能力培養;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既要有具體的學習策略,還需具備較強的策略轉移能力,并知道怎樣使用策略。相關研究表明:很多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其認知水平發展也高于他人,且其善于積累、善于總結,也能夠在認識自我認知特點和具體對象的前提下,借助自我認知能力來進行自主高質高效的學習,從而得到長足的知識建構。一直以來,詩詞教學都是語文學科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環,然而在具體詩詞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與誦讀,忽視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學生認知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良好發展。基于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自身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來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鑒賞能力,且促進其認知結構的不斷完成。
二、 目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師積極踐行了新課程標準,且在一定范圍內獲得了較好的成效。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中,其課時安排合理,滿足當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很多學生都認為教師非常重視詩詞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詩詞測驗,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基本能通過相關測驗,由此可見,當前教師和學生都已逐步適應了新課程改革。
然而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仍然具有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文本背誦,鑒賞能力培養被忽視。現如今,雖然新課程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教師們因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應試性的教學思想,在詩詞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加注重文本誦讀,這種方式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可是對學生深層次能力的培養目標并沒有實現,阻礙了他們認知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二)忽視詩詞類別分析,學生情感滲透能力得不到提升。在詩詞教學中,要想學生能夠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對所學的詩詞進行合理分類,可是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由于部分老師對此不夠重視,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對所學詩詞進行準確分類,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極易導致學生在詩詞上認知的混亂。
(三)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想象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性教育思想的影響,致使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從而導致詩詞學習較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對詩詞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加上教師所講授的詩詞內容僅僅流于表面,這就嚴重影響到學生想象能力的發揮,最終導致學生的認知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
三、 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認知能力培養策略
(一)注重挖掘詩詞背景意蘊,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養成
在詩詞中蘊含著詩人對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感悟與認知,而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構起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并對學生批判鑒賞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這樣學生才能夠讀懂詩詞中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 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詩詞的背景故事。在初中語文詩詞學習中,由于詩詞中含有非常多的典故,這就使得學生很難理解詩詞,而傳統詩人和詞人的詩詞作品中大多采用“以典入詩”的手法,也就是用典來對歷史進行品評,創造意境;故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詩詞中蘊含的背景故事進行探究,包括:詩人所用的典故、詩人的生平信息及其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等,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語言的用意,幫助學生構建起流暢的思維,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2. 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質疑,發散學生的思維,對詩詞意蘊進行綜合評判,即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促使形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將詩人的情感轉化成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鑒賞詩詞。
如在《赤壁》的教學中,這首詩是一篇詠史懷古詩,詩人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嘆,在對赤壁之戰的描述中,詩人選擇從反面將功勞歸于東風,并未具體談及東吳、周郎的勝利,同時詩人假設若東風誤了周郎,則二喬就會被曹操搶走,關在銅雀臺上。在這首詩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介紹詩人杜牧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即:詩人在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對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發出了感嘆,同時其在觀賞古戰場的遺物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然后教師對杜牧的生平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杜牧在寫這首詩的遭遇,以便其更好地理解到這首詩所要抒發的情感,也就是詩人的胸懷大志不被重用。待完成這首詩的講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這時很多學生提出:“詩人杜牧為何關心二喬被捉?”針對這一質疑,教師可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思考這一問題,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思考結果為其答疑解惑。
(二)基于詩詞類型講解,促進學生情感體會能力的養成
創造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詩詞的美在于意境,詩詞的意境能夠讓人產生強烈的情感體悟和想象力,使之在境界中感動關懷。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創造意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其情感體會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 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來直觀呈現出詩詞中刻畫的形象,如在《天凈沙·秋思》的教學中,僅靠學生自己的想象往往很難理解文中“藤、烏鴉、小橋流水、古道、瘦馬”等這些意象所要表達的意思,故而教師可通過網絡收集相關的教學視頻和圖片,然后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或是圖片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體悟到詩詞中這一意象,從而更好地感受到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